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错位轮式无极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用CVT无极变速器。
技术介绍
变速器在机械工业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各种动力机械驱动负载设备时均需使用变速器对输出转速进行调节,现有的变速器分为齿轮式变速器和无极摩擦式变速器,齿轮式变速器在机械领域特别是手动挡汽车上应用广泛,但齿轮式变速器是利用不同外径和齿数的齿轮的相互结合而实现多档位变速的,因此需要复杂的齿轮变换机构和离合器的配合才能进行变速操作,其操作复杂,进行速度调节(换挡)时两个速比之间存在停顿,严重影响转速调节的连贯性。现有的一种车用无极变速器(CVT),其工作方式为利用两组可变轮夹紧传动带来进行动力传递,当两组可变轮的间隙发生改变时即可使传动带的结合外径发生改变,由此实现无极变速的特点,但此变速器工作时依靠两块可变轮对传动带进行压力压紧才能正常工作,当压紧度较低时传动带与可变轮之间即会发生打滑,当压紧度较高时会使传动效率降低,在频繁的变速过程中无法使压紧度得到最佳值,两组可变轮的结合调节间隙极小,当进行速度调节时无法使两组可变轮在指定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错位轮式无极变速器,由主动错位轮、被动错位轮和轮距变换机构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轴(4)利用两组主动轴轴承座(5)安装在机体壳(6)上,主动轴(4)的前端设有主动轴花键连接头(7),主动轴的后端设有主动错位轮(1),与主动轴相对应的一侧设有被动轴(13),被动轴利用两组被动轴轴承座(14)安装在机体壳(6)上,被动轴的后端安装有被动轴高速齿轮(15),被动轴的前端设有被动错位轮(2),主动错位轮(1)与被动错位轮(2)上的三角传动带传动槽上安装有三角传动带(21),主动错位轮和被动错位轮的顶端设有轮距变换机构(3),动力输出轴(30)利用两组动力输出轴轴承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位轮式无极变速器,由主动错位轮、被动错位轮和轮距变换机构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轴(4)利用两组主动轴轴承座(5)安装在机体壳(6)上,主动轴(4)的前端设有主动轴花键连接头(7),主动轴的后端设有主动错位轮(1),与主动轴相对应的一侧设有被动轴(13),被动轴利用两组被动轴轴承座(14)安装在机体壳(6)上,被动轴的后端安装有被动轴高速齿轮(15),被动轴的前端设有被动错位轮(2),主动错位轮(1)与被动错位轮(2)上的三角传动带传动槽上安装有三角传动带(21),主动错位轮和被动错位轮的顶端设有轮距变换机构(3),动力输出轴(30)利用两组动力输出轴轴承座(31)安装在机体壳上,动力输出轴的中部设有输出轴减速齿轮(32),输出轴减速齿轮与被动轴高速齿轮(15)接触,动力输出轴的后端延伸出机体壳外部形成动力输出轴花键连接头(33),调速开关(50)上设有“加速”和“减速”按钮,调速开关的侧面设有进线端(51)和出线端(52),进行端(51)连接直流12V或24V电源,出线端(52)利用导线连接变矩控制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位轮式无极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变速器的工作方式为利用调速开关(50)或车载电脑对变矩控制电机(25)的正反转及旋转的圈数进行控制,通过轮距变换机构(3)对主动错位轮(1)和被动错位轮(2)上的三角传动带传动槽(18)的直径进行改变,通过三角传动带(21)将主动错位轮(1)的转矩传递至被动错位轮(2),由此进行速比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位轮式无极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主动错位轮由主动端定轮(8)和主动端伸缩轮(9)组成,主动端定轮(8)由主动轴(4)、主动轴中心滑孔(38)、主动端定轮紧固圈(10)和定轮调节支柱(34)构成,主动端伸缩轮(9)由伸缩轮中心滑轴(39)、伸缩轮调节支柱(36)、主动端伸缩轮紧固圈(11)和主动端伸缩轮压紧头(12)构成,主动轴(4)的内部设有主动轴中心滑孔(38),主动端伸缩轮(9)的中部设有伸缩轮中心滑轴(39),主动轴上设有主动端定轮(8),定轮调节支柱(34)的底端与主动轴焊接为整体结构,定轮调节支柱四周的顶端与主动端定轮紧固圈(10)焊接为整体结构,伸缩轮调节支柱(36)的后端与主动端伸缩轮压紧头(12)焊接为整体结构,伸缩轮调节支柱四周的顶端与主动端伸缩轮紧固圈(11)焊接为整体结构,主动端伸缩轮压紧头(12)的内部设有推头(40),推头的平面设有压紧头平面轴承(41),推头的轴面设有压紧头向心轴承(42),推头的尾部设有推头限位销(43),推头限位销进入主动端压杆压头(28)上的锥孔(44)内,锥孔的尾部设有张紧度调节螺栓(29),定轮调节支柱(34)与伸缩轮调节支柱(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