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相连接;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小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加劲板(5);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变截面坡度不超过变截面H型柱(2)自身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及应用成本低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钢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连接方式是高层或多层钢柱连接,因为柱体往上的受力越小,规格也必须越来越小,用于减轻顶部的重量,所以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的规格也是越高规格越小。考虑到建筑构件立面布置,变截面的钢柱会存在两种情况:1)中心位置仍在竖直线上;2)中心位置不在竖直线上。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构件传力简洁明确,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便于工厂焊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新的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本技术结构能够保证构件的强度,其传力简洁明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及应用成本低。为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相连接;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变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之间设置有引弧板4;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引弧板4。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加劲板5;所述加劲板5的材质与所述变截面H型柱2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变截面坡度不超过变截面H型柱2自身长度。本技术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及应用成本低等优势。本技术节点结构适应性好,优化了H型变截面钢柱的连接方式,节省了翼板2条对接缝,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缺陷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构件的强度,减少了对接焊缝和过焊孔,构件平整且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截面H型柱;2-变截面H型柱;3-大截面H型柱;4-引弧板;5-加劲板;6-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一实施例中,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相连接;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变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本技术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及应用成本低等优势。本技术节点结构适应性好,优化了H型变截面钢柱的连接方式,节省了翼板2条对接缝,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缺陷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构件的强度,减少了对接焊缝和过焊孔,构件平整且美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进行说明,以进一步理解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的技术构思。请参阅图1,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通过焊接相连接,形成焊缝6,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之间设置有引弧板4;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通过焊接相连接,形成焊缝6,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引弧板4;所述引弧板的厚度为6mm;所述焊缝6与引弧板4的间距为150~250mm,本实施例中的间距为160mm;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小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加劲板5;所述加劲板5的材质与所述变截面H型柱2相匹配;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变截面坡度为1:8且小于变截面H型柱2自身长度。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相连接;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变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包括小截面H型柱(1)、变截面H型柱(2)和大截面H型柱(3);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与变截面H型柱(2)的小端相连接;所述变截面H型柱(2)的大端与大截面H型柱(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翼缘板与变截面H型柱(2)的壁板相对应并采用埋弧焊全焊透坡口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偏心变截面钢柱对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截面H型柱(1)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铭,靳毅,冯尔云,崔经仁,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