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539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包括冷却风机、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和控制箱;冷却风机包括:过滤器、导风筒、集流器、风机叶轮、蜗壳和电动机;过滤器、蜗壳均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控制箱托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控制箱包括:用于调节电动机运行频率的变频单元;用于保护变频单元并使电动机工频运行的电气单元;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设置于导风筒内,与变频单元电连接;变频单元与电动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地根据动车组或机车牵引电机所处的实际环境温度和环境压力实现按需供风,确保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牵引电机温度(包括轴承温度和定子温度)基本保持一致,优化牵引电机工作环境,降低冷却系统能耗,同时延长冷却风机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动车组或机车牵引电机温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动车组或机车配备的牵引电机散热主要采用风冷和水冷技术,其中风冷占据绝对数量优势。为了确保动车组或机车在设计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牵引电机设计都是按最恶劣设计环境条件(最高海拔、最高使用环境温度)来选择冷却风量,并由风量来确定冷却风机的风压。在此基础上,冷却风机性能指标还需要上调一定的裕度,确保后续运行中冷却系统(包括进气系统、冷却风机和排气系统)因污染导致的散热能力下降、因堵塞导致的阻力增加、制造误差等导致风量下降情况下依然满足牵引电机的冷却需求。依照该原则设计的风机性能,能确保牵引电机在任何设计环境条件下都获得足够的冷却。但是,另一个角度,当在其它非恶劣环境条件下,包括在相对较低海拔地区、在较低温环境下就形成了对牵引电机的过渡冷却,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包括冷却风机、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和控制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风机、温度传感器(2)、压力变送器(3)和控制箱(7);/n所述冷却风机包括:过滤器(1.3)、导风筒(1.4)、集流器(1.5)、风机叶轮(1.6)、蜗壳(1.7)和电动机(1.11);所述电动机(1.11)输出端与所述风机叶轮(1.6)连接,所述风机叶轮(1.6)设置于所述蜗壳(1.7)内,所述蜗壳(1.7)与所述导风筒(1.4)一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3)与所述导风筒(1.4)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3)、蜗壳(1.7)均与连接板(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与动车组底板固定连接;/n所述控制箱(7)与控制箱托架(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电机风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风机、温度传感器(2)、压力变送器(3)和控制箱(7);
所述冷却风机包括:过滤器(1.3)、导风筒(1.4)、集流器(1.5)、风机叶轮(1.6)、蜗壳(1.7)和电动机(1.11);所述电动机(1.11)输出端与所述风机叶轮(1.6)连接,所述风机叶轮(1.6)设置于所述蜗壳(1.7)内,所述蜗壳(1.7)与所述导风筒(1.4)一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3)与所述导风筒(1.4)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3)、蜗壳(1.7)均与连接板(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与动车组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箱(7)与控制箱托架(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托架(4)通过固定件(9)与所述连接板(8)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箱(7)包括:用于调节电动机(1.11)运行频率的变频单元;用于保护牵引电机并使电动机(1.11)工频运行的电气单元;
所述温度传感器(2)、压力变送器(3)设置于所述导风筒(1.4)内,与所述变频单元电连接;所述变频单元与所述电动机(1.1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单元为变频器;
所述电气单元包括:断路器(7.15)和第一接触器(7.16);所述断路器(7.15)进线端与电源连接,出线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7.16)进线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7.16)出线端与所述变频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金王本义李建涛李瑜娄爽李东徐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