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56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助推转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该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包括基座,安装在船舶的甲板上;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转筒,转筒套设于支撑架,且转筒与支撑架同轴;驱动器,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驱动器设置于基座上,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转筒转动,第二驱动器设置于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转筒转动,通过调节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转速来实现两个传动系统的同步运行。以解决在单驱动运行中,转筒运行产生较大扭曲变形和晃动的问题,进而使的转筒平稳运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
本技术涉及风力助推转子
,尤其涉及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而现代自航船由于空间有限大多不装有体积庞大的风帆助航装置,对风能的利用几乎为零,但现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节能减排形势,利用风能进行辅助推进又重新获得关注。风力助推转子是一种节能效果好、助推力强、体积小的风力助推装置,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目前的风力助推机构通常采用单驱动、滚子辅助定位等方式。通常转筒采用玻璃钢材料分段制作,在启动、紧急制动时在驱动系统和转筒的连接法兰处、各分段筒体法兰连接处都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因此,如何保证转筒的强度、刚度要求,这就对转筒的制作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制作难度和成本;另外转筒的直径最高达六米,高度达三十余米,单驱动时转筒运行起来会产生较大扭曲变形和晃动,增加了动平衡试验的难度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单驱动运行中,转筒运行产生较大扭曲变形和晃动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该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包括:基座;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转筒,所述转筒套设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转筒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转筒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转筒转动。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摩擦轮压紧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轮传动连接;所述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所述第一张紧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摩擦轮移动,以使所述摩擦轮压紧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板、第一螺栓、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摩擦轮转轴,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安装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摩擦轮转轴,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摩擦轮固定套设于所述摩擦轮转轴,所述第一张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张紧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接。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筒包括上筒、下筒以及分别于所述上筒和所述下筒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法兰,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所述摩擦轮抵接于所述下筒,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筒转动。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筒内壁至少与所述摩擦轮压紧的部分设置为磨砂面。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筒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顶面,所述连接部件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顶面,所述第二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传动连接。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皮带,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间隔设置,所述皮带支撑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连接部件传动连接。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有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能调节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位置,使所述皮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作为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板、第二螺栓、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皮带轮转轴,所述第二轴承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一皮带轮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张紧板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螺接于所述螺纹孔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座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该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包括基座、支撑架、转筒和驱动装置,支撑架与基座固定连接,转筒套设于支撑架,且转筒与支撑架转动连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驱动器设置于基座,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转筒转动,第二驱动器设置于支撑架,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转筒转动。该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在工作中,首先以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中的一个作为主驱动器,然后以另一个驱动器作为辅助驱动器,在启动和制动过程中转筒将启动或制动所需要的动能分配给主驱动器和辅助驱动器,减小了单个驱动器驱动转筒的负荷,并且减小了单个驱动器驱动转筒时,转筒因体态高大而承受的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局部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的局部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11、安装支架;2、支撑架;21支撑顶面;3、转筒;31、上筒;32、下筒;33、第一连接法兰;34、连接部件;341、第二连接法兰;342、安装座;4、驱动装置;41、第一驱动器;42、第一传动组件;43、第二驱动器;44、第二传动组件;421、摩擦轮;422、摩擦轮转轴;423、第一联轴器;441、第一皮带轮;442、第一皮带轮转轴;443、第二皮带轮;444、皮带;445、第二联轴器;5、第一张紧机构;51、第一张紧板;52、第一螺栓;53、第一轴承座;6、第二张紧机构;61、第二张紧板;62、第二螺栓;63、第二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n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n转筒(3),所述转筒(3)套设于所述支撑架(2),且所述转筒(3)与所述支撑架(2)转动连接;/n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器(41)和第二驱动器(43),所述第一驱动器(41)设置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驱动器(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2)驱动所述转筒(3)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3)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所述第二驱动器(43)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4)驱动所述转筒(3)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
转筒(3),所述转筒(3)套设于所述支撑架(2),且所述转筒(3)与所述支撑架(2)转动连接;
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器(41)和第二驱动器(43),所述第一驱动器(41)设置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驱动器(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2)驱动所述转筒(3)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3)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所述第二驱动器(43)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4)驱动所述转筒(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所述第一驱动器(41)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1),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包括摩擦轮(421),所述摩擦轮(421)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摩擦轮(421)压紧在所述转筒(3)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还包括第一联轴器(423),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联轴器(42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423)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轮(421)传动连接;
所述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5),所述第一张紧机构(5)能够驱动所述摩擦轮(421)移动,以使所述摩擦轮(421)压紧在所述转筒(3)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5)包括第一张紧板(51)、第一螺栓(52)、第一轴承座(53)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还包括摩擦轮转轴(422),所述第一轴承座(53)与所述安装支架(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摩擦轮转轴(422),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3),所述摩擦轮(421)固定套设于所述摩擦轮转轴(422),所述第一张紧板(51)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11),所述第一张紧板(51)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52)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53)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包括上筒(31)、下筒(32)以及分别与所述上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柱郭峰山黄振宇吴幼华孙乘灿夏灏超陈雷强陈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