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9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电主轴的冷却方式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包括电主轴,电机配置有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第一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电主轴的外围,第一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一冷却介质,通过使第一冷却介质与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电主轴产生的热量,第二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二冷却介质,通过使第二冷却介质与第一冷却系统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和/或第二冷却介质与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电主轴的热量,第一冷却介质和第二冷却介质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两个系统共同作用来降低电主轴的温度,有效提升了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用于磨削销孔的高频电主轴,当时的变频器采用的真空电子管,虽然转速高,但传递的功率小,转矩也小。随着高速切削发展的需要和功率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全固态原件的变频器和矢量控制驱动器;加上混合陶瓷轴承的出现,使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用于铣削、车削、加工中心等加工的大功率、大转矩、高转速的电主轴。这些车洗电主轴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通常都是利用直接风冷机构或者水冷机机构来降低车洗电主轴的热量。不过,上述针对车洗电主轴的冷却方式的冷却效率较低,不能有效地将电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带走,散热效果差,车洗电主轴温度高,热变形大,精度降低,从而造成车洗电主轴的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电主轴的冷却方式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主轴,所述电机配置有第一冷却系统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主轴,所述电机配置有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所述第一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电主轴的外围,所述第二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的外围,/n其中,第一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一冷却介质,通过使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与所述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所述电主轴产生的热量,/n所述第二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二冷却介质,通过使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和/或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与所述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所述电主轴的热量,/n其中,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和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主轴,所述电机配置有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所述第一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电主轴的外围,所述第二冷却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的外围,
其中,第一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一冷却介质,通过使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与所述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所述电主轴产生的热量,
所述第二冷却系统提供有第二冷却介质,通过使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一冷却系统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和/或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与所述电主轴的外表面换热的方式来带走所述电主轴的热量,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和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为液态介质,所述第一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主轴外围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容纳腔,
所述第一冷却系统包括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流经所述容纳腔,以便通过流经所述电主轴的外表面的方式将所述电主轴产生的热量的至少一部分传递至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过流经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将由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传递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热量中的至少一部分带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负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利蒙七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超同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