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21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通过沿着河道的走向连续设置多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均包括泥污泵、输送管道和淤泥处理部,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泥污泵的输出端以及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启动泥污泵,即可将河道底部的淤泥输送至淤泥处理部,可随时对淤泥进行处理,避免了对河道正常运行的影响。在固定杆和第一固定板的作用下,增加了泥污泵的稳定性。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处理单元之间设置加强杆,将两相邻的处理单元相互连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泥污处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河道的清淤方式主要是每隔几年定期进行放水干挖,该清淤方式工期较长,不利于提高河道淤泥的清理效率,较严重的影响河道的正常运行,淤泥清理上岸后大都会进行后续的干化处理以便再利用。专利号为CN201821022903.X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河道淤泥干化脱水系统,该系统运作时淤泥在螺旋式输送带的运转过程中逐步进行干化脱水后运输至螺旋式输送带的输出端,随后干化后的淤泥固体物从淤泥干化箱的出料口被输出,淤泥在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湿空气通过淤泥干化箱顶部的出气口、管道一进入到冷凝机,随后经过冷凝机的加热处理后变成干空气再作用于淤泥干化过程。而该系统只能将河道抽取出的淤泥进行干化处理,对于如何抽取淤泥,并没有做出解释;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涉及到关于淤泥抽取的装置,但该类型装置往往处理能力低下,在河道中的稳定性较差,无法进行常态化处理,不能面对复杂的河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该装置中的多个处理单元协同工作,清理淤泥的效率大大提升,并且设置在处理单元中的泥污泵通过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一固定板底部的加强杆将泥污泵固定在河道中,随时可开启进行处理,实现了河道淤泥常态化清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包括若干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泥污泵、输送管道和淤泥处理部,所述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泥污泵的一端设置有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匹配的输入口,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淤泥处理部的一端设置有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匹配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输出口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泥污泵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河道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和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环绕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板;每两个相邻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加强杆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环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环相互套连。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板为楔形件,其所在的平面穿过固定杆的轴线。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环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穿过第二固定环的中心,且其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靠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紧固螺栓相互匹配的固定孔。更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杆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互连接的连接杆,相邻的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所述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和与其最近的连接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且相邻两个铰接轴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通过沿着河道的走向连续设置多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均包括泥污泵、输送管道和淤泥处理部,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和泥污泵的输出端以及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启动泥污泵,即可将河道底部的淤泥输送至淤泥处理部,可随时对淤泥进行处理,避免了对河道正常运行的影响;在固定杆和第一固定板的作用下,增加了泥污泵的稳定性;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处理单元之间设置加强杆,将两相邻的处理单元相互连接,增加了本技术的整体稳定性。2、本技术中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环绕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板,以便于增加本技术的固定杆相对于河底的稳定性。3、本技术中第二固定板为楔形件,其所在的平面穿过固定杆的轴线以便于本技术的固定杆插入到河底。4、本技术中通孔的轴线穿过第二固定环的中心,且其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和紧固螺栓相互匹配的固定孔以增加本技术的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相互连接以及拆卸的便利性。5、本技术中加强杆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互连接的连接杆,相邻的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和与其最近的连接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且相邻两个铰接轴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应河道的走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固定板和固定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所示B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板立体装配示意图。图中:1、处理单元;2、泥污泵;3、输送管道;4、淤泥处理部;5、输入口;6、输出口;7、第一固定板;8、固定杆;9、加强杆;10、第一固定环;11、第二固定环;12、通孔;13、紧固螺栓;14、固定孔;15、连接杆;16、铰接轴;17、第二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处理单元1,处理单元1包括泥污泵2、输送管道3和淤泥处理部4,输送管道3的靠近泥污泵2的一端设置有和泥污泵2的输出端相互匹配的输入口,输送管道3的靠近淤泥处理部4的一端设置有和淤泥处理部4的输入端相互匹配的输出口6,输入口5和泥污泵2的输出端相互连接,输出口6和淤泥处理部4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泥污泵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与河道平行;第一固定板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顶部和第一固定板7的底部相互连接,固定杆8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环绕固定杆8的第二固定板17,以增加固定杆8和河道的底部之间的附着力。每两个相邻处理单元1的第一固定板7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9,加强杆9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10,第一固定板7靠近加强杆9的一侧设置有和第一固定环10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环11,且第二固定环11和第一固定环10相互套连。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17为楔形件,其所在的平面穿过固定杆8的轴线,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固定杆8固定至河道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环11靠近第一固定板7的一侧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的轴线穿过第二固定环11的中心,且其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13,第一固定板7的靠近第二固定环11的一侧设置有和紧固螺栓13相互匹配的固定孔14。紧固螺栓13的螺杆穿过通孔13后螺帽被第二固定环卡住,而紧固螺栓13能够在通孔12内转动,旋拧紧固螺栓13即可方便的实现第二固定环11和第一固定板7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拆卸。本实施例中,加强杆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互连接的连接杆15,相邻的连接杆15之间通过铰接轴16相互铰接,铰接轴16的轴线方向和与其最近的连接杆15的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包括若干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泥污泵、输送管道和淤泥处理部,所述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泥污泵的一端设置有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匹配的输入口,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淤泥处理部的一端设置有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匹配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输出口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泥污泵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河道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和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环绕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板;/n每两个相邻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加强杆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环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环相互套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常态化清淤处置装置,包括若干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泥污泵、输送管道和淤泥处理部,所述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泥污泵的一端设置有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匹配的输入口,输送管道的靠近所述淤泥处理部的一端设置有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匹配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和泥污泵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输出口和淤泥处理部的输入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泥污泵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河道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和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环绕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板;
每两个相邻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加强杆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环相互匹配的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付东王刘邦俊高健夏明月许荔徐玉亭张瑞杜智军王伟张力方昊陈义浦章道生邱超杨蕾刘聪张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