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茶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56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2:54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茶叶,该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绿毛茶制备:采集绿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含水量为7‑9%的绿毛茶;第一次炒制:将绿毛茶进行微波加热炒制,控制绿毛茶表面温度为78‑85℃,微波加热炒制后的绿毛茶含水量为3‑5%;第二次炒制:将第一次炒制后的绿毛茶继续进行炒制,将绿毛茶炒至绿毛茶表面温度为20‑30℃,得到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茶叶成品制备:将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捡梗、拼配、包装后得到茶叶成品。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制备的茶叶具有涩感较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茶叶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茶叶。
技术介绍
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深受民众的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的品质提出更高的品质要求,茶由于产地气候、降雨、温度、湿度、海拔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茶的品质也有所不同。生长于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大于800米)的新鲜茶叶经过筛选、杀青、摊晾、揉捻、筛分、晾晒等步骤制成的茶叶具有较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高海拔地区相比于平原地区的气温较低、茶叶生长周期长,同时由于天空中没有云雾层,茶叶受紫外线照射强烈,易形成紫芽。紫芽内具有含量较高的茶多酚、有机质、矿质元素等多种有益的天然成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降血脂能力。但由高海拔地区新鲜茶叶制成的茶叶由于含有较多茶多酚,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涩味,极大地降低了绿毛茶的品质。申请内容为了减少茶叶的涩感,本申请提供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茶叶。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绿毛茶制备:采摘绿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含水量为7-9%的绿毛茶;第一次炒制:将绿毛茶进行微波加热炒制,控制绿毛茶表面温度为78-85℃,微波加热炒制后的绿毛茶含水量为3-5%;第二次炒制:将第一次炒制后的绿毛茶继续进行炒制,将绿毛茶炒至绿毛茶表面温度为20-30℃,得到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茶叶成品制备:将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捡梗、拼配、包装后得到茶叶成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首先采摘海拔高度800m左右的新鲜绿茶叶,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揉捻使得绿茶叶的叶表组织被破坏,方便后续进行炒制时提高绿茶叶的香气和色泽;对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的绿毛茶分别进行两次炒制,两次炒制前后配合,促进茶多酚氧化,减少茶多酚中酯型儿茶素含量,从而减少绿毛茶的涩感;同时炒制过程中绿毛茶中的谷蛋白、球蛋白等蛋白质水解成茶氨酸,从而提高茶氨酸含量。第一次炒制采用微波加热炒制的方式,微波加热升温迅速,热效率高,易分解转化较多具有涩味的多酚类物质等,茶叶内的淀粉及糖类转化产生香气;第二次炒制采用常温炒制,对第一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降温冷却,使得绿毛茶本身与空隙之间的热气尽快散出,减少热气堆积于绿毛茶内而降低绿毛茶品质。综上所述,通过对绿茶叶进行杀青、揉捻等步骤制成绿毛茶后,并进行一次微波加热炒制以及一次常温炒制,促进绿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分解转化,减少茶叶的涩感,成品茶叶的口感更加醇香,滋味醇和。优选的,采摘的所述绿茶叶含水量为60-8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含水量在60-80%的绿茶叶,促进绿茶叶的生长和代谢;含水量较少时,绿茶叶的光合作用下降,导致绿茶叶的色泽和品质下降;水分较高,制备绿毛茶过程中,加工成本较高,绿茶叶水分去除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优选的,所述绿毛茶的制备中,杀青前将采摘的绿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45-60%,将绿茶叶水分含量降至40-50%得到摊晾后的绿茶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摊晾时,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部分谷蛋白、球蛋白等成分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从而减低绿毛茶涩味;通过控制绿茶叶摊晾水分含量,防止由于绿茶叶长时间摊晾,导致绿茶叶变质,品质下降;另外,经过摊晾处理的绿茶叶在杀青、后期第一次炒制和第二次炒制时,炒制中的绿毛茶紧贴炒制容器内壁,传热快,易于使茶多酚分解转化同时使氨基酸转化,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气和爽口。优选的,所述绿毛茶的制备中,杀青的具体步骤为:将摊晾后的绿茶叶进行加热杀青炒制,加热温度为110-120℃,将绿茶叶炒制至不见水汽,得到杀青后的绿茶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少绿茶叶自身的青草味,通过进行上述步骤使得绿毛茶中的青气散去,转为茶香味;同时终止绿茶叶的发酵,减少由于绿茶叶发酵成为红茶。优选的,对所述第二次炒制中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筛选,所述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温度15-20℃,相对湿度45-60%,采用滤网进行筛选,滤网的孔直径为4-6mm,收取存留于滤网上的绿毛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绿毛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由于光线照射导致绿毛茶是去鲜绿色泽,同时也减少由于外界环境湿度较大导致绿毛茶吸水。采用滤网将第二次炒制中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筛选,一方面将两次炒制后残碎、缺失度较高的绿毛茶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剔除焦黄、出现糊色的绿毛茶,减少炒制后绿毛茶的涩感,使得绿毛茶颜色绿浓,口感醇香,从而保证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的品质。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炒制中微波功率为0.5-1kW。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控制微波加热的功率,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从而减少绿毛茶涩味,提高绿毛茶的口感。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炒制的时间为55-65min,所述第二次炒制的时间为40-50min。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次炒制的时间太长,绿毛茶容易焦糊;时间太短,无法减少绿毛茶苦涩的口感,控制时间为55-65min效果较好;第二次炒制的时间太长,效率较低,耗费电力资源;时间太短,无法较好地冷却绿毛茶,控制时间为55-65min冷却效果较好。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炒制和第二次炒制的炒制方式为滚炒,所述第一次滚炒的转速为250-300r/min,第二次滚炒的转速为150-200r/min。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滚炒的方法,减少人工炒制操作,提高炒茶效率。通过滚炒使得第一次炒制的绿毛茶表面受热均匀,减少由于受热不均导致绿毛茶焦糊的现象,使得第二次炒制的绿毛茶降温迅速,减少冷却时间。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茶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通过上述工艺制备得到。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得到的茶叶中,减少茶叶中带来涩味的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从而减小茶叶成品的涩感。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摘新鲜绿茶叶并进行杀青、揉捻以及干燥等工艺制成绿毛茶,并对绿毛茶进行第一次微波炒制和第二次炒制;第一次微波炒制升温迅速,热效率较高,对绿毛茶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较高,使得绿毛茶中茶多酚含量较低,从而减少绿毛茶的涩感;第二次炒制使得绿毛茶降温冷却迅速,热气尽快散出,提高茶叶的品质;通过第一次微波炒制和第二次常温炒制的前后配合,使得茶叶口感更加醇香、涩感减少。2.本申请中,优选采摘含水量为60-80%的新鲜绿茶叶,通过控制第一次微波炒制的含水量,保留茶叶香醇口感的同时防止茶叶变质;对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筛选,将炒制后品质较差的绿毛茶进行筛选,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通过采用滚炒的方式并控制两次炒制的转速和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茶叶的外观以及口感,减少茶叶的涩感。3.在本申请中,通过控制绿茶叶制备成绿毛茶的摊晾、杀青等步骤,减少绿茶叶自身的青气,将青气转为茶香味,同时终止绿茶叶的发酵,防止绿茶叶发酵成为红茶;另外,绿茶叶摊晾后,绿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绿毛茶制备:采摘绿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含水量为7-9%的绿毛茶;/n第一次炒制:将绿毛茶进行微波加热炒制,控制绿毛茶表面温度为78-85℃,微波加热炒制后的绿毛茶含水量为3-5%;/n第二次炒制:将第一次炒制后的绿毛茶继续进行炒制,将绿毛茶炒至绿毛茶表面温度为20-30℃,得到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n茶叶成品制备:将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捡梗、拼配、包装后得到茶叶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绿毛茶制备:采摘绿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含水量为7-9%的绿毛茶;
第一次炒制:将绿毛茶进行微波加热炒制,控制绿毛茶表面温度为78-85℃,微波加热炒制后的绿毛茶含水量为3-5%;
第二次炒制:将第一次炒制后的绿毛茶继续进行炒制,将绿毛茶炒至绿毛茶表面温度为20-30℃,得到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
茶叶成品制备:将第二次炒制后的绿毛茶进行捡梗、拼配、包装后得到茶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摘的所述绿茶叶含水量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毛茶的制备中,杀青前将采摘的绿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45-60%,将绿茶叶水分含量降至40-50%得到摊晾后的绿茶叶。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毛茶的制备中,杀青的具体步骤为:将摊晾后的绿茶叶进行杀青炒制,加热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柏华胡小秀傅栋贾丽阳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