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军专利>正文

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93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它包括端饰件、心轮座、轴把、O形垫圈、平垫圈、星轮座、轴套和轴头。所述轴把内插装星轮座,星轮座伸出的输出端同轴串接轴套和轴头。所述心轮座安装在轴把大端孔口,被胶粘的端饰件轴向限位。所述轴把位于大端的轴向通孔底端面安置至少一道平垫圈,在平垫圈与星轮座相对端面之间至少安置一道轴向受压的O形垫圈。用聚氨酯压制的O形垫圈为柔性构件,由于O形垫圈在结构中处于轴向受压状态,产生的反作用力起到涨紧星轮座和平垫圈的作用,此阻尼作用起到轴向补偿效果,从而有利于演奏者精确调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
本技术属于乐器
的一项关于调弦构件的技术改进方案,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弦乐器的弦轴,特别是一种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
技术介绍
控弦类弦乐器通常借助旋转弦轴调节被缠绕弦的张紧度,调弦目的就是按需调节弦乐器的音调。例如,常见的琵琶、二胡、吉他和提琴类弦乐器,就是靠振动已张紧的弦引起共鸣箱发声,在统统乐器主体构件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弦张紧程度直接决定弦乐器的音调及音质。传统弦乐器配套的弦轴均为整体结构,此种弦轴有一节是圆锥轴段,利用圆锥轴段与配套部位的圆锥孔配合实现定位转动结构。该配合结构充分利用圆锥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锁位,这种传统的弦轴结构简单、调弦便捷、制作也很容易,能够做到有效调节。但是,传统结构的弦轴调节质量完全取决于演奏者的手感和经验,再加上圆锥面配合的运动副旋转均匀性难以把握,通常需要反复且仔细调节才可能达到预期。近几年来,本专利技术人针对弦轴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主要通过在弦轴中内置差速机构实现微量旋转调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差速机构的自锁特性实现弦轴调定后的位置锁位。以上研究成果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它包括端饰件(1)、心轮座(2)、轴把(3)、O形垫圈(4)、平垫圈(5)、星轮座(6)、轴套(7)和轴头(8);所述轴把(3)为空心轴,在轴把(3)预置的轴向通孔中插装星轮座(6);所述星轮座(6)是内置行星减速机构的主体,其输出端为一节细长轴,伸出的输出端同轴串接轴套(7)和轴头(8),套合在星轮座(6)输出轴端上的轴头(8)借助胶连接成一体,在轴头(8)中段处设有径向贯穿星轮座(6)输出轴端的弦孔(8.1);所述心轮座(2)安装在轴把(3)大端孔口,被胶粘的端饰件(1)作轴向限位,构成星轮座(6)绕心轮座(2)旋转的减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调式弦轴轴向间隙补偿结构,它包括端饰件(1)、心轮座(2)、轴把(3)、O形垫圈(4)、平垫圈(5)、星轮座(6)、轴套(7)和轴头(8);所述轴把(3)为空心轴,在轴把(3)预置的轴向通孔中插装星轮座(6);所述星轮座(6)是内置行星减速机构的主体,其输出端为一节细长轴,伸出的输出端同轴串接轴套(7)和轴头(8),套合在星轮座(6)输出轴端上的轴头(8)借助胶连接成一体,在轴头(8)中段处设有径向贯穿星轮座(6)输出轴端的弦孔(8.1);所述心轮座(2)安装在轴把(3)大端孔口,被胶粘的端饰件(1)作轴向限位,构成星轮座(6)绕心轮座(2)旋转的减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香婷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