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55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车轴两端上的两个悬架主体,以及设于两个悬架主体之间的提升装置,悬架主体包括固设于车轴上的支撑梁和分别固设于支撑梁两端的支撑梁支架和承载气囊总成,支撑梁与支撑梁支架转动连接,支撑梁支架固设于车架上,提升装置包括连接臂和固定于连接臂一端的提升气囊总成,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提升气囊总成固定连接在车架上。该空气悬架装置的结构不仅进行了优化和精简,且由于该连接臂一端固定在车轴上,另一端的提升气囊固定在车架上,在实现车轴正常的起落功能下,其空气悬架装置的高度可以做到最低,适用于低高度的挂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悬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半挂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车辆运输车大多采用半挂车,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当车辆均匀受载时)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和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半挂车一般采用三轴半挂车,为了提高汽车平顺性、降低油耗和减轻轮胎磨损,许多半挂车采用了可提升空气悬架结构,在车辆空载的时候将第一根车轴或第一、二根车轴提起。现有的可提升空气悬架结构主要包括支撑梁和分别连接在支撑梁两端的空气弹簧和支撑梁支架,该支撑梁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支撑梁支架的下方设有提升气室,通过提升气室和空气弹簧的充放气来实现提升车轴。由于行驶道路有车高限值,一般限制车高4米,在运输特种货物及装备的挂车上,只有把挂车车身距离地面的高度做到最低才能保证达到限高的要求,例如低平板挂车,而降低挂车悬架布置方式是最直接改变挂车车身高度的。但是降低挂车悬架布置方式,导致车轴抬起的高度受限,无法正常抬起,甚至可能损坏挂车悬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悬架不适用高度较低的挂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气悬架装置。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车轴两端上的两个悬架主体,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悬架主体之间的提升装置,所述悬架主体包括固设于所述车轴上的支撑梁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支撑梁支架和承载气囊总成,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支撑梁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梁支架固设于车架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连接臂和固定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提升气囊总成,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固定连接在车架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位于两个所述悬架主体的对称轴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和所述承载气囊总成分别位于所述车轴的两侧。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包括提升气囊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提升气囊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提升气囊上端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提升气囊下端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在所述连接臂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气囊上端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焊接在所述车架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承载气囊总成包括承载气囊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承载气囊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支撑梁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通过U型栓固定在车轴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悬架主体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支撑梁支架上。进一步的,上述空气悬架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支架与所述支撑梁通过卷耳连接。本技术中,提升装置的连接臂一端固定在车轴上,另一端连接提升气囊,该提升气囊与两个悬架主体的承载气囊通过充气放气给予连接梁一定的作用力,使连接梁绕连接梁支座转动,从而实现车轴的抬起或放下。该空气悬架装置的结构不仅进行了优化和精简,且由于该连接臂一端固定在车轴上,另一端的提升气囊固定在车架上,在实现车轴正常的起落功能下,其空气悬架装置的高度可以做到最低,适用于低高度的挂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悬架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轴放下状态时空气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轴抬起状态时空气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气悬架装置,应用于半挂车上,其包括对称固定在车轴10两端上的两组悬架主体,以及设于两个悬架主体的提升装置。该悬架主体和提升装置共同作用可将半挂车的车轴提升。该悬架主体包括固设于车轴10上的支撑梁21和分别固设于支撑梁21两端的支撑梁支架22和承载气囊总成23。该支撑梁支架22的上端焊接在车架上,该支撑梁21与支撑梁支架2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梁支架22上开设有卷耳安装孔,该支撑梁21上固设有卷耳24,该卷耳采用橡胶复合衬套,该支撑梁21与支撑梁支架22可通过卷耳24实现转动连接。该支撑梁21通过紧固件与车轴10固定连接,该紧固件例如为U型栓,该车轴通过其下端的U型栓固定在支撑梁21上。具体实施时,该固定件设置在车载10与支撑梁21的连接位置靠近车载承载气囊总成23,以保证车轴10随着支撑梁21绕支撑支架22转动的幅度为最大。该承载气囊总23成包括承载气囊231和分别固设于承载气囊231上下端的两个第二安装板232,该两个第二安装板232分别与车架和支撑梁支架22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在第二安装板232上开设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例如为螺栓孔,该两个第二安装板232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车架和支撑梁21上。该提升装置包括连接臂31和固定于该连接臂31一端的提升气囊总成32,该连接臂31的另外一端固定在车轴10上。该提升气囊总32成包括提升气囊321和分别固设于该提升气囊321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一安装板322,该提升气囊321下端的第一安装板322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在连接臂31上。该提升气囊321上端的第一安装板322可固定连接一固定座50,该固定座50的上端焊接在该车架上,该提升气囊32上端通过该固定座50固定在车架上。该提升气囊总成32和承载气囊总成23分别位于车轴10的两侧,该提升气囊321和承载气囊231可进行充气和放气,以使支撑梁21绕支撑梁支架22上的卷耳安装孔产生一定角度的上下转动,从实现提升或放下车轴10。该提升气囊321和承载气囊231的充放气可通过设置阀门进行控制。正常使用时,该提升气囊321处于气体放掉状态,当需要提升车轴10时,控制提升气囊321充气同,时控制两个承载气,231放气,承载气囊231放气时,体积收缩,支撑梁21与承载气囊23连接的一端收到向上的拉力,同时提升气囊321充气时,其体积撑大,连接臂31与提升气囊321连接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固定在车轴两端上的两个悬架主体,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悬架主体之间的提升装置,所述悬架主体包括固设于所述车轴上的支撑梁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支撑梁支架和承载气囊总成,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支撑梁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梁支架固设于车架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连接臂和固定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提升气囊总成,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固定在车轴两端上的两个悬架主体,以及设于两个所述悬架主体之间的提升装置,所述悬架主体包括固设于所述车轴上的支撑梁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支撑梁两端的支撑梁支架和承载气囊总成,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支撑梁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梁支架固设于车架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连接臂和固定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提升气囊总成,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位于两个所述悬架主体的对称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和所述承载气囊总成分别位于所述车轴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囊总成包括提升气囊和分别固设于所述提升气囊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提升气囊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默根王远青曾小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远成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