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固定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6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6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芯固定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箱,包括:主体部,固定单体电芯;以及,凸出部,隔开相邻所述单体电芯,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单体电芯安装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单体电芯通过电芯固定件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电池模组或电池箱中,能够在不使用隔离板的情况下实现单体电芯的安装,大大提高单体电芯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或电池箱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固定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固定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中通常包括多个单体电芯,现有单体电芯装配多采用单体电芯加隔离板的装配方法,在进行装配时,需在单体电芯上涂胶,使单体电芯与隔离板装配在一起,由装配好的单体电芯与隔离板堆叠,再装配侧板及端板,形成模组。传统的单体电芯装配方法复杂、所需零部件多、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在进行粘接的过程中易出现气泡,单体电芯与隔离板连接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固定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箱,能够在不使用隔离板的前提下完成单体电芯的安装,简化了单体电芯的装配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固定单体电芯;以及,凸出部,隔开相邻所述单体电芯,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单体电芯安装位。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沿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弯折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支撑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单体电芯安装位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凸起筋,所述凸起筋沿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可选地,所述电芯固定件有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电芯固定件一体成型。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给的电芯固定件,单体电芯通过所述电芯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电池模组内。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内部至少设置有一条安装梁,所述安装梁上装配有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芯固定件。可选地,所述下箱体与所述安装梁平行的侧板上装配有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电芯固定件。可选地,所述安装梁及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电芯固定件的所述定位柱相配合。可选地,所述安装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固定件,所述侧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固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单体电芯通过电芯固定件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电池模组或电池箱中,能够在不使用隔离板的情况下实现单体电芯的安装,大大提高单体电芯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或电池箱的生产成本。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电芯结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池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池箱及安装梁组合示意图。图4是电池箱组装电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芯固定件11主体部12凸出部13单体电芯安装位14支撑部15弯曲部16凸起筋2单体电芯3下箱体31侧板32安装梁33电芯容纳仓34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位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内、外”是指位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内侧”,“外侧”;“远、近”是指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距离的远近。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固定件1,包括:主体部11以及凸出部12,主体部11用于固定单体电芯2,凸出部12则是用于隔离相邻的单体电芯2,凸出部12沿主体部11的厚度方向凸出于主体部11,形成隔断结构以隔离相邻的单体电芯2。隔断结构能够为相邻的单体电芯2提供间隔,为单体电芯1工作时发生膨胀预留空间。整个主体部11上设置有多个凸出部12,凸出部12沿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2之间形成单体电芯安装位13,用于装配固定单体电芯2。整个电芯固定件1一体成型,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保障单体电芯2的绝缘性。主体部11的底端沿凸出部12凸出的方向弯折,形成支撑部14,支撑部14位于单体电芯安装位13的下方。主体部11、凸出部12以及支撑部14三者组成凹槽结构,进一步限定单体电芯2在单体电芯安装位13中的活动空间,提高单体电芯2以及电芯固定件1组成的组件的稳定性。主体部11的顶端沿支撑部14弯折方向反向翻折形成弯曲部15,当电芯固定件1固定于电池模组或电池箱内部时,弯曲部15搭在电池模组的侧板或是电池箱侧板31或是电池箱内的安装梁32上,一方面可以提高电芯固定件1的承重能力,提高其稳定性,另一方面弯曲部15能够增大单体电芯2的极柱与电池模组侧板或电池箱侧板31或电池箱内部安装梁32的爬电距离,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单体电芯安装位13中设置有至少一条凸起筋16,凸起筋16沿凸出部12的凸出方向凸出于主体部11,每条凸起筋16均设置在相邻凸出部12之间,并沿单体电芯安装位13的高度方向延伸,凸起筋16可以吸收不同单体电芯2与单体电芯安装位13之间的公差,确保每个单体电芯2能够稳定的装配在对应的单体电芯安装位13内。主体部11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定位柱沿弯曲部15的方向凸出于主体部11,定位柱能够配合电池模组或电池箱下箱体3的侧板31或安装梁32定位电芯固定件1,防止电芯固定件1发生不必要的移动。本公开提供的电芯固定件1能够在不使用隔离板情况下实现单体电芯2成组,电芯固定件1既可以用在电池模组中,也可以用在无电池模组结构的电池箱中,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无模组电池箱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2~4所示,电池箱通常包括下箱体3,电池模组或单体电芯2放置在下箱体3内部作为电池箱的能源供给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下箱体3内部设置有多条安装梁32,将下箱体3分隔成多个单体电芯容纳仓33。单体电芯容纳仓33的侧壁即多条安装梁32以及与安装梁32相平行的侧板31上设置有电芯固定件1,电芯固定件1通过定位柱与安装梁32及侧板31上的定位孔34相互配合,将电芯固定件1定位在电芯容纳仓33的侧壁上。弯曲部15搭在安装梁32或侧板31上,支撑部14在安装梁32或侧板31的下方,一方面支撑单体电芯2,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单体电芯2底部的绝缘膜与安装梁32或侧板31发生摩擦,损坏绝缘膜降低单体电芯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芯2固定在单体电芯安装位13内后,通过胶粘的方式将单体电芯2固定于电芯固定件1内,进一步提高电池箱的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个电芯固定件1与一条安装梁32或一块侧板31相匹配的方式,即一条安装梁32的一侧或一块侧板31的一侧上仅固定一个电芯固定件1的方式仅仅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根据电池箱或电池模组的具体设计需求设计在安装梁32或侧板31上设计多个电芯固定件1,此处不做展开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固定单体电芯;以及,/n凸出部,隔开相邻所述单体电芯,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单体电芯安装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固定单体电芯;以及,
凸出部,隔开相邻所述单体电芯,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单体电芯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沿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弯折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支撑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芯安装位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凸起筋,所述凸起筋沿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兵荣李笑笑王明旺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