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平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8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平顶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和下龙骨,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并处于所述上龙骨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所述左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所述右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种结构更加稳定又方便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平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具体为一种吊平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吊顶结构的种类繁多,基本上都是龙骨搭建而成,当然,龙骨下方的部位上会附上石膏板,而关于龙骨形成的整个龙骨架,目前,具有较多是实现方式,如申请号为20191139725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组件及装配式吊顶,吊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板材总成和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板材总成之间的挂接龙骨、以及吊挂组件,至少两个板材总成排列设置;板材总成包括基板和板材加强件;板材加强件包括相连接的卡接部和安装部,卡接部包括卡接槽,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上均卡接有卡接槽;任意相邻的两个板材总成对接后,两个安装板贴合连接后共同连接在挂接龙骨上,挂接龙骨卡接在吊挂组件上,装配式吊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以及吊顶组件,避免了板材的边沿发生变形或者翘曲,提高吊顶的平整性,又如申请号为20131033516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包括用以装接在墙顶上的固定装置、平置的龙骨骨架和至少一块矩形吊顶面板,固定装置、龙骨骨架和吊顶面板由上置下依次相连,龙骨骨架为底面向上凹入成具有至少两条彼此平行的轨道槽的结构,每条轨道槽均于顶底之间平插夹架有插板,插架于同一条轨道槽内的插板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块卡板,每块吊顶面板均于顶面四角处连有用以向上推入轨道槽内的卡块,卡块的外端具有用以平推夹卡在卡板上的夹口,便于安装,龙骨骨架通过固定装置固在墙顶后,只需托抬吊顶面板,使卡块推入轨道槽,再横推吊顶面板,使卡块通过夹口夹卡在卡板上即可,省时省力,且每块吊顶面板均以此方式操作即可整体实现无缝、美观、高效安装,这两个专利中的龙骨连接件都是在靠上的龙骨一侧进行贴靠并包覆住并连接靠下的龙骨,就是靠连接件竖向的拉力来挂住靠下的龙骨,这种结构在稳定性方面还不够好,受力不够均衡。又如申请号为201910960141.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稳装型吊顶结构,包括沿第一轴线方向布置的吊顶主梁,吊顶主梁用于承托吊顶装饰材;还包括辅助定位梁,辅助定位梁沿第二轴线方向布置在吊顶主梁的上方,从俯视方向看,吊顶主梁与辅助定位梁之间的交叉角度大于零,辅助定位梁用于通过一根辅助定位梁同时定位二根以上的前后布置的吊顶主梁;还包括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包括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通过螺丝能够连接并定位到吊顶主梁的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第二支臂通过螺丝能够连接并定位到辅助定位梁的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辅助定位梁、过渡连接件与螺丝组合,共同用于随机地定义吊顶主梁在辅助定位梁上的定位位置,而且用于稳固吊顶主梁的水平位置,采用的螺丝数量较多,对于组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又方便组装的吊平顶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和下龙骨,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并处于所述上龙骨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所述左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所述右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龙骨包括左右两块均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左右方向的左直立板和右直立板以及所述左直立板和所述右直立板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中心板,所述左悬挂板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左直立板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右悬挂板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右直立板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二夹角。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的差值小于3度。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中心板一体连接于所述左直立板的上端和所述右直立板的上端之间。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安装孔,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压靠在所述上中心板上。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直立板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右翻卷的左卷边板,所述右直立板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左翻卷的右卷边板。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下龙骨包括前后两块均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以及所述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中心板,所述下中心板设置在所述前直立板的下端和后直立板的下端之间,所述前直立板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后翻卷的前卷边板,所述后直立板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前翻卷的后卷边板。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卷边板分别同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上下贴靠住,所述右卷边板分别同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上下贴靠住。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左悬挂板上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和所述后卷边板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所述右悬挂板上也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和所述后卷边板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龙骨具有两根以上并左右间隔排布,所述下龙骨具有两根以上并前后间隔排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整个平顶结构的构架稳定性更好,受力平衡性更好;2.拆装方便,使用更加灵活;3.抗变形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图3为悬挂式龙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结构设置有螺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龙骨,2、下龙骨,a、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1、主悬挂支撑平板,a2、左悬挂板,a3、右悬挂板,a20、左间隔空间,a30、右间隔空间,12、左直立板,13、右直立板,11、上中心板,a10、条形安装孔,120、左卷边板,130、右卷边板,22、前直立板,23、后直立板,21、下中心板,220、前卷边板,230、后卷边板,b、挂接槽,3、螺柱,4、螺母,5、引导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吊平顶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1和下龙骨2,当然,这种吊平顶的结构,上龙骨1和下龙骨2通常都是水平铺设的,上龙骨1处于下龙骨2上方,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优选为垂直交叉状,当然,可以允许有例如3度以内的误差,而并非垂直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最好还是呈90度的交叉,所述上龙骨1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1)和下龙骨(2),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1)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1)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a1)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2)并处于所述上龙骨(1)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所述左悬挂板(a2)和所述上龙骨(1)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a20),所述右悬挂板(a3)和所述上龙骨(1)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a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1)和下龙骨(2),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1)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1)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a1)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2)并处于所述上龙骨(1)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所述左悬挂板(a2)和所述上龙骨(1)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a20),所述右悬挂板(a3)和所述上龙骨(1)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a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龙骨(1)包括左右两块均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左右方向的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以及所述左直立板(12)和所述右直立板(13)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中心板(11),所述左悬挂板(a2)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左直立板(12)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右悬挂板(a3)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右直立板(13)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二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的差值小于3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心板(11)一体连接于所述左直立板(12)的上端和所述右直立板(13)的上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胡兴龙王益斌姚松勤赵壬辉孔令忠占晓东缪缘王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清康品集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