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19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对应于各种像素尺寸的使用了各向同性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透明基板(110)和第2透明基板(111)、夹在这些基板之间的各向同性液晶层(200),在第2透明基板(111)上,具有像素电极(190)和公共电极(130、170),在一个像素内具备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在反射区域(RA)中,将像素电极(190)形成为梳齿状,隔着绝缘层(180)将公共电极(130)形成为面状。在透射区域(TA)中,在相同层中将像素电极(190)和公共电极(170)形成为梳齿状。对于通过像素电极(190)与公共电极(130、170)之间的电压差而形成在液晶层(200)中的电场,反射区域(RA)的电场小于透射区域(TA)的电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光学各向同性的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特 别涉及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是将信息视觉地传递给人类的媒体,在成为高度的信息 社会的现代,对于人类、社会,成为重要的存在。特别,近年来,液 晶显示装置的性能显著提高,而被采用为从便携电话到个人计算机进 而大画面电视等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一般由液晶显示面板、和 配置在其背面而向液晶显示面板照射光的背光源(照明装置)构成。在显示彩色图像的情况下,1个像素(pixel)例如由与红色、蓝色、 绿色这3原色对应的3个子像素(sub pixel)构成,通过对与各颜色 对应的子像素独立地进行控制,再现各种颜色。在用于便携电话等移动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可以对应于 宽的照明环境,而使用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半透射反射型 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构成其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l个子像素(sub pixel)内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透射区域通过对来自背光源的光 的透射量进行控制而实现透射型显示。另一方面,通过对来自外部的 光的反射量进行控制而实现反射型显示。即,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 示装置在暗的环境下主要通过透射型显示,而在亮的环境下主要通过 反射型显示,来确保显示图像的视认性,所以可以在宽的照明环境下 使用。作为现有的宽视场角的液晶显示装置, 〃>知IPS (In Plane Switching,横向电场效应)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除此以外还公知 VA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方式和TN ( Twisted Nematic, 扭曲向列)方式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种方式都具有一对透明基板、夹在这些透明基板之间的由向列液晶材料构成的液晶层、在各 透明基板的与液晶层相反一侧的面上分别配置的一对偏振片,通过使 入射到液晶层的光的偏振状态变化来控制光的透射量来显示图像。但是,如下述非专利文献l记载的那样,向列液晶材料呈现由分子的热抖动而引起的光散射。IPS方式、VA方式在没有施加电压时 都成为黑显示,但都在原理上由于该光散射引起的光泄漏而对比度降 低。该课题是向列液晶材料固有的课题。与其相对,近年来公知光学三维或二维地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的液 晶(以下称为"各向同性液晶")的材料。该各向同性液晶具有如下的 性质在没有对液晶层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是光学三维或二 维地各向同性,如果通过施加电压而形成电场,则沿着电场的方向感 应出复折射性。作为近年来报告的各向同性液晶的材料中的、具有三 维的各向同性的材料,有近晶蓝相、胆齒蓝相。另外,作为具有二维 的各向同性的材料,有香蕉形(Bent Core)结构。在香蕉形结构中, 使液晶化合物相对于基板垂直取向,在没有施加电压时,在液晶层的 面内具有各向同性。除此以外,公知立方相、近晶Q相、胶束(micellar )相、逆胶束相或海绵相等。在下述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中,关于现有的温度范围极 其窄且实用性低的蓝相的温度范围扩大进行了记载。另外,在下述非 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香蕉形结构的光学二轴性等各向同性液晶的材 料及其性质。另外,在下述非专利文献5中记栽有使用了各向同性液 晶的光学元件。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使用了各向同性液晶的液晶 显示面板的具体的电极结构。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出使 用了各向同性液晶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记载有使反射区 域的电场小于透射区域的电场的结构。具体而言,记载有使构成为形 成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电场的多个电极间的距离在反射区域和透射 区域中不同的结构。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 - 38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21528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l: W. H. deJeu著,石井力、小林骏介译液晶的 物性,90-94页非专利文献2: Harry J. Coles, Nature, 436巻,997-1000页, 2005年非专利文献3:吉泽笃等,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5 巻,3285-3290页,2005年非专利文献4: Bharat R. Acharya等,LIQUID CRYSTALS TODAY, VOL.13, No.l, 1-4, 2004年非专利文献5:菊池裕嗣,Advanced Materials, 17巻,96-98 页,2005年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为了使反射区域的电场小于透射区域的电 场,使构成为形成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电场的多个电极间的距离在反 射区域和透射区域中不同。此处,由于曝光装置等制造装置的精度, 可以在l个像素中设置的电极的数量受到限制。特别地,在高精细的 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像素的尺寸小,所以可以在1个像素中设置的 电极的数量被限定成几个。在该情况下,可以实现的电极间距离的范 围受到限制,所以难以使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的电场大小的关系满足 期望的条件。另外,如上所述,对于各向异性液晶,阐明了与以往的液晶不同 的性质,但关于应用了该液晶材料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没有进行充分 的讨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在小的像素尺 寸下也可以得到明亮的显示的使用了各向同性液晶的半透射反射型 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其目的在于实现将各向同性液晶有效地利用 成显示装置时的优选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夹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在上述第2基板上对液晶层进行驱动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背光 源,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方的面上;对于上述第l基板,在配 置有第2基板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一方的面上配置的第1圆偏振片;以及 对于上述第2基板,在配置有第l基板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一方的面上配 置的第2圓偏振片,上述液晶层具有通过施加电压而从光学各向同性 的状态发生光学各向异性的性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l个像素中具 有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在上述反射区域中,在像素电极和上述公共 电极的一方被形成为梳齿状或面状的电极上具备狭缝状的开口,而另 一方隔着绝缘层在不同的层中被形成为面状,另外,在透射区域中, 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在相同层中被形成为梳齿状,进而,上述像素电 极和上述公共电极被交错地配置;对于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 的电压差而形成在液晶层中的电场,反射区域的电场小于透射区域的 电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 极中,在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的电极被形成为梳齿状或面状的电极 上具备狭缝状的开口部,而另一方隔着绝缘层在不同的层中形成,反 射区域,与在透射区域处相比,绝缘层在反射区域处的厚度更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透射区域中,像素 电极或公共电极中,在远离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的电极形成为面状,在 反射区域中,在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中远离液晶层的一侧形成的电极 形成为面状的电极上具备开口部。进而,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 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夹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 层、在上述第2基板上对液晶层进行驱动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背光源,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夹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上述第2基板上对液晶层进行驱动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背光源,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方的面上; 对于上述第1基板,在配置有第2基板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一方的面上配置的第1圆偏振片;以及 对于上述第2基板,在配置有第1基板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一方的面上配置的第2圆偏振片, 上述液晶层具有通过施加电压而从光学各向同性的状态发生光学各向异性的性质,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1个像素中具有反射区域和透射区域, 在上述反射区域中,在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公共电极的一方被形成为梳齿状或面状的电极上具备狭缝状的开口,而另一方隔着绝缘层在不同的层中被形成为面状, 在上述透射区域中,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公共电极在相同层中被形成为梳齿状,并且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公共电极被交错地配置;对于通过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而形成在上述液晶层中的电场,上述反射区域的电场小于上述透射区域的电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昌哉武田新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