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轨检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0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轨检车,包括:车体;流线型外壳,用于形成气动外形;行走单元,包括设在车体上的若干行走轮和驱动部件;支撑稳定单元,包括设在车体底盘上的强力磁铁和转动设置在车体上的若干平衡稳轮;基础模块组,设在车体上,包括控制器模块、用于与调度中心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供电的电能模块,其中,车体上还具有用于安装检测模块的安装位置,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轨道检测时,车体底盘正对着钢轨轨头的外侧面,行走轮沿着轨头外侧面行进,平衡稳轮与轨头的顶部外弧面滚动接触,一对钢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智能轨检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与列车实时共轨并且可以沿着轨道自主运行,解决了现有的轨检车不能常态化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轨检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轨道检测
,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轨检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列车行驶过程的安全,往往需要通过搭载有检测设备的轨检车对列车轨道进行检测。目前,用于列车轨道检测的轨检车主要分为常规人力拖拽式轨检车和连接在列车上的随动式轨检车两种类型。所述常规人力拖拽式轨检车需要靠人工上道,并且在进行轨道检测时还需要申请区间停车,通过拖拽的方式让轨检车沿着轨道行进以完成轨道检测。这种利用常规人力拖拽式轨检车进行轨道检测的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只能定期使用,不能常态化,另外,还不能反映轨道在列车车轮载荷下的状态。所述随动式轨检车连接在列车上,随着列车的移动而完成轨道检测,所述随动式轨检车依附于列车,其轨道检测路线由列车的行进路线决定,局限性大,也不能常态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轨检车,能够实现与列车实时共轨并且可以沿着轨道自主运行,与列车运行互不干涉,解决了现有的轨检车不能常态化使用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轨检车,能够在列车钢轨上自主运行,所述钢轨包括轨头,所述智能轨检车包括:车体,呈细长条状,用于安装若干功能模块;流线型外壳,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形成气动外形;行走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若干行走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的驱动部件;以及支撑稳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轨检车稳定附着于列车钢轨上,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盘上的强力磁铁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若干平衡稳轮,其中,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车体的底盘正对着所述轨头的外侧面,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轨头的外侧面行进,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若干平衡稳轮与所述轨头的顶部外弧面滚动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基础模块组和根据检测任务配装到所述车体上的检测模块,所述基础模块组包括控制器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智能轨检车与调度中心无线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用于供电的电能模块,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一对所述钢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智能轨检车。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稳轮相对于车体在平衡稳轮的轴向方向上位置可调。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固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平衡稳轮的安装支座,所述平衡稳轮的支撑轴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平衡稳轮的支撑轴上设置有锁紧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云台结构,所述云台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光学传感器的云台支杆,所述流线型外壳的对应于所述云台支杆处具有窗口,所述云台支杆具有伸出所述窗口的工作位置和隐藏于所述流线型外壳内的隐藏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云台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云台支杆摆动的云台电机,所述云台电机通过驱使云台支杆摆动以使得所述云台支杆在工作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完成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窗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窗口的伸缩式舱门,其中,所述舱门通过复位弹簧可伸缩的连接在所述流线型外壳上,所述云台支杆在由隐藏位置向工作位置摆动过程中顶开所述舱门。进一步地,所述舱门的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内侧具有便于云台支杆顶开舱门的斜面或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电能模块包括蓄电池组、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光伏充电子模块、以及用于电量监测和充放电的电能管理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电能模块还包括谐振式无线充电子模块,其中,所述谐振式无线充电子模块通过预设在列车运行轨道旁的路基无线充电桩对所述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作为轨道检测模块的搭载平台,其上设置有行走单元和电能模块,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沿着列车钢轨自主运行;本专利技术中强力磁铁和平衡稳轮的设置使得轨检车能够稳定的运行在钢轨的轨头外侧面上,这样一来可以实现与列车共轨运行,无需躲避列车,并且可以检测到轨道在列车车轮载荷下的状态;本专利技术能够自主运行和无需躲避列车的特性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局限性小,可以常态化使用,方便了列车轨道检测工作的开展。(2)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能够克服重力稳定附着于钢轨上并不是主要依靠行走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而是主要依靠钢轨轨头的顶部外弧面对平衡稳轮的弹力作用,所述平衡稳轮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能够克服只用摩擦力保持平衡会存在运行不稳定的弊端,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脱轨,具有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轨检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轨检车的内部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轨检车稳定附着于钢轨上的状态;图4为图3的主视图;图5为云台支杆伸出窗口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示出了平衡稳轮的安装结构;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过程中与列车交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7的主视图;图9a为云台支杆位于隐藏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b为云台支杆由隐藏位置摆动至抵触舱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c为云台支杆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在钢轨上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时行走轮、平衡稳轮与轨头之间的接触情况;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在钢轨上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图;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在钢轨上处于脱轨临界点时行走轮、平衡稳轮与轨头之间的接触情况;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轨检车在钢轨上处于脱轨临界点时的受力分析图;以及图14示出了路基无线充电桩的布置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安装支座;2、流线型外壳;21、窗口;22、舱门;23、复位弹簧;24、滑槽;31、行走轮;32、驱动部件;33、减速箱;41、强力磁铁;42、平衡稳轮;43、支撑轴;44、锁紧螺母;51、云台支杆;52、云台电机;100、钢轨;101、轨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轨检车作为轨道检测模块的搭载平台,能够在列车钢轨100上自主运行,所述钢轨100包括位于上段的轨头101、位于中段的轨腰、以及位于下段的轨底。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轨检车包括车体1、固设在所述车体1上的流线型外壳2、用于轨检车在钢轨100上行进的行走单元、用于将轨检车稳定附着于列车钢轨100上的支撑稳定单元、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云台结构、以及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轨检车,其特征在于,能够在列车钢轨(100)上自主运行,所述钢轨(100)包括轨头(101),所述智能轨检车包括:/n车体(1),呈细长条状,用于安装若干功能模块;/n流线型外壳(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用于形成气动外形;/n行走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若干行走轮(3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31)的驱动部件(32);以及/n支撑稳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轨检车稳定附着于列车钢轨(100)上,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底盘上的强力磁铁(41)和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若干平衡稳轮(42),/n其中,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车体(1)的底盘正对着所述轨头(101)的外侧面,所述行走轮(31)沿着所述轨头(101)的外侧面行进,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若干平衡稳轮(42)与所述轨头(101)的顶部外弧面滚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轨检车,其特征在于,能够在列车钢轨(100)上自主运行,所述钢轨(100)包括轨头(101),所述智能轨检车包括:
车体(1),呈细长条状,用于安装若干功能模块;
流线型外壳(2),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用于形成气动外形;
行走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若干行走轮(3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31)的驱动部件(32);以及
支撑稳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轨检车稳定附着于列车钢轨(100)上,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底盘上的强力磁铁(41)和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若干平衡稳轮(42),
其中,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车体(1)的底盘正对着所述轨头(101)的外侧面,所述行走轮(31)沿着所述轨头(101)的外侧面行进,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所述若干平衡稳轮(42)与所述轨头(101)的顶部外弧面滚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基础模块组和根据检测任务配装到所述车体(1)上的检测模块,所述基础模块组包括控制器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智能轨检车与调度中心无线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用于供电的电能模块,所述智能轨检车在应用于列车轨道检测时,一对所述钢轨(10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智能轨检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稳轮(42)相对于车体(1)在平衡稳轮(42)的轴向方向上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轨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固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平衡稳轮(42)的安装支座(11),所述平衡稳轮(42)的支撑轴(43)螺纹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解旭东阮学云王相吕潜龙杨伟国谢悦米俊杰魏伟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瑞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