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87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示装置。该偏光板应用于一显示装置中,包括:一增亮膜;一扩散层,形成于该增亮膜的一表面;以及一偏光膜,设于该增亮膜的另一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示装置,将偏光膜、增亮膜与扩散层结合成单一偏光板,借此大幅提升显示装置的亮度及对比。再者,本实施例将改变光线路径及光线极性两者不同用途的组件结合在一起,借此减少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其光学膜片的数量。因此,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与现有的显示装置相比具有较小的体积、较低的重量及较佳的光学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简化显示装置的结构并有效地提升其光学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偏光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板、其制造 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不装置。
技术介绍
平面的显示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商品中。液晶显示装置因.省电、 驱动电压低且制造简便而广受到青睐。其中,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背光模块提供 光线至显示面板上以显示画面。一般来说,背光模块通常具有一发光源及多个光学膜片。发光源用以提供 一光线,光学膜片则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光学膜片例如是棱镜膜片、导 光膜片、反射膜片、增亮膜片及扩散膜片等等。光学膜片用以将光线反射、导 引、聚集及扩散。然而,增加光学膜片增加了各光学膜片组合的困难度,也增加了背光模块组装的时间。另外,每一光学膜片的厚度至少数百tim,较多的 光学膜片也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与重量。然而,若光学膜片不足,则会降低光 线的光学特性,例如是降低光线的亮度与对比,而影响显示装置画面的显示质量。因此,如何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又不影响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乃显示装 置业界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 光板的显示装置,以结合偏光膜、增亮膜及扩散层的单一偏光板,以减少显示 装置的厚度,并提升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光板,应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偏 光板包括 一增亮膜; 一扩散层,形成于该增亮膜的一表面;以及一偏光膜, 设于该增亮膜的另一表面。该扩散层为一抗眩层。该增亮膜为一反射型偏光增亮膜。该扩散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 y m。 该扩散层的厚度介于5至20 u m之间。 该偏光板的光学雾度值小于约75%。该偏光膜包括一偏光基膜以及分别位于该偏光基膜的相对表面的至少二 保护膜。该偏光板的光学雾度值介于40%至60%之间。所述的偏光板,进一步包含一黏着层,位于该增亮膜与该偏光膜之间。 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偏光板; 一显示面板,包括一第--基板、 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其 中,该液晶层夹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一背光模块,该背 光模块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该偏光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及该显示面 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偏光板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增亮膜;形成一扩散层于该增亮膜上;提供一偏光膜;以及将该偏光膜与具该扩散层的该增亮膜结 合成一单一薄板。该扩散层为一抗眩层。 该增亮膜为一反射型偏光增亮膜。 该扩散层以湿式涂布的方式形成于该增亮膜上。 所述制造方法中,结合成该单一薄板以贴合的方式。该贴合的方式包括形成一黏着层将该偏光膜与具该扩散层的该增亮膜贴合。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示装 置,将偏光膜、增亮膜与扩散层结合成单一偏光板,借此大幅提升显示装置的 亮度及对比。再者,本实施例将改变光线路径及光线极性两者不同用途的组件 结合在一起,借此减少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其光学膜片的数量。因此,本实施 例的显示装置与现有的显示装置相比具有较小的体积、较低的重量及较佳的光 学牛寺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简化显示装置的结构并有效地提升其光学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偏光板的示意图。图3A、 3B分别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验一的第一对照组和第一实验组的偏光板 的示意图。图4A、 4B分别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验一的第二对照组和第二实验组的偏光板 的示意图。图5A至图5C依序为图2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0:显示装置101、300:显示面板110:第一基板110'、130,外表面130:第二基板150:液晶层170:第一偏光膜跳背光模块190':光线210、230、 250:偏光板211:第二偏光膜211a.、211c:三:醋酸纤维211b聚乙烯醇层213:增亮膜215:扩散层217、219:增亮:膜的表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偏光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偏光板的显示装置,主要是在 显示装置的基板上设置一偏光板,且此偏光板同时结合了增亮与扩散的功能,以减少背光模块中的扩散膜片与增亮膜片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而 较、薄的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组装后,可使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降低。再者,本 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具有增亮与扩散功能的偏光板和传统的显示装置结构相比,具有 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值,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以下利用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然而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仅为 举例说明之用,并非作为限缩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用。且实施例的附图省略不必 要的组件,以利清楚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 图,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偏光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IOO包括一第一基板IIO、 一第二基板130、 一液晶层150、 一第一偏光膜170及一偏光板210。第二基板130相对第-基板110设置,液晶层150夹置于第 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间以组成一显示面板101。第一偏光膜170设置于 第一基板110的一外表面110,上。如图2所示,偏光板210包括一第二偏光 膜211、 一增亮膜213及一扩散层215,而偏光板210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二 基板130的一外表面130'上,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偏光膜211与第二基 板130的外表面130'接触。而第一偏光膜170或第二偏光膜211均包括偏光 基膜以及分别位于偏光基膜的相对表面的至少二保护膜,在-种实施例中,扩 散层215最好具有抗眩(anti-glare)功能,或扩散层215实质上为一抗眩层, 扩散层215最好具粗糙表面或者于内部添加有扩散粒子,用以提高光线190' 的光源效益。图1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101的一侧的一背光模块 190,且背光模块190相对偏光板210设置。其中,偏光板210设置于背光模 块190与第二基板130之间。换句话说,图1中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自上到 下依序为第一偏光膜170、第一基板IIO、液晶层150、第二基板130、偏光板 210以及背光模块190。其中偏光板210包括第二偏光膜211、增亮膜213及 扩散层215,而显示装置100的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30例如分别为一彩 色滤光基板与一晶体管数组基板。背光模块190所提供的光线190'经由偏光 板210、第二基板130、通过液晶层150、再到达第一基板IIO及第一偏光膜 170,其中液晶层150的液晶分子随着施加于晶体管数组基板的像素电极的电 压大小来改变其排列方式,以改变通过液晶层150的光线190,的偏振方向。 由于本实施例的偏光板210整合现有的偏光膜211、增亮膜213及扩散层215 于单一光学板中,除了现有的偏光膜的功能还同时具有增亮与扩散功能,因此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90可不需使用扩散膜片或者较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背光 模块至少减少一扩散膜片,例如现有的背光模块可能同时具有上扩散膜片与下 扩散膜片,而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90则仅需有下扩散膜片(图未示)而不需要 上扩散膜片,因偏光板210中的扩散层215可取代上扩散膜片的功能。在一较 佳实施例中,扩散层215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 u m,最好介于5至20 u m之间。 而^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板,应用于一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偏光板包括:一增亮膜;一扩散层,形成于该增亮膜的一表面;以及一偏光膜,设于该增亮膜的另一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佩娟李彦纬骆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