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4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用于解决雨水过量渗入边坡导致的滑坡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包括限渗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限渗机构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限渗机构包括面层、砾石层、砂石层,所述面层同砾石层连接,所述砾石层同砂石层连接,所述砂石层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植有植物,所述植物的根系在边坡土层内,所述植物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上方;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边坡土层内。利用植物排出部分降水,利用排水机构排出土层内蓄积的降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统计资料表明,边坡失稳破坏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为降雨入渗,一是降雨会引起岩土体含水量的改变,增加自重,导致下滑力增加;二是雨水进入边坡体后会对岩土体产生软化效应,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参数;三是随着降雨的持续改变岩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使其基质吸力减少,进而会增大滑动土体的剪应力,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现有的边坡基本为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边坡通常会采用坡面植被生物防护,从而使得边坡对于抵御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改善公路环境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雨水过量渗入边坡导致的滑坡问题,提供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包括限渗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限渗机构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限渗机构包括面层、砾石层、砂石层,所述面层同砾石层连接,所述砾石层同砂石层连接,所述砂石层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植有植物,所述植物的根系在边坡土层内,所述植物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上方;所述面层上还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内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砾石层和砂石层,所述导水管的一端插入边坡土层内;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边坡土层内。植物可以利用雨水,蒸腾作用可将土层中的水排到空气中;同时排水机构可以将土层中的水排出,避免土层中的水量过多。利用植物排出部分降水,利用排水机构排出土层内蓄积的降水。优选地,所述导水孔设置在两个种植孔之间。导水孔可以限制雨水完全进入土层中,雨水只有通过导水孔才能较为快速的进入土层。优选地,所述面层为e-PTFE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透气不透水。优选地,所述砂石层和边坡土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导水管穿过防水层。降雨量大的区域,可以设置防水层,防止雨水过量的进入土层。优选地,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多孔管和汇水渠,所述多孔管同汇水渠连接,所述多孔管插入边坡土层内。土层内的水可以通过多孔管进入汇水渠排出。优选地,所述多孔管上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上设置有渗水机构,所述渗水机构包括堵头和滤网,所述堵头内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一端同多孔管内连通,所述贯穿孔的另一端同滤网连接。优选地,所述贯穿孔倾斜设置。滤网和倾斜设置的贯穿孔可以有效的防止泥土进入多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植物排出部分降水,利用排水机构排出土层内蓄积的降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多孔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列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包括限渗机构1和排水机构2,所述限渗机构1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1同边坡土层3连接,所述限渗机构1包括面层11、砾石层12、砂石层13,所述面层11同砾石层12连接,所述砾石层12同砂石层13连接,所述砂石层13同边坡土层3连接;所述面层11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16,所述种植孔16内种植有植物14,所述植物14的根系在边坡土层3内,所述植物14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11上方;所述面层11上还设置有导水孔17,所述导水孔17内设置有导水管15,所述导水管15穿过砾石层12和砂石层13,所述导水管15的一端插入边坡土层3内;所述排水机构2设置在边坡土层3内。所述导水孔17设置在两个种植孔16之间。所述面层11为e-PTFE材料。所述砂石层13和边坡土层3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导水管15穿过防水层。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多孔管21和汇水渠22,所述多孔管21同汇水渠22连接,所述多孔管21插入边坡土层3内。所述多孔管21上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上设置有渗水机构,所述渗水机构包括堵头211和滤网212,所述堵头211内设置有贯穿孔213,所述贯穿孔213一端同多孔管21内连通,所述贯穿孔213的另一端同滤网212连接。所述贯穿孔213倾斜设置。植物可以利用雨水,蒸腾作用可将土层中的水排到空气中;同时排水机构可以将土层中的水排出,避免土层中的水量过多。利用植物应对常规降水,利用排水机构排出土层内蓄积的降水。导水孔可以限制雨水完全进入土层中,雨水只有通过导水孔才能较为快速的进入土层。膨体聚四氟乙烯透气不透水。降雨量大的区域,可以设置防水层,防止雨水过量的进入土层。土层内的水可以通过多孔管进入汇水渠排出。滤网和倾斜设置的贯穿孔可以有效的防止泥土进入多孔管。实施例2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包括限渗机构1和排水机构2,所述限渗机构1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1同边坡土层3连接,所述限渗机构1包括面层11、砾石层12、砂石层13,所述面层11同砾石层12连接,所述砾石层12同砂石层13连接,所述砂石层13同边坡土层3连接;所述面层11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16,所述种植孔16内种植有植物14,所述植物14的根系在边坡土层3内,所述植物14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11上方;所述面层11上还设置有导水孔17,所述导水孔17内设置有导水管15,所述导水管15穿过砾石层12和砂石层13,所述导水管15的一端插入边坡土层3内;所述排水机构2设置在边坡土层3内。所述导水孔17设置在两个种植孔16之间。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多孔管21和汇水渠22,所述多孔管21同汇水渠22连接,所述多孔管21插入边坡土层3内。所述多孔管21上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上设置有渗水机构,所述渗水机构包括堵头211和滤网212,所述堵头211内设置有贯穿孔213,所述贯穿孔213一端同多孔管21内连通,所述贯穿孔213的另一端同滤网212连接。所述贯穿孔213倾斜设置。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以上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渗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限渗机构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限渗机构包括面层、砾石层、砂石层,所述面层同砾石层连接,所述砾石层同砂石层连接,所述砂石层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植有植物,所述植物的根系在边坡土层内,所述植物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上方;所述面层上还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内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砾石层和砂石层,所述导水管的一端插入边坡土层内;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边坡土层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渗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限渗机构设置在坡面上,所述限渗机构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限渗机构包括面层、砾石层、砂石层,所述面层同砾石层连接,所述砾石层同砂石层连接,所述砂石层同边坡土层连接;所述面层上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植有植物,所述植物的根系在边坡土层内,所述植物的大部分茎叶在面层上方;所述面层上还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内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砾石层和砂石层,所述导水管的一端插入边坡土层内;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边坡土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设置在两个种植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坡面雨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苏贵臣祁明静吕镁娜苏丽微闫丽雯丁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