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件和包括该光学部件的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24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部件,其在装配操作期间的作业性方面有了改进,并且可以容易地定位光纤。第一箍套被压配到连接部件的中心孔的一端中,并且第二箍套被压配到该连接部件的中心孔的另一端中。光纤被插过第一和第二箍套。覆盖光纤线的光纤的中间部分的涂层按与第一和第二箍套的抵接方式容纳在连接部件的中心孔的连通部分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该光学部件的适配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部件和包括该光学部件的适配器,且特别是 涉及一种用于通讯等领域中的光学部件和包括所述光学部件的适配 器。
技术介绍
通常,已经公开了一种光学衰减器,其是由塑料凸缘、第一氧化 锆箍套、第二氧化锆箍套和衰减的光纤组成的(参见日本专利公开文献(公开)No.H10曙39145 (第[0032段到[0034段和图l))。 塑料凸缘具有形成在塑料凸缘的中心部位上的孔。 第一氧化锆箍套被插入塑料凸缘的该孔的一端中。 第二氧化锆箍套被插入塑料凸缘的所述孔的另一端中。 光纤插过装配在塑料凸缘上的第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 为了装配所述光学衰减器,首先,将第一氧化锆箍套压配到塑料凸缘的孔的一端中,并且将第二氧化锆箍套压配到塑料凸缘的孔的另一端中。其次,将光纤插过笫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 然后,利用粘着剂将光纤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上。 最后,对第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的端面进行PC预研磨 (Advanced-PC-polished )。虽然在上述光学衰减器中,通常使用无覆盖的光纤,但是不可能使用镊子来装配光学衰减器,因为光纤可能被镊子损坏。因此,必须直接利用手指来拾起光纤以装配该光纤。然而,很难利用手指拾起光纤,从而不能轻易地将光纤插过笫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此外,当在将光纤插过第 一氧化锆箍套再将其插过第二氧化锆箍套时,光纤发生轴向移动,由此很难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氧化锆箍套来 定位光纤。因此,为了定位光纤,而使光纤产生多次滑动,这有时损 坏了光纤的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已经观察到了所述情况,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部件 和包括该光学部件的适配器,该光学部件在其装配操作期间在作业性 方面有改进,并且可以容易地定位光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部件, 其包括具有孔的连接部件、第一箍套、第二箍套、光纤和涂层部分, 所述第一箍套被插入连接部件的孔的一端中,所述第二箍套被插入连 接部件的孔的另一端中,所述光纤被插入第一和第二箍套中,所述涂以;涂;i部分与第一和第二i套中的至少二个抵接。 a利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光学部件的布置,在光纤上设置涂层部分, 以便可以利用镊子来拾起光纤。此外,光纤的涂层部分容纳在连接部 件的孔中,以便与第一和第二箍套中的至少一个抵接,由此,相对于 第一和第二箍套来定位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光学部件,可以改善光学部件装配期间的 作业性,并且易于定位光纤。优选是,连接部件具有至少一个从孔的中间部分延伸到连接部件 外部空间中的通孔。优选是,孔的中间部分的内径小于孔的相对端部的内径。优选是,在第一和第二箍套朝向涂层部分的相应端部上形成渐缩 部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相互 装配连接的适配器,其包括光学部件和用于容纳光学部件的外壳,所 述光学部件包括具有孔的连接部件、第一箍套、第二箍套、光纤、涂 层部分,所述第一箍套被插入连接部件的孔的一端中,所述第二箍套 被插入连接部件的孔的另一端中,所述光纤被插入第一和第二箍套中,分中,以便涂层部分与第一和第二箍套中的至少一个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适配器,可获得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 明中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图l是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部件的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光学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光学部件的剖视图5是第一箍套被压配到连接部件中的状态下的图4的光学部件 的第一箍套和连接部件的立体图6是在光纤被插过第一箍套之前的状态下的图4的光学部件的 第一箍套和光纤的立体图;和图7是在光纤被插过第二箍套之前的状态下的图4的光学部件的 第二箍套和光纤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显示的优选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l和2,附图标记40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部件的 适配器。适配器40是由外壳20和光学部件1组成的。外壳20具有容纳用于锁定MU连接器(微型组合连接器)(未显 示)的锁定部件21的一端部。外壳20的中心部分容纳分开式套筒支架23,所述分开式套筒支 架用于保持连接MU连接器所必需的分开式套筒22。光学部件1的一 端插入分开式套筒22中。外壳20的另一端形成有装配部分24,该装配部分被装配到LC 连接器(Lucent connector )(未显示)上。参见图3和4,光学部件l是由连接部件3、第一箍套5、第二箍套7和光纤线9组成的。连接部件3具有大致六边形的柱状,并且包括中心孔(孔)31。中 心孔31沿连接部件3的中心轴延伸。中心孔31是由位于中心孔31 的一端上的第一插入部分31a、位于中心孔31另一端上的第二插入部 分31b和位于中心孔31的中间部分上的连通部分31c组成的。连通部 分31c使第一插入部分31a和第二插入部分31b相互连通。第一插入 部分31a的内径等于第二插入部分31b的内径。连通部分31c的内径 小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分31a和31b的内径。因此,在连通部分31c 和第一插入部分31a之间及连通部分31c和第二插入部分31b之间分 别形成了上升表面32和33。此外,连接部件3形成有通孔34。通孔34经过中心孔31的连通 部分31c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一箍套5是大致圆柱形的,并且具有光纤插入孔51。光纤插入 孔51沿第一箍套5的中心线延伸。第一箍套5的一端(朝向涂层部分 的末端)形成有凹形的渐缩部分52,并且另一端形成有凸形的渐缩部 分53。第一箍套5的一端^L插入连接部件3的第一插入部分31a中。 第二箍套7是大致圆柱形的,并且具有光纤插入孔71。光纤插入 孔71沿第二箍套7的中心线延伸。第二箍套7的一端(朝向涂层部分 的末端)形成有凹形的渐缩部分72,并且另一端形成有凸形的渐缩部 分73。第二箍套7的一端被插入连接部件3的第二插入部分31b中。 光纤线9包括光纤91和涂层92。光纤91插过第一箍套5的光纤 插入孔51和第二箍套7的光纤插入孔71。涂层92覆盖光纤线91的大致中间部分。涂层92以夹在第一和第 二箍套5、7之间的方式容纳在连接部件3的中心孔31的连通部分31c 中。在第一和第二箍套5、 7被装配在连接部件3中的状态下,涂层 92的长度大致等于从渐缩部分52的中心部分到渐缩部分72的中心部 分的距离。此外,从涂层92的一端到光纤91的一端面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一箍套5的光纤插入孔51的长度,并且从涂层92的另一端到光 纤91的另一端面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二箍套7的光纤插入孔71的长度。涂层92的外径大于光纤插入孔51、 71的内径。光纤插入孔51 的内径等于光纤插入孔71的内径。其次,将参照图5-7来描述光学部件1的装配顺序。在装配光学部件1之前,预先在预定长度上除去光纤线9的涂层。 此时,光纤线9的中心部分的涂层未被除去而形成预定长度的涂层92。首先,将粘着剂(未显示)注入到第一箍套5的光纤插入孔51 中,然后将第一箍套5的一端压配到连接部件3的中心孔31的笫一插 入部分31a (参见图4和5 )中。其次,经过连接部件3的第二插入部分31b将粘着剂注入到连接 部件3的中心孔31的连通部分31c中。然后,例如利用镊子拾起光纤线9的涂层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部件,包括: 具有孔的连接部件; 第一箍套,其被插入所述连接部件的孔的一端中; 第二箍套,其被插入所述连接部件的孔的另一端中;和 光纤线,其包括光纤和涂层部分,该光纤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箍套中,该涂层部分位于所述光纤的大致中间部分上,并且容纳在所述孔的大致中间部分中,以便所述涂层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箍套中的至少一个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木康孝是枝雄一片木山直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