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型光学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83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合型光学膜,属于光学膜领域。所述光学膜,包含一基材及位于该基材的一表面上的微结构层,其中,该微结构层包含一或多个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多峰柱状结构,该多峰柱状结构由至少两个柱状结构彼此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且该多峰柱状结构中最大高度处为弧形柱状结构所构成;及该微结构层可选的包含一或多个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单峰棱镜柱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膜可减少光学干涉现象,可避免光学膜与其它光学膜或面板间相互接触所造成的刮伤,进而可省去使用上扩散膜或贴附保护膜的成本,具有良好耐刮与高辉度增益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整合型光学膜。技术背景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作为亮度来源的背光模块为LCD显示功能的重要组件,且 对提高液晶显示器亮度而言非常重要。目前,在背光模块中利用各式各样的光学膜,提供一 种能提高LCD面板亮度以使光源做最有效率的应用,而不需更动任何组件设计或消耗额外能 源的做法,己成为最经济与简便的解决方案。图l为背光模块所含各种光学膜的简单示意图。 如图1所示, 一般背光模块所含光学膜包含配置于导光板(lightguide)(2)下方的反射膜(l);及 配置于导光板(2)上方的其它光学膜,其由下至上依序为扩散膜(3)、聚光膜(4)和(5)以及保 护性扩散膜(6)。扩散膜主要功能为提供液晶显示器均匀的面光源。聚光膜业界通常称为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或棱镜片(prism film),聚光膜主要功能为通过折射与内部全反射将散乱的 光线收集,并集中至约士35度的正视角(On-axis)方向,以提高LCD的辉度。 一般常用的聚光膜利用规则排列的线性棱镜柱状结构来达到聚光效果。公知聚光膜如图2所示,其包含一基材21及位于基材21上方的多个棱镜结构22,该多个棱镜结构彼此互相平行,其中各棱镜结构由二个倾斜表面所构成,此二倾斜表面于棱镜顶 部相交形成峰23,且各自与相邻棱镜的另一倾斜表面于棱镜底部相交形成谷24。由于公知聚光膜为固定宽度的规则条状结构,所以容易与来自显示器中其它膜片的反射或折射光线或该 聚光片本身的其它反射或折射光线产生光学干涉现象,导致在外观上出现moire或者牛顿环。 此外,如图3所示,公知聚光膜各自独立的棱镜柱状结构,在此构造下仍有大部分的光线无 法集中至约土35度的正视角射出,例如,光线31及32的出光即无法集中至约土35度的正视 角的范围内,无法被有效利用。因此,如何使通过聚光膜的光线作更有效的利用已为相关产 业亟待解决的课题。已知可于聚光膜上配置保护性扩散膜(或称为上扩散膜),以改善上述光学干涉现象,且 防止聚光膜与面板或其它膜片在输送时产生振动而引起互相损伤。但是此方法的缺点为成本增加,且将使背光模块变复杂。此外,除需利用保护性扩散膜防止聚光膜与面板接触造成刮 伤之外,在组装之前,还需贴附保护膜以避免聚光膜在储存和/或运送期间可能造成的损伤。 使用保护性扩散膜和保护膜,都相对提高所需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以克服上述缺点,该光学膜可减少光学干涉现象,兼 顾辉度,且可避免光学膜与其它光学膜或面板间相互接触所造成的刮伤,进而可省去使用上 扩散膜或贴附保护膜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包含一基材及位于该基材的一表面上的微结构层,其中,该微结构层包含一或多个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多峰柱状结构,该多峰 柱状结构由至少两个柱状结构彼此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且该多峰柱状结构中最大高度处为 弧形柱状结构所构成;及该微结构层可选的包含一或多个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单峰棱镜柱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含一基材、位于该基材的一表面上的微结构层及位于该 基材的另一表面上的抗刮层,该微结构层包含由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构成的重复结构,其 中,该第一区域包含至少一种多峰柱状结构,该多峰柱状结构由至少两个弧形柱状结构彼此 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所构成,其中相邻两柱状结构的相邻侧面相接形成一谷线,谷线的高 度为相邻两柱状结构中高度较低者的高度的45%至80%;及该第二区域包含至少一种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其中该第一区域的多峰柱状结构的最大高度大于该第二区域的单峰棱镜柱状结构的最大咼度。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膜具有良好耐刮与高辉度增益的特性。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块所含各种光学膜的简单示意图。图2为公知聚光膜的示意图。图3为公知棱镜柱状结构的出光示意图。图4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多峰柱状结构的出光示意图。图6a至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膜实施状态的示意图。 图13和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膜实施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峰柱状结构是指由至少两个柱状结构彼此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 且任何两相邻柱状结构间的谷线的高度为此二相邻柱状结构中高度较低者的高度的30%至 9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峰棱镜柱状结构是指由单一个棱镜柱状结构所构成且仅具有单一 的峰的结构,该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其所相邻柱状结构间的谷线的高度为构成该单峰棱镜柱 状结构与其所相邻柱状结构中高度较低者的高度的,/。至29.9%。当相邻两棱镜柱状结构间的 谷线的高度落于上述范围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此二棱镜柱状结构各自被视为单峰棱镜柱 状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谷线是指由相邻两柱状结构的相邻侧面相接所形成的线。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柱状结构的高度是指该柱状结构的峰相对该柱状结构底部的垂直距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谷线的高度是指该谷线相对其所相邻的两柱状结构底部的垂直距离。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柱状结构的宽度是指与该柱状结构两侧面相邻的两谷间的距离。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棱镜柱状结构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所熟知,由两个倾斜平面所构成,此二倾斜平面于棱镜顶部相交形成峰,且可各自与相邻柱状结构的另一倾斜表面于底部相交形成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弧形柱状结构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所熟知,由两个倾斜平面所构成,此二倾斜平面顶部相交处钝化形成一曲面,且此二倾斜平面可各自与相邻柱状结构的另一倾斜表面于底部相交形成谷。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弧形柱状结构顶部曲面的最高处定义为该弧形柱状结构的峰,弧形柱状结构的高度是指弧形柱状结构的峰相对其底部的垂直距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弧形柱状结构二倾斜平面延伸相交的角度定义为该弧形柱状结构的顶角角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膜所使用的基材,可为任何本专利技术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所已知,例如玻璃或塑料。上述塑料基材并无特殊限制,其例如但不限于聚酯树脂 (polyester resin),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一酯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聚丙烯酸酯树脂(polyacrylate resin),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烯烃树脂(polyolefin resin),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 聚苯乙烯树脂(polystyrene resin);聚环烯烃树脂(polycydoolefin resin);聚醯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 resin);聚胺基甲酸酯树脂(polyurethane resin);三醋酸纤 维素(triacetate cellulose, TAC);聚乳酸(Polylactic acid);或它们的混合物。较佳为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烯烃树脂、三醋酸纤维素、聚乳酸或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材及位于该基材的一表面上的微结构层,其中,该微结构层包含一或多个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多峰柱状结构,该多峰柱状结构由至少两个柱状结构彼此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且该多峰柱状结构中最大高度处为弧形柱状结构所构成;及该微结构层可选的包含一或多个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各包含至少一种单峰棱镜柱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定原汪宗兴孙郁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光学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