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27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减少了从反射型区域得到的图像和从透射型区域得到的图像之间的亮度差别。中间隔着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液晶一侧的面的像素区域具有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并且该像素区域具有透射型区域和反射型区域,在反射型区域的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的间隙比在透射型区域的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的间隙设定得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在中间隔着液晶相对 配置的各基板中的 一个基板上的液晶 一侧的面的像素区域具有像素 电极和相对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被称为横向电场方式等,与其它方式相 比能获得所谓的广视角特性。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在其液晶显示板的背面具有背光源 等,但考虑降低功耗,能够根据需要而使用例如太阳光等外来光识别 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已为人们所知。在像素区域的 一部分形成了透射来自背光源等的光的所谓透射反射型区域,后者的情况下,通常具有反射板或带有该功能的装置。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下述文献等中公开了多种。但是,在专利文献l中,反射型区域的电极间隔比透射型区域的电极间隔窄,这与本次的提案不同。在专利文献2中,像素内具备的反射板由第2信号线电极11提供电位(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5至图16),这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同。在专利文献3中,向兼作电容的反射板提供了图像信号的电位, 但是,是以所谓的纵向电场方式为对象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以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同。在专利文献4中, 一对电极都是由非透光性和透光性的导电层的 层叠体构成的,但是,是使该非透光性的导电层具有遮光的功能,而 不是具有反射的功能,这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同。 日本特开2003-207795号公才艮 日本特开2003-15155号/>才艮 日本特开2001-343670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9-2695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看到在从反射型区域得到的图像 和从透射型区域得到的图像之间有亮度的差别,以至于需要考虑相应 的对策。另外,当以横向电场方式的结构为前提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 要怎样构成像素区域内的反射板。而且,也有寄生电容因为结构原因 而成为问题的情况。另外,液晶内的光的光程在反射型区域约为透射型区域的2倍, 由此而产生的光的相位的变化在透射型区域和反射型区域给像质带 来差别,因此需要考虑相应的对策。本专利技术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一 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减少了从反射型区域得到的图像和从透射型区域 得到的图像之间的亮度差别。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能提供降低了寄生电容的液晶显 示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优点在于,能提供抑制了因液晶内的光程差 而产生的像质差别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简单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的概要。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 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第1电极至少具有1个线状部分,上述第2电极至少具有1个线状部分, 在俯视观察时,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和上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在上述像素区域内交替配置,上述液晶由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像素区域具有透射来自背面 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透射型 区域和反射来自前面 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反射型区域,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反射型区域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与上 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之间的间隙,比上述透射型区域的上述第1电 极的线状部分与上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之间的间隙大。(2)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 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第1 电极至少具有1个线状部分,上述第2电极至少具有1个线状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和上述第2电极的线状 部分在上述像素区域内交替配置,上述液晶由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像素区域具有透射来自背面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透射型 区域和反射来自前面 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反射型区域,当设上述透射型区域的上述液晶的层厚为dt、上述反射型区域的 上述液晶的层厚为dr时,0.75dt《dr《l.ldt成立,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反射型区域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与上 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之间的间隙,比上述透射型区域的上述第1电 极的线状部分与上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之间的间隙大。(3) 在(1)或(2)中,在俯视观察时,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 部分和上述第2电极的线状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线状部分,其在上述反 射型区域的线状部分的宽度比在上述透射型区域的线状部分的宽度(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 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第1 电极具有多个线状部分,上述第2电极具有面状部分,上述液晶由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中间隔着绝缘膜重叠配置在上述第2电 极的面状部分的上层,上述像素区域具有透射来自背面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透射型 区域和反射来自前面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反射型区域,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反射型区域的相邻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 分的间隙,比上述透射型区域的相邻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的间 隙大。(5)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 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第1 电极具有多个线状部分,上述第2电极具有面状部分,上述液晶由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中间隔着绝缘膜重叠配置在上述第2电 极的面状部分的上层,上述像素区域具有透射来自背面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透射型 区域和反射来自前面 一侧的光来进行显示的反射型区域,当设上述透射型区域的上述液晶的层厚为dt、上述反射型区域的 上述液晶的层厚为dr时,0.75dt^dr^l.ldt成立,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反射型区域的相邻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 分的间隙,比上述透射型区域的相邻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的间 隙大。 、(6) 在(4)或(5)中,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反射型区域的上 述第1电极的线状部分的宽度比上述透射型区域的上述第1电极的线 状部分的宽度小。(7) —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 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被施加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和 相对电极,该相对电极被施加与至少1个相邻的像素区域/>用的信号, 该信号是相对于上述图像信号成为基准的信号,上述液晶由在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相对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像素区域的至少 一 部分具有反射来自前面 一 侧的光来进行 反射型显示的反射板,上述反射板的至少 一部分中间隔着绝缘膜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 述相对电才及重叠,并且上述反射板在每个像素区域独立形成,被施加与对上述像素电极 施加的信号相同的信号。(8) 在(7)中,上述第l基板具有被施加扫描信号的栅极信 号线,被施加图像信号的漏极信号线,连接在上述栅极信号线上、由 上述扫描信号驱动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经由上述薄膜晶体管被施加上 述图像信号的源极电极,上述反射板通过延伸上述源极电极而形成。(9) 在(8)中,在上述源极电极的下层,具有在中间隔着第2 绝缘膜重叠的位置形成的电容信号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夹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在像素区域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液晶由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上述第1电 极和上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在俯视观察时,由反射性的导电层、和至少在上述反射性的导电层周边形成的透光性的导电层构成,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在俯视观察时相互不重叠,上述反射性的导电层反射来自前面一侧的光来进行反射型显 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笃宫泽敏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