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东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25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结构包括入料管、反映盖、支架框、反应装置、集中酸化处,入料管穿插在反映盖中部,并与反应装置内部相通,反应装置外部套设有支架框,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酸化处,利用归拢栓在限位部之间的固定范围在进行抖动形变,从而使得转换装置呈现断续起伏,避免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当大小不同污泥掉落在转换装置倾斜表面上时,其底部的支撑装置通过贴合块用螺栓连接配合作用下,高速转动会使得转换装置上下起伏,起到有效地吸能缓冲的作用,且不会对倾斜面表面被砸出不同深度的凹坑,损坏设备的内部功能性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的,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
技术介绍
水解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现有的水解酸化反应池结构简单,污泥容易发生集中堆积,从而降低了分解效率,通常使用带有锥形结构的分流台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污泥受进料口与分流台之间的高度影响,掉落在分流台上的污泥重量大小不可能相同,污泥以很大的流速撞击在分流台的倾斜面上,与倾斜面上形成对冲,导致倾斜面遭受到撞击时不能够有效地吸能缓冲,造成倾斜面表面被砸出不同深度的凹坑,进而在单位时间内其倾斜面上掉落的污泥会四处乱溅,加剧了污泥对分流台表面的磨损,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导致分流台失去了原本分流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水解酸化反应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由于污泥受进料口与分流台之间的高度影响,掉落在分流台上的污泥重量大小不可能相同,污泥以很大的流速撞击在分流台的倾斜面上,与倾斜面上形成对冲,导致倾斜面遭受到撞击时不能够有效地吸能缓冲,造成倾斜面表面被砸出不同深度的凹坑,进而在单位时间内其倾斜面上掉落的污泥会四处乱溅,加剧了污泥对分流台表面的磨损,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导致分流台失去了分流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水解酸化反应进度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结构包括入料管、反映盖、支架框、反应装置、集中酸化处,所述入料管穿插在反映盖中部,并与反应装置内部相通,所述反应装置外部套设有支架框,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酸化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进料口、环交器、分流结构、顶撑件、搅拌钩角,所述进料口与入料管之间相互贯通,且其底部通过环交器与搅拌钩角活动配合,所述搅拌钩角与分流结构顶部间隙抵触,该底部与顶撑件焊接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结构包括转换装置、固定杆、贴合块、套合件、支撑装置、引导杆,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引导杆的接孔处,形成一体化结构,且所述转换装置通过该结构与贴合块螺栓连接,所述贴合块与固定杆之间通过套合件固定连接在固定杆表面凹槽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导流盘、防堆积长道、环流接槽、承接口、防堆积短道,所述防堆积长道和防堆积短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流盘上沿着承接口等距嵌固连接有四个该结构,所述环流接槽的内外环形凸起分别与防堆积长道和防堆积短道相对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防撞装置、归拢栓、限位部、对条、套筒、扣合环,所述防撞装置为半球结构,设置于防堆积长道和防堆积短道底部两侧,并与对条焊接连接,所述归拢栓与对条一端插嵌在套筒内部圆周槽型部位,所述扣合环活动卡合在归拢栓中部,两个所述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拢栓与扣合环通过限位部插嵌在套筒内部圆周槽型部位,三者之间构成三角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装置包括垫片、通轴、导孔、吸合结构、定位盘,所述垫片中部设有导孔,沿着定位盘固定连接有三个,所述导孔中部活动卡合有吸合结构,所述通轴固定在定位盘和导流盘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合结构包括定点块、托扶块、鼓气囊、对抗顶板、弹力绳、对顶通销,所述定点块之间套设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环绕在鼓气囊和对顶通销外围,所述对顶通销一端与托扶块活动配合,所述托扶块弯折处与对抗顶板的弧形表面相契合,所述对抗顶板活动卡合在鼓气囊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钩角在分流结构转动过程中顶部间隙抵触,以防泥容易发生集中堆积,从而降低了分解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堆积长道和防堆积短道流出到环流接槽的内外环形凸起,进而可以引导污泥通过防堆积长道和防堆积短道背部逐渐向尖端方向转换,并在其尖端倾斜面进行污泥的汇集互相抵消冲击力,以防污泥会四处乱溅,加剧了污泥对分流结构表面的磨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归拢栓在限位部之间的固定范围在进行抖动形变,从而使得转换装置呈现断续起伏,避免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归拢栓在限位部之间的固定范围在进行抖动形变,从而使得转换装置呈现断续起伏,避免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2、本专利技术当大小不同污泥掉落在转换装置倾斜表面上时,其底部的支撑装置通过贴合块用螺栓连接配合作用下,高速转动会使得转换装置上下起伏,起到有效地吸能缓冲的作用,且不会对倾斜面表面被砸出不同深度的凹坑,损坏设备的内部功能性部件。3、本专利技术对于污泥的汇集时的冲击力,在归拢栓与扣合环通过限位部插嵌在套筒内部圆周槽型部位,三者之间构成三角结构,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提高污泥的流速。4、本专利技术利用防撞装置为半球状结构能够均匀的将所受到的力分散开,达到一定的回弹效果,进一步使得归拢栓在限位部之间的固定范围在进行抖动形变,从而使得转换装置呈现断续起伏,避免造成污泥堆积面扩大化挤压重叠,并使得其倾斜面逐渐变成平面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反应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流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换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撞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吸合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入料管-1、反映盖-2、支架框-3、反应装置-4、集中酸化处-5、进料口-41、环交器-42、分流结构-43、顶撑件-44、搅拌钩角-45、转换装置-431、固定杆-432、贴合块-433、套合件-434、支撑装置-435、引导杆-436、导流盘-311、防堆积长道-312、环流接槽-313、承接口-314、防堆积短道-315、防撞装置-351、归拢栓-352、限位部-353、对条-354、套筒-355、扣合环-356、垫片-1a1、通轴-1a2、导孔-1a3、吸合结构-1a4、定位盘-1a5、定点块-a41、托扶块-a42、鼓气囊-a43、对抗顶板-a44、弹力绳-a45、对顶通销-a46。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结构包括入料管1、反映盖2、支架框3、反应装置4、集中酸化处5,所述入料管1穿插在反映盖2中部,并与反应装置4内部相通,所述反应装置4外部套设有支架框3,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酸化处5,所述反应装置4包括进料口41、环交器42、分流结构43、顶撑件44、搅拌钩角45,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入料管(1)、反映盖(2)、支架框(3)、反应装置(4)、集中酸化处(5),所述入料管(1)穿插在反映盖(2)中部,并与反应装置(4)内部相通,所述反应装置(4)外部套设有支架框(3),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酸化处(5);/n所述反应装置(4)包括进料口(41)、环交器(42)、分流结构(43)、顶撑件(44)、搅拌钩角(45),所述进料口(41)与入料管(1)之间相互贯通,且其底部通过环交器(42)与搅拌钩角(45)活动配合,所述搅拌钩角(45)与分流结构(43)顶部间隙抵触,该底部与顶撑件(44)焊接连接;/n所述分流结构(43)包括转换装置(431)、固定杆(432)、贴合块(433)、套合件(434)、支撑装置(435)、引导杆(436),所述支撑装置(435)安装在引导杆(436)的接孔处,形成一体化结构,且所述转换装置(431)通过该结构与贴合块(433)螺栓连接,所述贴合块(433)与固定杆(432)之间通过套合件(434)固定连接在固定杆(432)表面凹槽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入料管(1)、反映盖(2)、支架框(3)、反应装置(4)、集中酸化处(5),所述入料管(1)穿插在反映盖(2)中部,并与反应装置(4)内部相通,所述反应装置(4)外部套设有支架框(3),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集中酸化处(5);
所述反应装置(4)包括进料口(41)、环交器(42)、分流结构(43)、顶撑件(44)、搅拌钩角(45),所述进料口(41)与入料管(1)之间相互贯通,且其底部通过环交器(42)与搅拌钩角(45)活动配合,所述搅拌钩角(45)与分流结构(43)顶部间隙抵触,该底部与顶撑件(44)焊接连接;
所述分流结构(43)包括转换装置(431)、固定杆(432)、贴合块(433)、套合件(434)、支撑装置(435)、引导杆(436),所述支撑装置(435)安装在引导杆(436)的接孔处,形成一体化结构,且所述转换装置(431)通过该结构与贴合块(433)螺栓连接,所述贴合块(433)与固定杆(432)之间通过套合件(434)固定连接在固定杆(432)表面凹槽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431)包括导流盘(311)、防堆积长道(312)、环流接槽(313)、承接口(314)、防堆积短道(315),所述防堆积长道(312)和防堆积短道(31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流盘(311)上沿着承接口(314)等距嵌固连接有四个该结构,所述环流接槽(313)的内外环形凸起分别与防堆积长道(312)和防堆积短道(315)相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35)包括防撞装置(3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东强
申请(专利权)人:潘东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