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81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包括后悬挂固定臂总成、气囊总成、后桥桥壳、横拉杆总成,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的主体呈框架结构,后悬挂固定臂总成的后部两端朝外倾斜向上伸出形成气囊托架,所述气囊总成包括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分别安装在气囊托架上,后桥桥壳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主体靠近后端位置,横拉杆总成设置在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之间,横拉杆总成一端与右气囊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左气囊总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整体设计结构更紧凑、简便、实用,与此同时,全承载式车身空气悬架结构的城市客车也获得了更高的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客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纯电动城市客车作为国家大力推广使用的车型,也是现在每个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国家及各地方的相关标准对其踏步高度、车内地板高度、通道宽度和乘客座位数等均有具体详细的参数要求,而这些具体要求的实现主要与纯电动城市客车前悬架的布置设计结构紧密相关。作为城市客车除了要满足国家及各地方的相关标准对其踏步高度、车内地板高度、通道宽度和乘客座位数等均有具体详细的参数要求外,如何合理布置气囊、气囊支座、减震器、导向机构位置及相关支架结构,增加纯电动城市客车更多的乘坐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装备空气悬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技术。目前,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常用的后空气悬架的整体设计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后空气悬架总成主要包括后桥桥壳、左侧C型臂、右侧C型臂,气囊总成、减震器总成、稳定杆和推力杆等,通过在左侧C型臂和右侧C型臂中部设置下盖板,后桥桥壳两端设置上盖板,然后采用固定螺栓将上盖板、后桥桥壳、左侧C型臂(右侧C型臂)和下盖板连接,气囊总成分别设置在左侧C型臂和右侧C型臂两端,减震器总成安装在气囊的一侧,稳定杆通过稳定杆固定座连接在左侧C型臂和右侧C型臂之间位于后桥桥壳一侧,推力杆设置在后桥桥壳中部并且位于与稳定杆相对的一侧,上述结构组成6点式空气悬架总成,具有零部件多,连接方式复杂,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较高的缺点,整车安装和检修难度大,并且由于连接点较多,连接质量难以保证,在行驶过程中,连接螺栓出现松动的概率增大,增加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该空气悬架总成的结构特点,空气悬架总成安装在后悬架段车架总成的中部,造成车辆重心距驱动力较远,降低驱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结构适用于全承载式车身空气悬架结构的城市客车。基于空气悬架结构的城市客车的特性,通过调整后空气悬架总成的整体设计和装配结构,既满足全承载式城市客车整体设计的结构需求,又满足长期超负荷运营的恶劣条件,同时保证整车安装、维修的便利性,节约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包括:后悬挂固定臂总成、气囊总成、后桥桥壳、横拉杆总成,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的主体呈框架结构,后悬挂固定臂总成的后部两端朝外倾斜向上伸出形成气囊托架,所述气囊总成包括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分别安装在气囊托架上,所述后桥桥壳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主体靠近后端位置,所述横拉杆总成设置在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之间,横拉杆总成一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右气囊总成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左气囊总成连接。进一步的,它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两个,顶端分别采用螺栓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主体后端位于后桥桥壳一侧的车架上;用以减小整车侧倾角。进一步的,它还包括顶点法兰总成,所述顶点法兰总成设置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前端,并且位于后悬挂固定臂总成的中轴线处,顶点法兰总成顶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车架连接,通过顶点法兰起到抗扭以及抗推拉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左气囊总成和右气囊总成结构相同,包括气囊支架和气囊,气囊支架固定安装在气囊托架上,气囊底端与气囊支架连接,气囊顶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车架底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支架上连接减震器支架,减震器支架上连接减震器,减震器位于气囊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后桥桥壳两端分别通过桥壳压板和U形螺栓与后悬挂固定臂总成固定连接,所述桥壳压板设置在后桥桥壳上方,U型螺栓开口向上,穿过后悬挂固定臂总成后与桥壳压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上位于后桥桥壳两侧还分别设有斜垫板板,U型螺栓贯穿斜垫板板将其固定在桥壳压板和后悬挂固定臂总成之间,斜垫板板一端面与后悬挂固定臂总成连接,另一端面与后桥桥壳连接。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为在现常用的后空气悬架底座的结构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和整体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设计结构更紧凑、更简便、更实用,与此同时全承载式车身空气悬架结构的城市客车也获得了更高的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2)结构简单合理,集成度高本专利技术采用框架式后悬挂固定臂作为整体结构支架,将气囊总成和减震器总成设置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后端,并且后桥桥壳位置靠近后端,取消推力杆和稳定杆,前、中、后载荷分配合理,载荷比例3:3:4,装置结构整体紧凑,满足部件安装、拆卸方便快捷;3)操纵性能高,安全性好所述后桥桥壳和气囊总成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后端,前端设置顶点法兰总成,是车架连接后悬架总成的关键位置点,起到抗扭以及抗推拉的作用,后空气悬架总成形成三点式结构,并且抬高气囊位置,驱动力作用于车辆重心点附近,驱动效率较现有技术6点式空气悬架提高5%,操纵型和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设置限位块,用以减小整车的侧倾角,保障整车行驶的安全性;3)结构强度高本专利技术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和螺栓连接的数量,后桥桥壳和后悬挂固定臂采用桥壳压板和U形螺栓连接,减少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螺栓数量,增强连接稳定性,并且提高整车轻量化水平;4)降低制造成本,便于维修本设计优化了推力杆、稳定杆和下盖板、上盖板顶配件,减少了物料成本和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结构简化使得后期维修更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空气悬架总成的整体设计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空气悬架总成与后悬架段车架总成装配结构图;图3为常用的后空气悬架总成的整体设计结构图;图4为常用的后空气悬架总成与后悬架段车架总成装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包括: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气囊总成2、减震器总成3、后桥桥壳4、横拉杆总成5、限位块6以及顶点法兰总成7。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主体呈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一体成型,增强整体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后部两端,即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框架的两横梁后端朝外倾斜向上伸出形成气囊托架11,用于安装气囊总成2。所述气囊总成2包括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结构相同,包括气囊支架210和气囊211,所述气囊支架210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气囊托架11上,气囊211底端与气囊支架210连接,气囊22顶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车架底面连接;并且所述气囊支架210上连接减震器支架31,减震器支架31上连接减震器3,减震器3位于气囊211外侧。本设计通过气囊托架11抬高气囊211安装高度,整车操纵型和稳定性明显提高。所述后桥桥壳4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主体靠近后端位置,后桥桥壳4两端分别通过桥壳压板41和U形螺栓42与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固定连接,所述桥壳压板41设置在后桥桥壳4上方,U型螺栓42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气囊总成(2)、后桥桥壳(4)、横拉杆总成(5),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主体呈框架结构,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后部两端朝外倾斜向上伸出形成气囊托架(11),所述气囊总成(2)包括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分别安装在气囊托架(11)上,所述后桥桥壳(4)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主体靠近后端位置,所述横拉杆总成(5)设置在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之间,横拉杆总成(5)一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右气囊总成(22)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左气囊总成(2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气囊总成(2)、后桥桥壳(4)、横拉杆总成(5),所述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主体呈框架结构,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后部两端朝外倾斜向上伸出形成气囊托架(11),所述气囊总成(2)包括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分别安装在气囊托架(11)上,所述后桥桥壳(4)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主体靠近后端位置,所述横拉杆总成(5)设置在左气囊总成(21)和右气囊总成(22)之间,横拉杆总成(5)一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右气囊总成(22)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左气囊总成(21)连接。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设有两个,顶端分别采用螺栓安装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主体后端位于后桥桥壳(4)一侧的车架上。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承载式城市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顶点法兰总成(7),所述顶点法兰总成(7)设置在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前端,并且位于后悬挂固定臂总成(1)的中轴线上,顶点法兰总成(7)顶端通过车架连接螺栓与车架连接。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前兵李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