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薄膜技术

技术编号:270077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薄膜,由于即使在将涂布液高速涂布.高速干燥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产生干燥不均的情况,因此即便是应用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时,也不会有产生不均的情况,可以显示出显示质量高的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将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涂布液以4.5~12mL/m↑[2]涂布于行进的带状柔性支承体上后,将该涂布液干燥、固化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涂布液含有包含由下述(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并且满足下述(ii)的条件。(i)是包含末端结构以-(CF↓[2]CF↓[2])↓[3]F表示的第一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末端结构以-(CF↓[2]CF↓[2])↓[2]F表示的第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共聚物(ii)上述涂布液中的述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的浓度C(质量%)与该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中的氟含量F(%)的乘积C×F为0.05~0.12时的上述涂布液的利用最大泡压法测定的10毫秒后与100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比(1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100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为1.0~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薄膜,特别涉及可以提高液晶 显示装置的视角性、辨认性并可以应用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薄 膜及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消除图像着色或扩大视角,而将光学补偿片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液 晶显示装置中。近年来,作为光学补偿片,提出过在透明支承体上具有由 碟型液晶性化合物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材料。 一般来说,碟型液晶性 化合物具有大的双折射率,并且具有多样的取向形态。由此,使用了碟型 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学补偿片将可以实现利用以往的拉伸双折射薄膜无法 获得的光学性质。此种光学补偿片主要是针对15英寸以下的小型或中型的液晶显示装 置而开发的。但是,最近也需要针对17英寸以上的大型并且亮度高的液 晶显示装置。当像这样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中将以往的光学补偿片作 为保护膜安装时,则经常会在面板上产生不均。该缺陷虽然在小型或中型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是很醒目,但是随着大型化、高亮度化,缺陷将无法 忽视,因而当务之急是开发出能够应对漏光不均的光学薄膜。为了抑制该干燥不均或条纹的产生,通常来说是将棒涂布与风干燥组 合,通过进行低速涂布 低速干燥来应对。但是,随着光学补偿片的大型化,不仅更为严格地要求没有不均的品 质,而且为了提高生产性,还要求高速涂布 高速干燥。针对这些要求, 本申请人如专利文献l中所示,提出过如下方案,即,通过将能够进行高 速涂布,高速干燥的狭缝模涂布(slit die coating)与冷凝干燥机干燥组合, 并且向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涂布液中添加含氟代脂肪族基的聚合物来抑制干燥不均。专利文献1特开2006—91205号公报但是,漏光不均的原因并不仅限于干燥工序,有时涂布工序中的涂布 不良(例如涂布分布)会原样地作为不均残存,因而需要高速地进行高精 度的涂布。为了高速地进行高精度的涂布,需要通过降低从狭缝模向支承体上涂 布的涂布液的液密度,将其低粘度化,而从狭缝膜的狭缝中均匀地喷出涂 布液。所以,由于为了形成相同膜厚的光学各向异性层而降低涂布液的液 密度,因而就必须增加涂布量,这在干燥工序中,特别是在溶剂浓度高的 初期干燥中进行利用冷凝干燥机等的高速干燥的情况下,就会成为促进干 燥不均的要因。如此可知,在利用狭缝模向行进的带状柔性支承体上增加涂布量地涂 布后,将该涂布液急速干燥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情况下,利用专利文 献l无法充分地解决干燥不均,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的 制造方法及光学薄膜,由于即使在将涂布液高速涂布,高速干燥的情况下, 也可以抑制产生干燥不均的情况,因此即便是应用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时,也不会有产生不均的情况,可以显示出显示品质高的图像。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光学薄膜的制造方 法,在将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涂布液以4.5 12mL/m2涂布于行进的带状 柔性支承体上后,将该涂布液干燥、固化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其特征 是,所述涂布液含有包含由下述(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代脂肪 族基聚合物,并且满足下述(ii)的条件。(i) 是包含末端结构以一 (CF2CF2) 3F表示的第一含氟代脂肪族基 单体和末端结构以一 (CF2CF2) 2F表示的第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含氟 代脂肪族基共聚物(ii) 所述涂布液中的所述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的浓度C (质量%) 与该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中的氟含量F ( % )的乘积CXF为0.05 0.12时,所述涂布液的利用最大泡压法测定的io毫秒后与iooo毫秒后的表面张力比(1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100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为1.0 L2。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在以将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涂布液以4.5 12mL/m2的范围涂布于行进的带状柔性支承体上为前提时,规定用于即使 将涂布膜高速干燥也不会显现出干燥不均的涂布液组成和物性的专利技术,将 包含所述(1)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并且满足所述(ii)的含氟代脂肪族基聚 合物添加到光学各向异性层用的涂布液中。这样,由于在涂布后的初期干 燥中所述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向涂布液的空气界面迅速地移动,将涂膜 的空气界面稳定化,因此即使是在增加涂布量而容易显现出干燥不均的条 件下高速干燥,也可以抑制产生干燥不均的情况。当所述的乘积CXF小于0.05时,则无法充分地控制空气界面中的液 晶性化合物,因产生不均等而使光学薄膜的外观特性降低,因而不够理想。 另一方面,当所述的乘积CXF超过0.12时,则在将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 涂布液涂布于透明支承体上时,因产生凹陷故障等,而使涂布性不足,外 观特性降低,因而不够理想。所以,通过将乘积CXF设为技术方案1的 范围,就不会产生此种不佳状况,可以更为可靠地减少初期干燥时的不均。而且,所述(ii)的表面张力比主要是室温(23 25'C)下的值,涂 布液的表面张力可以利用最大泡压法使用动态表面张力测定装置(MPT2: LAUDA制)来测定。另外,涂布液的涂布量更优选5.0 6.4mL/m2。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中具有如下特征,g卩,含氟代脂肪族基聚 合物在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中为0.05 1质量%。根据技术方案2,可以将涂布液的表面张力调整为更为合适的范围。 而且,所述含量是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相对于除去了溶剂的涂布液中的 固体成分的含量。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具有如下特征,即,在所述含氟代 脂肪族基聚合物中,所述第一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及第 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总量为20 80质量% 。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1 3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特征,即,所 述第一及第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总量相对于所述含氟代脂肪族基聚 合物整体为20 50质量% 。技术方案3、 4是给出了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干燥不均的优选的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的组成的方案。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 4的任意一项中具有如下特征,g卩,所述第一及第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以下述(i)的单体表示,并且所述含氟 代脂肪族基聚合物是包含由下述(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及由下述(ii) 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共聚物。(i) 以下述通式表示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ii) 聚(氧化烯)丙烯酸酯及(或)聚(氧化烯)甲基丙烯酸酯 通式<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通式中,Ri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一N(R2), m表示1以上6以下的整数,n表示2、 3的整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 为1 4的垸基)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中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含氟代脂肪族 基聚合物是包含由下述(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由下述(ii)的单体 导出的重复单元及由下述(ii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代脂肪族基 共聚物。(i) 以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通式表示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ii) 聚(氧化烯)丙烯酸酯及(或)聚(氧化烯)甲基丙烯酸酯 (m)可以与所述(i)及(ii)共聚的以下述通式表示的单体通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在将含有液晶性化合物的涂布液以4.5~12mL/m↑[2]涂布于行进的带状柔性支承体上后,将该涂布液干燥、固化而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其特征是,所述涂布液含有包含由下述(i)的单体导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并且满足下述(ii)的条件,(i)是包含末端结构以-(CF↓[2]CF↓[2])↓[3]F表示的第一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和末端结构以-(CF↓[2]CF↓[2])↓[2]F表示的第二含氟代脂肪族基单体的含氟代脂肪族基共聚物,(ii)在 所述涂布液中的所述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的浓度C(质量%)与该含氟代脂肪族基聚合物中的氟含量F(%)的乘积C×F为0.05~0.12时,所述涂布液的利用最大泡压法测定的10毫秒后与100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比,即1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1000毫秒后的表面张力为1.0~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田一弘山本刚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