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8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涉及吊顶,旨在解决龙骨数量增加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处于同于水平高度的龙骨,以及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龙骨设置有钢索,钢索低端与上层复合板之间设置有平面勾持结构连接;龙骨设置有竖直型钢,竖直型钢设置有下勾型材,下勾型材勾持住下层复合板的一侧,下层复合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墙面固定条,墙面固定条穿墙螺栓固定于墙壁,由上而下贯穿下勾型材并拧入下层复合板设置有自攻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有效避免因龙骨数量增多,而造成安装成本上升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吊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吊顶是安装于天花板之上,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于室内装饰美观性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平面式的吊顶安装结构,市场上开始出现具有梯度的吊顶安装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2731244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具有弯折面板的集成吊顶,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面板和龙骨,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板和龙骨构成高低错落的多层集成吊顶,处于吊顶高低层衔接处的面板呈弯折状且固定在上下高度错位的龙骨上。上述方案中,采用安装不同高度的龙骨,并将面板悬挂固定于不同高度的龙骨之上,实现吊顶的梯度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一方面需要更多的龙骨数量,增大了吊顶的安装成本;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竖直型钢,提供一个下层水平高度的安装位置,从而无需设置不同高度的龙骨,即可实现吊顶的双层梯度安装,有效避免因龙骨数量增多,而造成安装成本上升的问题发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处于同于水平高度的龙骨,以及固定于龙骨的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所述龙骨设置有钢索,所述钢索低端与上层复合板之间设置有平面勾持结构连接;所述龙骨设置有竖直型钢,所述竖直型钢设置有下勾型材,所述下勾型材勾持住下层复合板的一侧,所述下层复合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墙面固定条,所述墙面固定条穿墙螺栓固定于墙壁,由上而下贯穿所述下勾型材并拧入下层复合板设置有自攻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复合板通过平面勾持结构固定连接于钢索的底端,钢索顶端直接固定于龙骨,从而实现上层复合板的固定;龙骨增设竖直型钢,一方面实现对上层复合板的水平向限制,从而避免上层复合板因采用悬挂式安装而发生晃动,另一方面实现对安装位置的向下延伸,从而为下层复合板提供一个下层水平高度的安装位置;竖直型钢通过下勾型材固定下层复合板的一侧,下层复合板的另一侧通过墙面固定条与墙壁固定,结合以上两点实现下层复合板的两侧限制,从而确保下层复合板的安装强度,并增设自攻螺钉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安装强度,同时,自攻螺钉的钉帽位于下勾型材的上方,因此在仰视视角下无法看到自攻螺钉,保证吊顶表面无钉,进而确保美观性;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竖直型钢,提供一个下层水平高度的安装位置,从而无需设置不同高度的龙骨,即可实现吊顶的双层梯度安装,有效避免因龙骨数量增多,而造成安装成本上升的问题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均包括两个硅藻板,以及夹持胶固于两个硅藻板之间的瓦楞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硅藻板作为表面板材,从而降低室内装饰对于室内空气的影响,于两个硅藻板之间增设瓦楞芯,从而确保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的隔音隔热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面勾持结构包括固定于钢索底端的悬挂勾,以及固定于上层复合板上表面截面呈Z形的平面勾条,所述悬挂勾的底部机构截面呈倒置T形的双向勾,所述平面勾条两两一组分别勾持于双向勾的两个勾持部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上层复合板的上表面设置两个平面勾条,分别勾持于双向勾的两个勾持部位,不仅实现了对于上层复合板的纵向拉力,从而实现上层复合板的悬挂,而且实现了双向勾的两侧夹持,有效防止双向勾脱离于平面勾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复合板的下表面边沿设置有装饰梯度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层复合板与下层复合板的交界处具有更多的梯度,从而提高过渡自然性和整体美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型钢设置有上勾型材,所述上勾型材支撑于装饰梯度板的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型钢增设上勾型材对装饰梯度板进行支撑,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于上层复合板的限制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装饰梯度板脱落于上层复合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之间设置有竖向复合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配合固定竖向复合板,一方面提高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竖向复合板遮挡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之间的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型钢设置有两个L形卡件,两个所述L形卡件分别卡接固定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均通过L形卡件进行固定,从而减少配件的种类,有效降低装配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勾型材设置有灯带容纳槽,所述灯带容纳槽的开口向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安装LED灯带提供一个安装位置,从而为安装氛围灯提供便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竖直型钢,提供一个下层水平高度的安装位置,从而无需设置不同高度的龙骨,即可实现吊顶的双层梯度安装,有效避免因龙骨数量增多,而造成安装成本上升的问题发生;采用硅藻板作为表面板材,从而降低室内装饰对于室内空气的影响,于两个硅藻板之间增设瓦楞芯,从而确保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的隔音隔热性能;于上层复合板的上表面设置两个平面勾条,分别勾持于双向勾的两个勾持部位,不仅实现了对于上层复合板的纵向拉力,从而实现上层复合板的悬挂,而且实现了对于双向勾的两侧夹持,有效防止双向勾脱离于平面勾条;增设装饰梯度板,从而提高过渡自然性和整体美观性;竖直型钢增设上勾型材对装饰梯度板进行支撑,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于上层复合板的限制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装饰梯度板脱落于上层复合板;由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配合固定竖向复合板,一方面提高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竖向复合板遮挡上层复合板和下层复合板之间的空间;上勾型材和下勾型材均通过L形卡件进行固定,从而减少配件的种类,有效降低装配难度;为安装LED灯带提供一个安装位置,从而为安装氛围灯提供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断图;图3为本技术上层复合板的层结构示意图,下层复合板的结构与之相同;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主要表示平面勾持结构;图5为图1的B部放大图,下勾型材的结构。附图说明:11、龙骨;12、钢索;13、竖直型钢;14、下勾型材;15、悬挂勾;16、平面勾条;17、双向勾;21、上层复合板;211、硅藻板;212、瓦楞芯;22、下层复合板;23、墙面固定条;24、自攻螺钉;25、梯度板;26、上勾型材;27、竖向复合板;28、L形卡件;29、灯带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若干处于同于水平高度的龙骨11,以及固定于龙骨11的上层复合板21和下层复合板22,每个龙骨11系接固定有三根钢索12,钢索12与上层复合板21之间设置有平面勾持结构连接;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处于同于水平高度的龙骨(11),以及固定于龙骨(11)的上层复合板(21)和下层复合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1)设置有钢索(12),所述钢索(12)与上层复合板(21)之间设置有平面勾持结构连接;所述龙骨(11)设置有竖直型钢(13),所述竖直型钢(13)设置有下勾型材(14),所述下勾型材(14)勾持住下层复合板(22)的一侧,所述下层复合板(22)的另一侧设置有墙面固定条(23),所述墙面固定条(23)穿墙螺栓固定于墙壁,由上而下贯穿所述下勾型材(14)并拧入下层复合板(22)设置有自攻螺钉(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处于同于水平高度的龙骨(11),以及固定于龙骨(11)的上层复合板(21)和下层复合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11)设置有钢索(12),所述钢索(12)与上层复合板(21)之间设置有平面勾持结构连接;所述龙骨(11)设置有竖直型钢(13),所述竖直型钢(13)设置有下勾型材(14),所述下勾型材(14)勾持住下层复合板(22)的一侧,所述下层复合板(22)的另一侧设置有墙面固定条(23),所述墙面固定条(23)穿墙螺栓固定于墙壁,由上而下贯穿所述下勾型材(14)并拧入下层复合板(22)设置有自攻螺钉(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复合板(21)和下层复合板(22)均包括两个硅藻板(211),以及夹持胶固于两个硅藻板(211)之间的瓦楞芯(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高分子复合板的梯度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勾持结构包括固定于钢索(12)底端的悬挂勾(15),以及固定于上层复合板(21)上表面截面呈Z形的平面勾条(16),所述悬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林秦圣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林克斯集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