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17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箱梁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用于将小箱梁装车至运输载具上,装置主体为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门式框架体的围合区域的大小满足于供运输载具上的装载区域通过的要求,门式框架体的顶梁可升降,且在顶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小箱梁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箱梁预制场地的宽度;可以平稳地带动小箱梁的一端作升降运动,实现小箱梁的一端的固定抬升或下降,使小箱梁的装车更加平稳;装置整体灵活性高、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预制箱梁运输的
,尤其是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箱梁装车方法是将运输车行驶至出货区,通过龙门吊将小箱梁的两端吊起,然后将小箱梁缓缓放入到运输车上,拆解龙门吊与小箱梁的固定装置,龙门吊驶离,最后由运输车将小箱梁运走。该装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龙门吊在下放小箱梁的时候容易产生晃动,使小箱梁不能平稳地放置在运输车上,导致装车的不稳定;2、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较宽的箱梁预制场地,增加了箱梁预制场地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通过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对小箱梁的一端固定抬升或下降,有效地减少箱梁预制场地的宽度,并使其在装车时更加平稳。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用于将小箱梁装车至运输载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装置主体为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所述门式框架体的围合区域的大小满足于供所述运输载具上的装载区域通过的要求,所述门式框架体的顶梁可升降,且在所述顶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小箱梁的固定件。优选地,所述门式框架体包括两移动支架,两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均具有若干滚轮,并且两所述移动支架顶部各设有一液压装置,两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梁的两端,所述顶梁可在所述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升降,所述两移动支架通过所述顶梁连成整体且所述两移动支架以及所述顶梁构成所述围合区域。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吊带,所述吊带安装在所述顶梁上。优选地,所述移动支架采用三角支撑结构,其包括底梁、立柱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梁和所述立柱之间的斜撑,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底梁上方,所述液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其所述活塞杆伸出于立柱上方,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底梁底部。本技术的优点是:1、在运输车前半部分的驱动下,运输车可载着小箱梁从两移动支架及顶梁构成的围合区域间穿过,结构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箱梁预制场地的宽度;2、小箱梁的一端通过龙门吊放置于运输车的后半部分,小箱梁的另一端通过吊带固定于顶梁的下方,通过液压装置活塞杆的伸缩带动顶梁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小箱梁的一端作升降运动,从而放置在运输车的前半部分;由于该过程是通过液压装置来实现的,可以平稳地带动小箱梁的一端作升降运动,实现小箱梁的一端的固定抬升或下降,使小箱梁的装车更加平稳;3、移动支架底部设有滚轮,可以带动装置整体的运动,有效地提高了灵活性;4、斜撑的设置,可加固立柱和底梁的连接,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门式框架体10、顶梁110、移动支架120、底梁121、立柱122、斜撑123、滚轮130、活塞杆140、龙门吊20、小箱梁30、运输车40、前半部分410、后半部分420、小箱梁A端、小箱梁B端。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用于将在工厂内所预制的小箱梁装车至作为运输载具的运输车上以使其可将小箱梁运输至施工场地中。如图2所示,运输车40的车体包括前半部分410和后半部分420,其中前半部分410和后半部分420在实际运输小箱梁30时相互连接构成整体,而在装载小箱梁30时则分为这两部分以准确对应小箱梁30装载时的承点位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装置主体为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10,门式框架体10主要由顶梁110、移动支架120、滚轮130和液压装置组成,顶梁110和其两侧的移动支架120构成一门形的围合区域,该围合区域的大小满足于供运输车40上的装载区域通过的要求。两移动支架120底部均设有两组滚轮130,每组滚轮130的数量均为4个。滚轮4的具体数量根据箱梁的重量或载荷做调整。滚轮130可以使门式框架体10本体在场地内自由移动,并使门式框架体10移动至其使用位置,有效地提高了本技术装置的灵活性。两液压装置分别设于两移动支架120顶部,并且两液压装置的活塞杆140分别连接于顶梁110的两端;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其两活塞杆140可同步带动顶梁110作升降运动。在具体实施时,液压装置的主体可集成在移动支架120上,其控制开关可通过现有的控制方式实施;并且在液压装置的设计时,应控制两侧的液压装置的伸缩量相同,以保证顶梁110在升起或降下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避免倾斜,进而保障顶梁11对小箱梁所进行的固定抬升的平稳性。在顶梁110的底部设置有吊带(图中未示出),该吊带为柔性体,其用于固定小箱梁30;通过吊带与顶梁110相固定的小箱梁一端可在顶梁110的升降作用下被抬升或降下。如图1所示,移动支架120采用三角支撑结构,其包括底梁121、立柱122以及连接在底梁121和立柱122之间的斜撑123,立柱122设置在底梁121上方,液压装置设置在立柱122位置,其活塞杆140伸出于立柱122上方,滚轮130设置在底梁121底部。本实施例的两移动支架120上均对称布置有4个斜撑123,4个斜撑123分别两两设于立柱122的两侧。斜撑123的设置,可加固立柱122和底梁121的连接,保证门式框架体10整体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门式框架体10在使用时,具有如下工况:如图2所示,小箱梁30的两端,即小箱梁A端、小箱梁B端均通过固定装置与龙门吊20固定,可通过龙门吊20将小箱梁30由堆放区吊运至出货区。进一步地,龙门吊20可将小箱梁A端搁置于运输车40的后半部分420,再将本实施例中的辅助装置移动至小箱梁B端,通过吊带将小箱梁B端固定于顶梁110的下方。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拆解龙门吊20与小箱梁30两端间的固定装置,将龙门吊20驶离。液压装置驱动顶梁110上升,进而带动小箱梁B端上升。当小箱梁B端上升至一定高度时,运输车40的前半部分410进入小箱梁B端所处区域,液压装置驱动顶梁110下降,可将小箱梁B端搁置在前半部分410的装载区域。由于该过程是通过液压装置来实现的,可以平稳地带动小箱梁30的一端作升降运动,实现小箱梁30的一端的固定抬升,使小箱梁30的装车更加平稳。当小箱梁A端搁置于运输车40的后半部分420且小箱梁B端搁置于运输车40的前半部分410时,解除吊带与小箱梁B端固定,运输车40便可载着小箱梁30从门式框架体10的围合区域间穿过驶离,结构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箱梁预制场地的宽度。此外,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运输车40行驶至出货区,后半部分420留在出货区(尽量垂直龙门吊20的轨道),前半部分410驶离;2、龙门吊20将小箱梁30从堆放区吊运至出货区;3、将小箱梁30吊运至运输车40正上方,垂直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用于将小箱梁装车至运输载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为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所述门式框架体的围合区域的大小满足于供所述运输载具上的装载区域通过的要求,所述门式框架体的顶梁可升降,且在所述顶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小箱梁的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用于将小箱梁装车至运输载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为可移动的门式框架体,所述门式框架体的围合区域的大小满足于供所述运输载具上的装载区域通过的要求,所述门式框架体的顶梁可升降,且在所述顶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小箱梁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箱梁装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框架体包括两移动支架,两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均具有若干滚轮,并且两所述移动支架顶部各设有一液压装置,两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梁的两端,所述顶梁可在所述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晨盛田培云桂植樑徐超郭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