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9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包括支架和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上端开设有清水出口,沉淀区包括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斜管沉淀层,斜管沉淀层包括蜂窝斜管和隔板,蜂窝斜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沉淀区或下沉淀区连通;下沉淀区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沉淀斗,在污泥沉淀斗下端连接有排污管,下沉淀区内固定有高压布水机构;沉淀区一侧设置有搅拌室,搅拌室内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轴和驱动电机;搅拌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水进口;在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沉淀池进行反清洗时,高压布水机构喷出高压水,沉淀池进行反清洗,避免采用人工方式清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污水沉淀池的反清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增多,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排放。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沉淀、生物处理、加药、二次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其中,沉淀池是污水处理将污水中杂质或泥沙沉淀分离去除的重要设备。沉淀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污水处理的质量。授权公告号为CN2048410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该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折流混合区,所述折流混合区外侧的池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折流混合区通过内侧隔板上的通孔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斜管沉淀层和泥斗;所述斜管沉淀层上部设置有出水区,所述出水区上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出水区上部外侧的池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溢流槽相连通。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在沉淀池的内或斜管内附着,需要对沉淀池进行反清洗,然而该沉淀池未设置清洗装置,采用人工清洗,清洗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污水沉淀池的反清洗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水出口,在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包括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在所述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斜管沉淀层,所述斜管沉淀层包括蜂窝斜管和用于固定所述蜂窝斜管的隔板,所述蜂窝斜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沉淀区或下沉淀区连通;所述下沉淀区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沉淀斗,在所述污泥沉淀斗下端连接有排污管,在所述下沉淀区内固定有高压布水机构;在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置有搅拌室,在所述搅拌室内设置有搅拌叶片和搅拌轴,在所述搅拌室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搅拌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污水流入的污水进口;在所述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下沉淀区与搅拌室的通孔。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的有益效果:污水通过污水进口进入搅拌室后,在搅拌作用下,污水中部分较重的泥沙聚集在搅拌室的内底面上,污水通过通孔进入下沉淀区内,污水在蜂窝斜管内缓慢上升流动,悬浮在污水中悬浮物在上升过程中沉在蜂窝斜管内,并滑入污泥沉淀斗内;清水从上端的清水出口排出,悬浮物在污泥沉淀斗内聚集;当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在沉淀池的内或蜂窝斜管内附着,需要定期对沉淀池进行反清洗时,高压布水机构喷出高压水,蜂窝斜管与沉淀池进行反清洗的同时,有利于污水均匀的进入蜂窝斜管内;避免采用人工方式清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设备维护开资,同时也提高污水沉淀池的反清洗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布水机构包括一端与高压水源连通的主进水管,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的支水管,以及开设在所述支水管上用于喷出高压水的喷水孔。有益效果:主进水管与高压水源连接,使支水管内聚集高压水,并从喷水孔快速喷出,高压水在撞击沉淀池内部的同时扰动沉淀池内的水体,从而实现污水沉淀池的反清洗。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室分为两级,分别为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分别在所述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的上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加药口;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搅拌室与第二搅拌室共有的侧壁上;在所述第二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污水流入下沉淀区的入口,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入口位于通孔的下方。有益效果:将搅拌室分为两级,在第一搅拌室加入PIC混凝剂,搅拌均匀后通过通孔溢流入第二级搅拌室,在第二级搅拌室加入PIM助凝剂,搅拌均匀后通过入口流入下沉淀区;采用两级搅拌,分别加入PIC混凝剂和PIM助凝剂,有利于污水分别与PIC混凝剂和PIM助凝剂混合均匀;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室的内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排污口。有益效果:在第一搅拌室的内底面设置凹槽,有利于搅拌过程中部分质量较大的杂质在搅拌室内底面聚集和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斜管分为两组,两组关于所述斜管沉淀层的中心面对称,所述蜂窝斜管的轴向与竖直方向成60°夹角。有益效果:将蜂窝斜管的轴向与竖直方向设置成60°夹角,使污水在蜂窝斜管内缓慢上升同时,使蜂窝斜管保持一定斜度,有利于悬浮物沉淀滑入下沉淀区下端的污泥沉淀斗内。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上端部的周向上设置有环形溢流槽,所述环形溢流槽的外侧侧壁为所述池体的侧壁,所述环形溢流槽的内侧侧壁为锯齿状侧壁。有益效果:设置环形溢流槽,用于收集从上沉淀区的上端面溢出的清水,将环形溢流槽的内侧侧壁设置成锯齿状侧壁,锯齿状侧壁对流出的清水具有一定的避渣作用,减少悬浮在水面的杂质随水流入环形溢流槽内。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泵和电动蝶阀。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抽污泵和电动蝶阀,有利于污泥沉淀斗内的污泥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的实施例的环形溢流槽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架,2-池体,3-清水出口,4-第一搅拌室,5-污水进口,6-通孔,7-驱动电机,8-搅拌轴,9-搅拌叶片,10-凹槽,11-排污口,12-第二搅拌室,13-入口,14-下沉淀区,15-上沉淀区,16-蜂窝斜管,17-隔板,18-污泥沉淀斗,19-排污管,20-电动蝶阀,21-排污泵,22-高压布水机构,23-主进水管,24-支水管,25-喷水孔,26-环形溢流槽,27-外侧侧壁,28-内侧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池体2,在池体2的上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清水流出的清水出口3,在池体2内设置有沉淀区和设置在沉淀区一侧的搅拌室,在搅拌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污水流入的污水进口5,在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区与搅拌室的通孔6。沉淀区包括上沉淀区15、下沉淀区14,以及用于分隔上沉淀区15和下沉淀区14的斜管沉淀层。在下沉淀区14内固定有高压布水机构22,在下沉淀区14的下端固定有污泥沉淀斗18,高压布水机构22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污泥沉淀斗18的上方。其中,斜管沉淀层包括蜂窝斜管16和用于固定蜂窝斜管16的隔板17,隔板17四周密封固定在池体2的侧壁上;蜂窝斜管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沉淀区15或下沉淀区1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蜂窝斜管16分为两组,两组关于斜管沉淀层的中心面对称,蜂窝斜管16的轴向与竖直方向成60°夹角;将蜂窝斜管16的轴向与竖直方向设置成60°夹角,使污水在蜂窝斜管16内缓慢上升同时,使蜂窝斜管16保持一定斜度,有利于悬浮物滑入下沉淀区14下端的污泥沉淀斗18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蜂窝斜管为一组,倾斜设置在隔板上;在满足悬浮物沉淀滑入下沉淀区下端的污泥沉淀斗内的前提条件下,蜂窝斜管的轴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水出口,在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包括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在所述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斜管沉淀层,所述斜管沉淀层包括蜂窝斜管和用于固定所述蜂窝斜管的隔板,所述蜂窝斜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沉淀区或下沉淀区连通;所述下沉淀区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沉淀斗,在所述污泥沉淀斗下端连接有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沉淀区内固定有高压布水机构;在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置有搅拌室,在所述搅拌室内设置有搅拌叶片和搅拌轴,在所述搅拌室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搅拌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污水流入的污水进口;在所述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下沉淀区与搅拌室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上端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水出口,在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包括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在所述上沉淀区和下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斜管沉淀层,所述斜管沉淀层包括蜂窝斜管和用于固定所述蜂窝斜管的隔板,所述蜂窝斜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沉淀区或下沉淀区连通;所述下沉淀区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沉淀斗,在所述污泥沉淀斗下端连接有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沉淀区内固定有高压布水机构;在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置有搅拌室,在所述搅拌室内设置有搅拌叶片和搅拌轴,在所述搅拌室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所述搅拌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污水流入的污水进口;在所述搅拌室与沉淀区共有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下沉淀区与搅拌室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布水机构包括一端与高压水源连通的主进水管,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管连通的支水管,以及开设在所述支水管上用于喷出高压水的喷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刘国学王兴生畅宾平李印召宋虎高建伟王二平周跃辉于明张力元丁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京宝焦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