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和预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21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和预处理系统。该预处理装置为一中空的罐体,罐体中部设有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罐体内中部设有溶气释放器;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第一出泥口。该含油污泥预处理装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负荷适当,可对含油污泥中泥、油、水三相进行有效的分离,能显著提高含油污泥的清洗效果和收油功能,大幅度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该预处理系统可实现分散区块高含油、高含水和高固体含量的油井施工作业和地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的就地快速预处理和减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和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含油污泥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和预处理系统,其中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技术介绍
油田开发作业和地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如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油罐底泥,从各类管线设备泄露的油污染土壤后形成的污泥,钻井泥浆,压裂产出泥等。对于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和油罐底泥,如不及时清理,不但会降低设备的处理效率和效果,还会增加设备本身的运转负荷。例如污水处理系统中油水沉降分离设备中产生的污泥和油罐底泥如不及时清理,一方面造成处理设备中油水沉降分离的空间减小;另一方面污泥和油罐底泥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死循环”,影响出水水质和油水沉降分离效果。对于从污水处理系统清理出来的污泥和油罐底泥、被泄露油污染的土壤、钻井泥浆和压裂产出泥,其中含油量高达30%以上,如果直接外排,会污染环境,并造成生态破坏。近年来,油田每年含油污泥的产生量近15.7×104m3,且产生量还在逐年上涨。不仅如此,随着多种化学剂驱油技术的大规模实施,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的各类处理罐也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且其成分复杂,给含油污泥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含油污泥多采用“流化预处理+调质+离心”的预处理工艺,即:将含油污泥先经流化预处理装置(主要由进料站、鼓式分选装置、曝气沉砂处理装置、螺旋输送装置和全自动PLC控制装置几部分组成)按粒径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筛分,再经含油污泥调质装置(主要由调质罐、污泥提升泵和搅拌器等组成)将流化预处理后的流化污泥进行进一步的清洗、匀化、加热和调质,最后经离心处理单元对污泥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后的污泥送至污泥焚烧处理站进行后续的焚烧或热解。然而,该预处理工艺前端的流化预处理使用设备多,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负荷低,油、水、泥三相不能达到彻底的分离,使得经预处理后的污泥达标率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有效分离油、水、泥三相的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1),为一中空的罐体(15),罐体中部设有含油污泥进口(16)、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罐体内中部设有溶气释放器(23);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通过溶气释放器与罐体内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第一出泥口(19)。所述罐体内底部设有搅拌器(24)。所述溶气释放器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圆管,圆管上均匀分布孔洞,圆管一端与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溶气水口和加药口均设在含油污泥进口内。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通过溶气释放器的孔洞与罐体内连通。所述罐体另一侧的内部设有一与罐体顶部垂直连接且向罐体底部延伸的挡板(25),挡板延伸至罐体中下部,第一出水口(20)设于靠近挡板侧的罐体侧壁上部。所述加药口与向所述预处理装置提供破乳剂和清洗剂的加药装置(3)相连。所述溶气水口与向所述预处理装置提供溶气水的压力溶气水罐(2)相连。所述罐体一侧上部设收油槽(17),收油槽的进油口位于罐体内顶部,第一污油出口(18)位于收油槽下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含油污泥中的含油量的含油污泥的预处理系统,包括上述预处理装置(1)和二相卧螺离心脱水机(6),所述第一出泥口与二相卧螺离心脱水机的泥相进口连通。本技术的预处理装置中设有溶气释放器、收油槽和用于隔水的挡板,可对含油污泥中泥、油、水三相进行有效的分离,能显著提高含油污泥的清洗效果和除油功能,大幅度减轻后续设备处理含油污泥的负荷。本技术提供的含油污泥预处理系统为可移动橇装化的设备,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负荷适当,各设备可撬装移动,便于运输和现场组装,满足油田随时开展污泥预处理施工作业的需要,可实现分散区块高含油、高含水和高固体含量的油井施工作业和地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的就地快速预处理和减量化。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含油污泥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含油污泥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含油污泥预处理装置(1),罐体(15),含油污泥进口(16),加药口(22),溶气水口(21),溶气释放器(23),第一出泥口(19),搅拌器(24),挡板(25),第一出水口(20),收油槽(17),第一污油出口(18),压力溶气水罐(2),加药装置(3);二相卧螺离心脱水机(6),污泥回收罐(4),提升泵(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并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进行限制。本实施例的含油污泥预处理装置1,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圆柱体形中空的罐体15。罐体15一侧顶部设有收油槽17,收油槽17与罐体上部设置的第一污油出口18相连。罐体15另一侧的内部设有一挡板25,挡板25与罐体15顶部连接,与罐体15侧壁平行,向罐体15底部延伸至罐体15内中下部,挡板25用于将罐体15内部分割成大小两部分空间,也因此将上浮至表面的油和下层的水分离开,挡板25与罐体15形成的较小空间上部设有第一出水口20,第一出水口20设置在这一较小空间的罐体15侧壁上,并与第一污水回收箱4相连。罐体15底部设有第一出泥口19,将沉降分离的污泥排出,并与污泥回收罐4相连。罐体15一侧中部设有含油污泥进口16、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均设在含油污泥进口16内。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分别与压力溶气水罐2的溶气水出口和加药装置3的出药口相连,将压力溶气水罐2产生的溶气水和加药装置3储存的破乳剂和清洗剂与含油污泥一同导入罐体15内。罐体15内设有溶气释放器23,溶气释放器23设在中部,为若干并列排布的圆管,圆管上均匀分布孔洞,一端与含油污泥进口16的末端相连通,另一端封闭,即:含油污泥、溶气水、破乳剂和清洗剂经含油污泥进口16一同通入罐体15内的溶气释放器23,通过溶气释放器23的孔洞释放至罐体15内。罐体15内,含油污泥与溶气水混合,使得含油污泥中的油珠附着在溶气水中的微气泡上,对含油污泥发挥气浮选作用,破乳剂将包裹在一起的油、水、泥分离开,进而清洗剂将泥相中的油清洗至水相中,即:含油污泥与溶气水、破乳剂混合穿过溶气释放器23的孔洞一同进入罐体15,由于压力降低,溶气水中的微气泡得到释放并上浮,微气泡上浮的过程中载带附着的油珠一同上浮,油珠在上浮时聚并且粒径逐渐增大形成油滴,直至形成浮油,漂浮在罐体的水相表面,当液位达到罐体顶部时,污油溢至收油槽中,再通过与收油槽连通的第一污油出口18排出,实现油相的分离;含油污泥中的重质污泥被溶气释放器23释放后因重力沉降至罐体15下部,并从底部第一出泥口19排出(进入污泥回收罐4),实现泥相的分离;通过溶气释放器23释放的水在罐体内静置后,在挡板的作用下流入挡板与第一出水口20之间的罐体空间内,再通过罐体15上的第一出水口20将含有细小颗粒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一中空的罐体(15),罐体中部设有含油污泥进口(16)、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罐体内中部设有溶气释放器(23);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通过溶气释放器与罐体内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第一出泥口(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的预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一中空的罐体(15),罐体中部设有含油污泥进口(16)、溶气水口(21)和加药口(22),罐体内中部设有溶气释放器(23);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通过溶气释放器与罐体内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第一出泥口(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底部设有搅拌器(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器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圆管,圆管上均匀分布孔洞,圆管一端与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连通,另一端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水口和加药口均设在含油污泥进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油污泥进口、溶气水口和加药口通过溶气释放器的孔洞与罐体内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吉邹立超夏福军冯涛刘宏彬陈鹏周鹏国胜娟张岳于婷孙秀秀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