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及具有此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58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框架、多个发光元件、至少一光感测装置以及扩散板。其中,框架具有一底板且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底板上。光感测装置也配置于底板上并位于部份发光元件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光感测装置包括底部具有容纳空间的混光元件以及位于其容纳空间内的光感测芯片。另外,扩散板配置于框架内且位于发光元件与光感测装置的上方。基于上述结构,背光组件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且应用此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及具有此光源组件的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 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此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背光组件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 达到显示的效果。其中,背光组件又区分成直下式背光组件(direct type back light module)与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side type back light module)。相较 于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直下式背光组件能够提供较高亮度的面光源,因此对光源 的亮度有较高需求时,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组件。以下就现有的直下式背光组件进 行说明。图1绘示现有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习知直下式背光 组件100包括一框架110、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30 以及一扩散板140。其中,框架110具有一底板112。发光二极管130配置于底板 112上,而扩散板140配置于框架110内并且位于这些发光二极管130上方。各个 发光二极管130适于分别发出红光、绿光与蓝光,且各色光在均匀混合并通过扩散 板140之后便可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白色光源。然而,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发光二极管130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其发光效能 因而逐渐衰退,且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130有不同的衰退速率。具体而言,长时 间使用下,背光组件100所发出的光会逐渐变调,无法维持原有的色度及辉度而使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不稳定。因此,通常会在直下式背光组件100中安装至少一 个光感测芯片150以进行光色度与辉度的感测,并将感测的信号传达至驱动电路 (未绘示)以对发光二极管130所发出的光进行调整与补偿。光感测芯片150是一平面的芯片,其受光方向以正面为主。为了正确的感测 光线的色度与辉度,必须将各个光感测芯片150设于各色光混合最均匀的区域,也就是扩散板140前(如图1所绘示)。在这样的设计之下,光感测芯片150可以测得混合最均匀的光以准确地感测背光组件100所发出的光线有助于驱动电路作出适当的调整与补偿。可惜的是,光感测芯片150的设置会阻挡背光组件100所发出的光线,使得 背光组件100的出光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以解决现有的背光组件出光效果不佳的 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的背光组件来改善显示品质的液晶显 不器。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框架、多个发光 元件、至少一光感测装置以及扩散板。其中,框架具有一底板且多个发光元件配置 于底板上。光感测装置也配置于底板上并位于部份发光元件之间。值得注意的是, 光感测装置包括底部具有容纳空间的混光元件以及位于其容纳空间内的光感测芯 片。另外,背光组件中还包括扩散板,其配置于框架内且位于发光元件与光感测装 置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混光元件的材质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腿A)或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酉旨(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混光元件还包括多个扩散粒子,分散于混光元件 的内部。另外,混光元件的表面还可以包括配置有多个扩散图案。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光元件中位于容纳空间上方的部分例如是实心或是 空心,且其顶部例如为圆锥状、圆柱状或是半圆球状。另一方面,混光元件的外型 也可以是圆柱状或圆锥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底板具有反射面,以反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多个蓝光发 光二极管以及多个绿光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背光组件中,还包括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扩散板上。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利用上述的背光组件为面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 显示面板以及背光组件。其中,背光组件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此外,背光 组件即为上述的背光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中,于光感测芯片上设置混光元件,因此光感测芯片可 配置于底板上而不需配置于出光处。如此一来,光感测芯片可在不影响背光组件的 出光率下,准确地感测背光组件的出光效果,并传达信号给驱动电路以正确地修正 与补偿背光组件的出光。另外,将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作为液晶显示器的面光源,可 使液晶显示器在长时间使用下维持稳定而良好的显示品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A到3D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四种实施例的混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背光组件200 包括框架210、多个发光元件220以及至少一光感测装置230。其中,框架210具 有一底板212且多个发光元件220配置于底板212上。同时,光感测装置230也配 置于底板212上并位于部份发光元件22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光感测装置230 包括一底部具有容纳空间S的混光元件232以及位于其容纳空间S内的光感测芯片 234。另外,背光组件200还包括一扩散板240,其配置于框架210内且位于发光 元件220与光感测装置230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20例如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发光二极管的 优点是寿命长、无须暖灯时间(idlingtime)、反应速度快(约为9 10微秒)、 体积小、用电省、污染低(不含水银)、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具体而言,白光 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较低,且在色饱和度及显示色温上均不如由一定比例的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发出而混合的白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红光发光二极管、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绿光发光以作为发光元件220。其中,各色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以及配置方式是依照一定比例设置以使其所发出的光混合成白光。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能会因温度升高而衰退,且各色光发光二极管的衰退速率不一致,进而导致背光组件200出光效果不稳定。因此,必 须对背光组件200的整体出光情形进行准确的检测以便对背光组件200的出光进行 修正与补偿。一般而言,为了能够准确地检测背光组件200的出光情形,以往都于各色光 混合最均匀的位置设置感测元件(如图1中光感测芯片150的位置)。然而,这样的 设计却常直接影响背光组件的出光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个将混光元件232与光 感测芯片234结合以构成光感测装置230的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混光元 件232具有混光作用,且其底部具有容纳空间S,而光感测芯片234配置于容纳空 间S内。这样的设计之下,发光元件220所发出的光线可于混光元件232中均匀地 混合,进而使位于容纳空间S内的光感测芯片234测量到这些均匀混合后的光线。 换言之,光感测芯片234可准确地感测背光组件200的整体出光情形并将其感测的 信号传送给驱动电路(未绘示)以进行光线出光的调整与补偿。因此,光感测装置 230不需配置于出光处,而可配置于底板212上,以避免影响背光组件200的出光 率。在背光组件200中,混光元件232例如是由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其中该框架具有一底板;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该底板上;以及至少一光感测装置,配置于该底板上并位于部份该些发光元件之间,其中该光感测装置包括:一混光元件,其底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以及 一光感测芯片,位于该容纳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