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61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属于散热设备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组件、磁性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具有供导体穿过的第一间隙,所述散热组件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散热组件转动;所述导体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具有散热和发电双重功能的所述散热组件,在保证电子设备及时散热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及通信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各种移动终端也逐渐可以进行数据的高速运算和传输,而高速率数据的传输就给移动终端的芯片负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移动终端的热耗显著提升。目前,对移动终端的散热主要是通过在移动终端背面增加一个散热背夹,可以有效改善移动终端的散热问题。但由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较大,虽然解决了移动终端运行过程的散热问题,但移动终端的续航仍然很低,导致移动终端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使用,降低了用户连续使用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传统电子设备无法兼顾散热和续航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导体,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能驱动所述散热组件转动;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散热组件处于转动的状况下,所述导体穿过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导体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结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组件、磁性组件和驱动组件。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组件可以通过转动来散热,而且散热组件上设置有可以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的导体,通过设置具有散热和发电双重功能的所述散热组件,在保证电子设备及时散热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的截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结构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散热组件;21-散热风扇;22-导体;3-磁性组件;31-第一磁铁;32-第二磁铁;4-驱动组件;41-压杆;42-齿轮;43-电源驱动组件;5-无线充电座;6-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散热组件2、磁性组件3和驱动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扇21和连接于所述散热风扇21的导体22,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散热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能驱动所述散热组件2相对于所述壳体1转动,这时所述散热风扇21便可以很好地发挥其散热作用。所述磁性组件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磁性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的极性相反,具体为,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可以是永磁体或者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均为永磁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相对的一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均为电磁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在通电后可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电磁场;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散热组件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散热组件2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导体22跟随所述散热风扇21转动,所述导体22穿过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导体22可以是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或者充电组件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导体22可以沿转动的径向方向布置,或者具有在转动的径向方向的投影,所述导体22便可以切割所述磁性组件3在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之间产生的磁感线,进而在所述导体22内产生感应电流,直接或间接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具有散热和发电双重功能的所述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风扇21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所述导体22在跟随所述散热风扇21转动的情况下,述导体22内产生感应电流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在保证电子设备及时散热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内。具体地,参见图1,所述散热组件2可以呈类似于车轮的圆形设置,这样所述散热组件2可以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尺寸匹配,达到最大利用所述散热组件2结构尺寸来散热的目的;另外,所述散热组件2也可以呈类似于风扇扇叶的多边形设置,所述散热组件2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形成环形散热风,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扇21包括至少一片扇叶,所述导体22连接于所述扇叶上。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21可以呈类似于风扇扇叶的多边形设置,所述扇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多个所述扇叶均匀布置可以提供给电子设备充足的散热风;另外,所述导体22可以固定连接于所述扇叶上,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扇叶上,可以是每个所述扇叶上均设置有所述导体22,或者是部分所述扇叶上设置有所述导体22,所述导体2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其设置的方向、所述磁性组件3的磁场强度和电子设备的充电需要来确定。可选地,参见图2,所述导体22沿所述散热风扇21转动的径向方向设置。具体地,所述磁性组件3的磁感线能够穿过所述导体22的转动面,这时所述导体22在其转动的径向方向上就会切割所述磁性组件3的磁感线,进而在所述导体22内产生感应电流。如果将所述导体22沿所述散热风扇21转动的径向方向设置,便可以使得所述导体22在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n磁性组件(3),所述磁性组件(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磁性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n散热组件(2)和驱动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散热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能驱动所述散热组件(2)转动;/n导体(22),所述导体(22)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2)上;/n所述散热组件(2)处于转动的状况下,所述导体(22)穿过所述第一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磁性组件(3),所述磁性组件(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磁性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散热组件(2)和驱动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散热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能驱动所述散热组件(2)转动;
导体(22),所述导体(22)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2)上;
所述散热组件(2)处于转动的状况下,所述导体(22)穿过所述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扇(21),所述导体(22)设置于所述散热风扇(21)的扇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压杆(41)和齿轮(42),所述压杆(41)与所述齿轮(42)连接并能驱动所述齿轮(42)转动,所述齿轮(42)与所述散热组件(2)转动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雪荣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