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层软土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施工系统和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路基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层软土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施工系统和工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级公路发展迅速,从已建软土地基高等级公路运行情况看,施工后沉降特别大,造成"桥头跳车"和路基沉降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罗戍、周云章等人针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提出可以很好地解决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并能缩短工期。该法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在加固机理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该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刘声向、姚志斌、陈平等人基于高速公路,研究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软土地基处理中一种实用、经济、适应性广的大面积软基处理的有效方法,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周平就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特性及软基稳定性分析研究。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加固机理、设计理论、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工程实践。目前仍有一些学术界关心 ...
【技术保护点】
1.深层软土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的施工系统,包括间隔排布的降水井和排水板,降水井和排水板上各自连接有抽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降水井和/或排水板上设有汲水流道,汲水流道的底部连通有朝向相互交叉的注气口和入水口,汲水流道的顶部连通有相互交叉的负压口和出水口,负压口高于出水口,并且在注气口上罩设固定有在充气后堵上入水口、在放气后让开入水口的气囊,气囊的注气口与注气口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层软土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的施工系统,包括间隔排布的降水井和排水板,降水井和排水板上各自连接有抽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降水井和/或排水板上设有汲水流道,汲水流道的底部连通有朝向相互交叉的注气口和入水口,汲水流道的顶部连通有相互交叉的负压口和出水口,负压口高于出水口,并且在注气口上罩设固定有在充气后堵上入水口、在放气后让开入水口的气囊,气囊的注气口与注气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降水井的汲水流道为降水井的井筒,入水口为井筒的下端开口,注气口位于井筒底部的筒壁上,注气口连通有位于井筒一侧的注气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井筒为方形筒,注气口位于井筒的一侧筒壁上,该侧筒壁上还铰接有铰接端位于底部、并与气囊连接的门闸,门闸顶部在气囊放气时贴合在气囊侧的筒壁上、在气囊充气后搭接在气囊相对侧的筒壁上,门闸与气囊相邻侧的筒壁滑动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注气管道和井筒之间设有配气仓,配气仓的内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并在配气仓的内腔设有隔板而将配气仓分隔为自上而下依次间隔的第一仓、第二仓和第三仓,其中
第三仓和第二仓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控制气流单向流入第二仓的第三泄压阀,第二仓和第一仓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控制气流单向流入第一仓的第二泄压阀;
注气口包括与第三仓连通的第三注气口、与第二仓连通的第二注气口以及与第一仓连通的第一注气口;
气囊包括位于第三注气口上的第二气囊和位于第二注气口上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门闸粘接;
第一注气口上设有控制气流单向流入井筒内的第一泄压阀,第三泄压阀、第二泄压阀和第一泄压阀的设定压力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韩建秋,李洲,赵长春,张明明,熊骁瑞,毛飞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