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防撞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33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护栏装置,包括立柱;柔性波纹管,具有分布在轴向两侧的撞击侧和导向侧;以及缓冲吸能块,连接在立柱和柔性波纹管之间,缓冲吸能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缓冲吸能块的第一配合面与立柱的上端部配合连接,述缓冲吸能块的第二配合面与柔性波纹管的导向侧配合连接,撞击侧指向第二配合面,柔性波纹管内填充有能量缓冲填充物。行车碰撞在柔性波纹管的撞击侧,柔性波纹管内的能量缓冲填充物缓冲和吸收能量,多余的能量传递至导向侧,经第二配合面传递给缓冲吸能块进行二次能量缓冲和吸收,最后由刚性较大的立柱吸收冲击能量。该防撞护栏装置具有较好的刚度、缓冲吸能性能和导向性能,确保了人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护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护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高速行车下事故频发,司乘人员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保障安全行车要求,对基础防护设施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行公路防撞护栏主要有刚性的混凝土护栏、半刚性的波形钢护栏和柔性的柔索护栏。混凝土护栏行车压迫感严重,由于刚度大而在高速行车下碰撞伤害程度大;柔索护栏防护功能有限,仅适用于透视要求高的景观地区的公路防护;波形钢护栏则兼顾了强度和吸能的优点,在大多数公路防护设施中应用,但是其波形钢板容易穿透碰撞车辆的车厢,造成二次事故伤害,并且在日益加快的高速行车下波形护栏的吸能和导向作用渐渐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撞护栏装置,兼备了较好的强度、导向性能以及吸能性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撞护栏装置,包括:立柱;柔性波纹管,具有分布在轴向两侧的撞击侧和导向侧;以及缓冲吸能块,连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柔性波纹管之间,所述缓冲吸能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缓冲吸能块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立柱的上端部配合连接,缓冲吸能块的第二配合面与所述柔性波纹管的导向侧配合连接,所述撞击侧指向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柔性波纹管内填充有能量缓冲填充物。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柔性波纹管实现撞击能量的吸收和导向,柔性波纹管允许有一定的形变,行车碰撞在柔性波纹管的撞击侧,填充在柔性波纹管内的能量缓冲填充物缓冲和吸收能量,同时多余的能量传递至导向侧,之后经第二配合面传递给缓冲吸能块,进行二次能量缓冲和吸收,最后由刚性较大的立柱吸收冲击能量。该防撞护栏装置具有较好的刚度、缓冲吸能性能和导向性能,有效保护了司乘人员人车安全。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波纹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由多段弧形拼接形成的近似椭圆形。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等于所述缓冲吸能块的高度。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波纹管内设置有钢丝束,所述能量缓冲填充物填充至所述柔性波纹管且与所述钢丝束连接成一体。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波纹管内还设置有尼龙帘线,所述能量缓冲填充物填充至所述柔性波纹管且与所述尼龙帘线以及所述钢丝束连接成一体。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吸能块包括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卡槽的底部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空心柱体并与所述柔性波纹管的导向侧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空心柱体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材料。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体为六边形柱体,所述立柱为圆柱,所述六边形柱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作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内凹形成与圆柱贴合的圆弧面。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六边形柱体与所述导向侧之间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一侧设置成与六边形柱体贴合的平面,另一侧设置成与波纹状契合的弧形曲面。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和所述缓冲吸能块之间以及所述柔性波纹管与所述缓冲吸能块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缓冲填充物为纤维泡沫混凝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撞护栏装置的前视图;图2为防撞护栏装置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3为防撞护栏装置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撞护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护栏装置,该防撞护栏装置主要由立柱1、柔性波纹管3以及缓冲吸能块2组成。其中,立柱1竖直向上固定安装于地基8中,缓冲吸能块2通过第一螺栓51可拆卸地安装在立柱1的上端部,柔性波纹管3通过第二螺栓52可拆卸地安装在缓冲吸能块2上。立柱1、柔性波纹管3以及缓冲吸能块2作为预制件在工厂事先制作,制作时预留螺栓孔,便于装配和拆卸,简化现场施工的流程和作业。具体地,柔性波纹管3具有分布在轴向两侧的撞击侧41和导向侧42,柔性波纹管3内填充有能量缓冲填充物。撞击侧41位于整个防撞护栏装置的前方,以便接收行车的碰撞。缓冲吸能块2连接在立柱1和柔性波纹管3之间,立柱1位于整个防撞护栏装置的后方,用于固定整个装置,以及作为阻拦行车的最后一道防线。缓冲吸能块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缓冲吸能块2的第一配合面与立柱1的上端部配合连接,便于碰撞能量的传递;缓冲吸能块2的第二配合面与柔性波纹管3的导向侧42配合连接,撞击侧41指向第二配合面,碰撞能量可以在柔性波纹管3自身结构的导向下由撞击侧41导向至导向侧42。柔性波纹管3实现撞击能量的吸收和导向,柔性波纹管3允许有一定的形变,行车碰撞在柔性波纹管3的撞击侧41,填充在柔性波纹管3内的能量缓冲填充物缓冲和吸收能量,同时多余的能量传递至导向侧42,之后经第二配合面传递给缓冲吸能块2,进行二次能量缓冲和吸收,最后由刚性较大的立柱1吸收冲击能量。该防撞护栏装置通过柔性的柔性波纹管3以及刚度较大的立柱1和缓冲吸能块2的结合,具有较好的刚度、缓冲吸能性能和导向性能,有效保护了司乘人员人车安全。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波纹管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由多段弧形拼接形成的近似椭圆形。需要理解的是,近似椭圆形的外形与椭圆形大致相同,多段弧形相互拼接且在拼接处过渡成圆弧即可形成近似椭圆形。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本身的形状具有收敛性的性质,有利于实现碰撞能量的导向。优选地,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等于缓冲吸能块2的高度。可以理解为,撞击侧41和导向侧42分别占据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其中一半,确保了撞击侧41能量吸收与导向侧42能量传递的平衡。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波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柱;/n柔性波纹管,具有分布在轴向两侧的撞击侧和导向侧;以及/n缓冲吸能块,连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柔性波纹管之间,所述缓冲吸能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缓冲吸能块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立柱的上端部配合连接,缓冲吸能块的第二配合面与所述柔性波纹管的导向侧配合连接,所述撞击侧指向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柔性波纹管内填充有能量缓冲填充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
柔性波纹管,具有分布在轴向两侧的撞击侧和导向侧;以及
缓冲吸能块,连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柔性波纹管之间,所述缓冲吸能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缓冲吸能块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立柱的上端部配合连接,缓冲吸能块的第二配合面与所述柔性波纹管的导向侧配合连接,所述撞击侧指向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柔性波纹管内填充有能量缓冲填充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波纹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由多段弧形拼接形成的近似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长轴的长度等于所述缓冲吸能块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波纹管内设置有钢丝束,所述能量缓冲填充物填充至所述柔性波纹管且与所述钢丝束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波纹管内还设置有尼龙帘线,所述能量缓冲填充物填充至所述柔性波纹管且与所述尼龙帘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文刘周强孙卓张俊平潘楚东周军勇江祖慊谢柱坚章敏周危吴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