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61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蜗壳,蜗壳限定出出风风道,蜗壳具有凹陷部,凹陷部与出风风道间隔开;电控盒,电控盒通过连接件与蜗壳连接;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电控盒连接,且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凹陷部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其电控盒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到蜗壳的凹陷部,热量再从蜗壳的凹陷部经蜗壳的出风风道向蜗壳外部传递,从而达到对电控盒内部电子元器件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如今,离心风扇柜式空调器采用外置驱动电机,而对驱动电机进行控制的PCB(电脑控制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常常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才能保证PCB上的电子元器件正常工作。为解决散热问题,现有的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在PCB的背面设计一个板型铝合金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和装有PCB的钣金电器箱体接触,然后通过热传导散热,这样的散热效果不好,而且需要设计的铝合金散热板面积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将PCB(电脑控制板)上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到蜗壳内,热量再随蜗壳内的流动气流向外传递,从而达到对PCB板散热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包括:蜗壳,所述蜗壳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蜗壳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风风道间隔开;电控盒,所述电控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接;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电控盒连接,且所述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陷部内。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其电控盒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到蜗壳的凹陷部,热量再从蜗壳的凹陷部经蜗壳的出风风道向蜗壳外部传递,从而达到对电控盒内部电子元器件散热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盒体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凹陷部连通;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盒体内;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支撑座穿设于所述镂空部,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片伸入至所述凹陷部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具有贯通孔,所述导热板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穿设于所述贯通孔以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路板的功率模块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撑板粘接或者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螺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具有安装槽,所述导热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具有多条间隔开的加强肋,多条所述加强肋限定出所述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为金属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钣金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连接件和蜗壳的装配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盒体与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蜗壳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空调器100;蜗壳10;出风风道11;凹陷部12;电控盒20;盒体21;镂空部211;电路板22;功率模块221;支撑板23;支撑座231;贯通孔2311;安装槽2312;加强肋2313;散热组件30;导热板31;凸出部311;散热翅片32;连接件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包括:蜗壳10、电控盒20和散热组件30。电控盒20内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证电控盒20内电子元器件正常工作,可以通过散热组件30将热量带到蜗壳10内,热量再随蜗壳10内的流动气流被带走,从而使得电控盒20内的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工作,进而可以保证空调器100可以正常工作。下面详细描述蜗壳10、电控盒20和散热组件30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蜗壳10限定出出风风道11,蜗壳10具有凹陷部12,凹陷部12与出风风道11间隔开。电控盒20通过连接件40与蜗壳10连接,散热组件30与电控盒20连接,而且散热组件3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凹陷部12内。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凹陷部12为三角形空间,在三角形凹陷部12的左上方设置有出风风道11,凹陷部12与出风风道11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空间,这样可以避免影响出风风道11的出风。为了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可以将散热组件30与电控盒20连接后剩余的结构完全放置于蜗壳10的凹陷部12,这样凹陷部12内的流动气流就可以将电控盒20内电子元器件传递给散热组件30的热量带走,从而可以达到对电控盒20内电子元器件散热的目的。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100,其电控盒2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30传递到蜗壳10的凹陷部12,热量再随着凹陷部12内的空气气流向凹陷部12的外部传递,从而达到对电控盒20内部电子元器件散热的目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控盒20包括:盒体21、电路板22和支撑板23。盒体21通过连接件40与蜗壳10连接,盒体21具有镂空部211,镂空部211与凹陷部12连通。电路板22位于盒体21内,支撑板23用来支撑电路板22,支撑板23具有支撑座231,支撑板23设于盒体21内,支撑座231穿设于镂空部211,散热组件30与支撑座231连接。详细来说,如图1所示,为了保护电路板22的结构,可以通过螺钉将电路板22与支撑板23连接,再通过螺钉将支撑板23固定于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蜗壳,所述蜗壳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蜗壳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风风道间隔开;/n电控盒,所述电控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接;/n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电控盒连接,且所述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陷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蜗壳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出风风道间隔开;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接;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电控盒连接,且所述散热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盒体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凹陷部连通;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盒体内;
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支撑座穿设于所述镂空部,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和
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热板连接,所述散热翅片伸入至所述凹陷部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森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