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液压阻尼器组件及其之间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253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液压阻尼器组件及其之间的连接方法。一种支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体。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第一端并径向向外张开的第一凹槽呈现第一倾斜表面。位于第二端并径向向外张开的第二凹槽呈现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一对联接构件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以保持第一联接构件。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保持第二联接构件。本文还公开了包括支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以及将支架与液压阻尼器组件连接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液压阻尼器组件及其之间的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附接的支架以及一种将支架与液压阻尼器组件连接(join)的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和支柱的外壳通常包括通过各种焊接工艺彼此固定的多个低碳钢冲压件。用于这种减震器的安装支架(bracket)也已通过熔焊或点焊技术焊接至减震器的主体。减震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即使强加了很大的轴向载荷(load)也能将减震器保持在其适当位置的能力。在车辆受到静止对象或移动对象的正面或后方撞击期间,通过反复测试发现,典型的减震器中最薄弱的结构构件是焊接接头。在传统的减震器中,安装支架通常利用焊接接头固定至主体的外筒。在安装支架和阻尼器管由不同金属制成(例如,安装支架由铝制成,而阻尼器管由钢制成)的情况下,阻尼器管的外表面包括用于容纳支架的台阶特征或用于容纳保持环以允许将支架安装在保持环上的保持凹槽。为了形成台阶特征或保持凹槽,在形成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之后执行附加的加工工艺。因此,这增加了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相关联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壳体的附加加工,台阶特征或保持凹槽的形成影响壳体的整体结构完整性。在美国专利4,913,268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液压阻尼器组件。液压阻尼器组件包括设置在中心轴线上、在开放端与封闭端之间延伸的壳体。壳体限定了沿着中心轴线在开放端与封闭端之间延伸的腔室。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腔室中,将该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到回弹腔室中并联接至活塞,以在压缩冲程与回弹冲程之间在腔室中移动所述活塞。在压缩冲程期间,活塞杆和活塞朝向封闭端移动。在回弹冲程期间,活塞杆和活塞朝向开放端移动。支架联接至壳体、绕壳体环形地延伸。壳体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呈现用于容纳支架的台阶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其最广泛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附接的支架,其中,避免了对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进行附加加工或改造,从而降低了制造液压阻尼器组件的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该液压阻尼器组件具有提高的刚度的壳体,以增加液压阻尼器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降低了损坏阻尼器组件的密封环的可能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气杯(gascup)、具有减小的长度并且更加紧凑的液压阻尼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附接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体。所述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并且与所述第一端轴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一倾斜表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并且与所述第二端轴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一对联接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所述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deformation),以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将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开放端与封闭端之间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在所述开放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延伸的腔室。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将所述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到所述回弹腔室中,并且联接至所述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与回弹冲程之间在所述腔室中移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压缩冲程期间,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封闭端移动。在所述回弹冲程期间,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开放端移动。支架联接至所述壳体,绕所述壳体环形地延伸。所述支架包括绕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体。所述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并且与所述第一端轴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一倾斜表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并且与所述第二端轴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的一对联接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所述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以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将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支架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工具(tooling),其中,所述工具包括限定了孔的基部、下压环、上压环和延伸压管。所述方法包括如下第一步骤:将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孔中,所述壳体从所述基部沿着中心轴线向外延伸。接下来,所述方法继续如下步骤:围绕所述壳体设置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体的所述支架。然后,所述方法继续如下步骤:通过向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施加压力(pressure)来将所述支架固定至所述壳体。附图说明将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这是因为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其中:图1A是包括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支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立体图;图1B是包括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支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造的包括支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造的包括外管的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4是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和用于将支架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连接的工具的横截面透视图;图5是例示了用于将支架与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连接的方法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支架的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力载荷与位移的关系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贯穿这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图2总体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构造的液压阻尼器组件20。图1A和图1B例示了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10,该液压阻尼器组件10包括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支架11。如图1A所示,液压阻尼器组件10包括具有外表面13的壳体12。外表面13可以限定用于容纳保持环15的保持凹槽14。支架11设置在保持环15上,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10的壳体12附接。图1B例示了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液压阻尼器组件10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B所示,壳体12可以呈现台阶特征16,该台阶特征16增加了壳体12的外径。支架11被放置在台阶特征16上,用于与壳体12附接。为了在壳体12上形成保持凹槽14或台阶特征16,在形成壳体12之后,需要附加制造步骤(例如,加工或改造),这导致与液压阻尼器组件10相关联的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壳体12的附加加工或改造,台阶特征16或保持凹槽14的形成会影响壳体12的结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20的壳体24附接的支架22,其中,壳体24不经受任何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附接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n所述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一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二倾斜表面;以及/n一对联接构件,所述一对联接构件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n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以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且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将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4 US 62/930,4041.一种用于与液压阻尼器组件附接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
所述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一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二倾斜表面;以及
一对联接构件,所述一对联接构件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
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以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且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将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绕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具有大致筒形形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绕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一楔形环,所述第一楔形环呈现第一斜切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由此所述第一斜切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呈抵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第二楔形环,所述第二楔形环呈现第二斜切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由此所述第二斜切表面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呈抵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一挤压环,所述第一挤压环具有矩形形状横截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位于所述第一楔形环与所述第一密封环之间,并且绕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第二挤压环,所述第二挤压环具有矩形形状横截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位于所述第二楔形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并且绕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联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架承受28kN至33kN之间的轴向载荷。


9.一种液压阻尼器组件,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沿着中心轴线在开放端与封闭端之间延伸,限定了在所述开放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延伸的腔室;
活塞,所述活塞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将所述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到所述回弹腔室中,并且联接至所述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与回弹冲程之间在所述腔室中移动所述活塞,所述压缩冲程被限定为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封闭端移动,并且所述回弹冲程被限定为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开放端移动;
支架,所述支架联接至所述壳体并且绕所述壳体环形地延伸;
所述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
所述主体限定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一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并且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张开,并且呈现第二倾斜表面;以及
一对联接构件,所述一对联接构件包括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与所述液压阻尼器组件的壳体接合;
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变形,以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且所述第二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变形,以将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绕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具有大致筒形形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伦S·E·派尔M·W·胡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