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05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包括锁紧件、过滤芯、保护网和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进油孔,所述保护网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保护网内,所述过滤芯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游端设置有呈筒状的抗静电网,所述抗静电网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经线抗静电丝,所述若干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以交错叠压方式编织形成片状网面,再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油液中的静电荷产生堆积,防止过滤器空爆,提高液压系统安全性能的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过滤装置
,尤其是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液压系统主要通过液压油在管道循环以驱动执行元件进行做功,在运转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液压油能效降低后,溶解的颗粒物和外部污染物就会慢慢堵塞通道,造成机械故障,以至于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液压油的洁净程度关乎着整套液压系统是否可以正常运转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回油过滤器成了液压系统必不可缺的配件之一。回油过滤器是设在系统中回油管路末端的油箱内,其作用是把系统内产生或侵入的污染物在返回油箱前捕获到。因此它是控制系统污染浓度的最有效最重要的过滤器。传统的回油过滤器包括锁紧件和过滤芯,所述过滤芯整体呈筒状结构,所述过滤芯包括内外两层绝缘支撑架以及设置在内外两层绝缘支撑架之间的过滤网,现有技术中,内外层绝缘支撑架均采用环氧树脂网包裹铁丝网构成以实现更好的耐腐蚀性,过滤网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因其具有过滤精度高、通油能力大、原始压力损失少、纳污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过滤网的制造中。但是,在液压系统中,油液在流过过滤网时,油液会与玻璃纤维制的过滤网之间形成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大量的静电荷随着油液的流动会在外层绝缘支撑架的网面形成大量的堆积(外层绝缘支撑架对静电荷产生吸附),这种静电荷的堆积会呈几何倍上涨,因此极易在过滤网的下游端(过滤网与外层绝缘支撑架之间)形成空爆,导致过滤器爆裂损坏,甚至损坏形成的残渣进入邮箱内并随着油液的循环进入液压系统中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油液中的静电荷产生堆积,防止过滤器空爆,提高液压系统安全性能的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包括锁紧件、过滤芯、保护网和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进油孔,所述保护网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保护网内,所述过滤芯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游端设置有呈筒状的抗静电网,所述抗静电网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经线抗静电丝,所述若干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以交错叠压方式编织形成片状网面,再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采用上述方案,当油液经过滤网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后,通过在过滤网的下游端设置抗静电网,由于抗静电网的若干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能够防止油液中大量的静电荷在抗静电网上形成堆积,起到引导静电荷的目的,使得大量的静电荷直接进入液压系统的油箱内,又因液压系统的油箱最高油位不会高于油箱高度的90%,使得油箱的油液上方形成了用于静电荷释放到空气中的释放空间,抗静电网有效防止静电荷的堆积,消除了过滤器的空爆发生,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安全性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纬线抗静电丝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经线抗静电丝由抗静电PET材料制成,形成的片状网面沿纬线方向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采用上述方案,纬线抗静电丝由金属材料制成,一方面能够对抗静电网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抗静电网塌陷,另一方面,由于抗静电网呈筒状,通过沿金属纬线方向卷绕,能够使得卷绕而成的抗静电网不易伸展,使其保持卷曲状,便于后续抗静电网的制造加工。此外,经线采用抗静电PET材料制成,由于抗静电PET材料的具有一定的挠性,便于与金属纬线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又因抗静电PET材料由于其在熔融过程中加入了抗静电剂,并冷却拉丝形成丝状编织线,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经线自身的抗静电能力,从而能够长效防止油液中的静电荷在抗静电网上产生堆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纬线抗静电丝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方案,防止纬线腐蚀生锈,延长抗静电网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抗静电网的侧壁沿周向以折面状弯折设置。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增大抗静电网的过滤面积,提高油液的过滤速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纬线抗静电丝的厚度为0.18mm,所述经线抗静电丝的厚度为0.3mm。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纬线采用304不锈钢材料支撑,经线采用抗静电PET材料制成,在对抗静电网进行编织时,纬线与经线会进行交错叠压,因此会导致丝线在叠压位置产生挤压形变,如若挤压形变的程度过大,会导致经线断裂,为了防止经线过分挤压形变,需要将经线抗静电丝的厚度大于纬线抗静电丝,但是过大也容易导致其不易编织成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芯于抗静电网的下游端设置有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镀锌层。采用上述方案,在抗静电网的下游端设置有骨架,提高过滤芯的整体强度,骨架上设置有镀锌层能够防止骨架腐蚀生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5为抗静电网未卷绕时的局部外观示意图;附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附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应用于油箱内时进行检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包括锁紧件1、过滤芯2、保护网3和金属外壳5,所述金属外壳5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扩散孔51,所述锁紧件1用于将过滤装置固装在油箱4上,锁紧件1上设置有进油口11,所述出油口12与过滤芯2的内部连通,油液通过进油口11进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在锁紧件1内部的分流体(图中未示出)进行对油液的分流,油液会随着金属外壳5的内管壁流动后,从外至内依次通过保护网3和过滤芯2,然后通过过滤芯2内部的出油口(图中未示出)并经扩散孔51进行油液扩散后流入油箱4内,分流体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分流体,所述保护网3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孔31,所述过滤芯2设置于所述保护网3内,所述过滤芯2沿油液流动方向由外向内依次贴合设置有过滤网22、抗静电网23和骨架21(本实施例所示附图中的骨架21、过滤网22和抗静电网23均为简易画法,实际厚度为过滤网22>骨架21>抗静电网23),所述骨架21设置于抗静电网23的下游端,所述骨架21上设置有镀锌层,所述抗静电网23设置于过滤网22的下游端,所述过滤网22由无纺布层和铺设在无纺布两端面上的玻璃纤维层构成,所述抗静电网23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纬线抗静电丝231和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经线抗静电丝232,所述若干纬线抗静电丝231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232以交错叠压方式编织形成具有若干“井”字型的片状网面,再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纬线抗静电丝231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能够防止纬线腐蚀生锈,延长抗静电网23的使用寿命,所述经线抗静电丝232由抗静电PET材料制成,形成的片状网面沿纬线方向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23。所述抗静电PET材料制成的经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包括锁紧件、过滤芯、保护网和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进油孔,所述保护网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保护网内,所述过滤芯包括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游端设置有呈筒状的抗静电网,所述抗静电网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经线抗静电丝,所述若干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以交错叠压方式编织形成片状网面,再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包括锁紧件、过滤芯、保护网和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若干进油孔,所述保护网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保护网内,所述过滤芯包括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游端设置有呈筒状的抗静电网,所述抗静电网包括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沿周向均布且呈间隔设置的经线抗静电丝,所述若干纬线抗静电丝和若干经线抗静电丝以交错叠压方式编织形成片状网面,再卷绕形成所述筒状的抗静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回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线抗静电丝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经线抗静电丝由抗静电PET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周雷李崇鸣李奕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液压附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