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09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存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气罐,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外罐、设于外罐中的内罐以及多根两端分别与内罐和外罐固定相连的连杆,所述内罐的内部形成有储存腔,所述外罐上连接有与储存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内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位于进气管正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与进气管的开口相近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有多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缓冲件的一端固定在内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缓冲高压气体冲击的缓冲件,具有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气罐
本技术涉及储存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气罐。
技术介绍
储气罐是指专门用来储存气体的设备,同时起稳定系统压力的作用,根据储气罐的承受压力不同可以分为高压储气罐、低压储气罐和常压储气罐。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23027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储气罐,它包括筒体,筒体内壁的一侧设有安装孔、筒体内壁的另一侧设有接头,接头与安装孔同轴设置;筒体内设有一滤芯,该滤芯与接头对接,安装孔处螺接有密封盖。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储气罐中未设置缓冲装置,因此若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直接冲击到储气罐内,该高压气体对储气罐内壁的冲击力大、容易引起储气罐内壁被冲击破坏,导致储气罐的使用寿命缩短,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气罐,其内部设置有用于缓冲高压气体冲击的缓冲件,具有使用寿命长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储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外罐、设于外罐中的内罐以及多根两端分别与内罐和外罐固定相连的连杆,所述内罐的内部形成有储存腔,所述外罐上连接有与储存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内罐的内壁上固定有位于进气管正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与进气管的开口相近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有多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缓冲件的一端固定在内罐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气体由进气管排入储存腔时,气体会先冲击缓冲件并使缓冲件绕与安装板的连接位置转动,此时缓冲件起到隔挡高压气体直接冲击内罐的作用,减小了高压气体对内罐的冲击力,延长了储气罐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复位弹簧可使缓冲件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弱,且在储存腔中的气压平衡后驱动缓冲件复位。此外,罐体包括有内外两层相较于单层的厚度增大,抗冲击效果好,连杆起到加强内罐与外罐连接强度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包括与安装板铰接相连的活动板、固定于活动板靠近进气管一侧的缓冲弹簧以及与缓冲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相连的缓冲板,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活动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气体通入储存腔时先与缓冲板接触,使得缓冲板挤压缓冲弹簧并向靠近固定板的一侧移动,缓冲弹簧受压形变并起到进一步缓冲的作用,避免缓冲板因突然受到冲击而形变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活动板和缓冲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其缓冲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与内罐的最小间距向远离安装板的一侧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呈倾斜设置而非竖直设置,注入高压气体时的回弹量小,更有利于气体的注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罐和外罐之间填充有弹性隔音材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隔音材料层不仅能够对储气罐进行抗震保护,同时还可吸收气体冲击罐体时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靠近储存腔的一端固定有金属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滤网可对从出气管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提高了排出气体的纯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罐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三根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起到支撑罐体的作用,且罐体的支撑面积大、稳定性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套设有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增大了支撑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罐体放置到位后不易相对地面移动,进一步提高了罐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缓冲板能够抵挡高压气体对罐体的冲击,从而有效避免内罐被冲击破坏,延长了储气罐的使用寿命;缓冲弹簧和复位弹簧均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缓冲件的缓冲效果;2.填充于内罐和外罐之间的弹性隔音材料层不仅可对储气罐进行抗震保护,还能吸收高压气体冲击罐体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局部剖切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罐体;2、外罐;3、内罐;4、连杆;5、储存腔;6、支撑杆;7、橡胶套;8、压力表;9、进气管;10、出气管;11、金属滤网;12、安装板;13、缓冲件;14、活动板;15、缓冲弹簧;16、缓冲板;17、复位弹簧;18、弹性隔音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气罐,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包括外罐2、内罐3以及多根连杆4,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外罐2和内罐3固定相连,内罐3位于外罐2的内侧且内部形成有储存腔5,气体存放于储存腔5中。如图1所示,外罐2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三根支撑杆6,三根支撑杆6均呈倾斜设置并起到支撑外罐2的作用。支撑杆6的底部套设有橡胶套7,橡胶套7用于增大支撑杆6与地面的摩擦力,罐体1放置到位后的稳定性好。外罐2的侧壁上连接有压力表8,用于检测内罐3中的气体压力;外罐2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阀,用于排放内罐3中的污物。如图1所示,外罐2上连接有进气管9以及位于进气管9上方的出气管10,进气管9和出气管10均与储存腔5连通,气体可由进气管9泵入、出气管10排出。出气管10的内壁靠近储存腔5的一端固定有金属滤网11,用于过滤从出气管10排出的气体中的杂质。如图1所示,内罐3的内壁上固定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位于进气管9的正上方且呈水平设置。安装板12远离其与内罐3连接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缓冲件13。缓冲件13包括倾斜设置的活动板14、均匀分布在活动板14上的多根缓冲弹簧15以及位于活动板14靠近进气管9一侧的缓冲板16,活动板14的上端与安装板12铰接、且活动板14与内罐3的最小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缓冲弹簧15靠近活动板14的一端固定在活动板14上、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固定在缓冲板16上。如图1所示,活动板14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固定有多根复位弹簧17,多根复位弹簧17沿水平方向呈等距分布,复位弹簧17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固定在内罐3的内壁上。高压气体由进气管9泵入储存腔5时会冲击缓冲板16,使得缓冲板16向远离进气管9的一侧转动、缓冲弹簧15受压形变、复位弹簧17拉伸形变,而内罐3由于受到缓冲板16的隔挡受到的冲击作用小,受到的损害小、使用寿命长。如图1所示,外罐2和内罐3之间填充有弹性隔音材料层18,如隔音毡等,不仅可进一步减小高压气体对罐体1的冲击力,还起到吸音降噪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高压气体由进气管9进入储存腔5时,缓冲板16可抵挡高压气体的冲击,避免高压气体直接冲击罐体1而造成内罐3损坏,延长了储气罐的使用寿命;缓冲弹簧15和复位弹簧17均起到进一步缓冲保护的作用,并且有助于缓冲件13的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气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包括外罐(2)、设于外罐(2)中的内罐(3)以及多根两端分别与内罐(3)和外罐(2)固定相连的连杆(4),所述内罐(3)的内部形成有储存腔(5),所述外罐(2)上连接有与储存腔(5)连通的进气管(9)和出气管(10);所述内罐(3)的内壁上固定有位于进气管(9)正上方的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上转动连接有与进气管(9)的开口相近的缓冲件(13),所述缓冲件(13)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固定有多根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远离缓冲件(13)的一端固定在内罐(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包括外罐(2)、设于外罐(2)中的内罐(3)以及多根两端分别与内罐(3)和外罐(2)固定相连的连杆(4),所述内罐(3)的内部形成有储存腔(5),所述外罐(2)上连接有与储存腔(5)连通的进气管(9)和出气管(10);所述内罐(3)的内壁上固定有位于进气管(9)正上方的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上转动连接有与进气管(9)的开口相近的缓冲件(13),所述缓冲件(13)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固定有多根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远离缓冲件(13)的一端固定在内罐(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13)包括与安装板(12)铰接相连的活动板(14)、固定于活动板(14)靠近进气管(9)一侧的缓冲弹簧(15)以及与缓冲弹簧(15)远离活动板(14)的一端相连的缓冲板(16),所述复位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亮杨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泉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