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4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和支撑管,引流管包括引流管Ⅰ、引流管Ⅱ、引流管Ⅲ和引流管Ⅳ;引流管Ⅰ内设有通道Ⅰ,引流管Ⅱ被附头端球囊,内设通道Ⅱ和通道Ⅲ;引流管Ⅲ内设通道Ⅳ、通道Ⅴ、通道Ⅵ、通道Ⅶ和通道Ⅷ;引流管Ⅲ外壁套接有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引流管Ⅳ内设通道Ⅸ、通道Ⅹ、通道Ⅺ、通道Ⅻ和通道ⅩIII;引流管Ⅳ上设有连接头Ⅰ、连接头Ⅱ、连接头Ⅲ、连接头Ⅳ和连接头Ⅴ;支撑管尾端与连接头Ⅴ相连;支撑管插入连接头Ⅴ内的通道并贯穿出通道Ⅰ。采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尿道狭窄进行扩张及尿液的方案,可增加狭窄扩张范围,减少引流管更换次数,缩短病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微创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为用于尿道狭窄扩张及尿液引流的微创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尿管是临床常见的医疗器械,经由尿道外口置入到膀胱内,将尿液引流至体外,主要作用是准确记录尿量,便于引流及冲洗等,在临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应用的导尿管材质主要有硅胶、橡胶、EVA、PVC等,其管体较软。对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肿瘤以及尿道损伤等病症患者,由于尿道的内径、走行和弯曲度发生变化。常规留置尿管过程中阻力较大,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而暴力插管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容易引起二次尿道损伤,如假道、出血、穿孔等,进而加重了尿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了尿道的愈合,甚至导致复杂性的尿道损伤及狭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上概述患者,为了增加留置尿管的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引流管。而现有的导尿管多采取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管体,侧面开口与导尿管腔相通,在置入导丝时,导丝通过管腔由导尿管的侧面开口引出,尿管头端与导丝不平行,造成引导困难及留置尿管失败。即使能置入小号的尿管,但是其引流效果较差,拔除后容易再次发生尿潴留。为了保持自主排尿的顺畅,对于上述患者往往需要就进行尿道扩张。目前采取的常规方法是以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多采取从小号到大号多型号多次扩张尿道,再插入较粗的尿管进行较长时间的支撑,以促进损伤黏膜的愈合,但是此种操作时间较长,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金属尿道扩张器导尿时不便保留,粗的导尿管依然难以插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目前采取的常规方法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操作时间较长,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金属尿道扩张器导尿时不便保留,粗的导尿管依然难以插入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本技术对尿道狭窄进行扩张及尿液的方案,主要利用引流管硬度大于常规尿管,管径较细,头端成锥形,内置支撑管,容易通过狭窄;引流管前端的头端球囊,防止引流管移位;采取多球囊设计,增大了狭窄扩张的范围,减少了更换引流管的次数,缩短病程;多球囊采取套叠方式固定,由里到外逐渐充盈每个球囊,可实现尿道的逐级扩张,痛苦小,不会引起尿道黏膜的撕裂及瘢痕修复所致二次狭窄的发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和支撑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从头至尾依次相互连接的引流管Ⅰ、引流管Ⅱ、引流管Ⅲ和引流管Ⅳ;所述引流管Ⅰ呈锥形,为单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Ⅰ;所述引流管Ⅰ上设有两个椭圆形侧孔,两个所述侧孔均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用于排放尿液;所述引流管Ⅱ为双通道引流管,被附头端球囊,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连通的通道Ⅱ和与所述头端球囊相连通的通道Ⅲ,所述通道Ⅲ的近端为盲端;所述被附头端球囊是指所述引流管Ⅱ外壁上套接头端球囊;所述引流管Ⅲ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连通的通道Ⅳ、通道Ⅴ、通道Ⅵ、通道Ⅶ和与所述通道Ⅲ连通的通道Ⅷ,所述通道Ⅴ、通道Ⅵ和通道Ⅶ的头端为盲端;所述引流管Ⅲ的外壁呈凹形,从内至外依次套接有套叠的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所述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的两端均呈锥形,中部本体呈柱形;所述引流管Ⅲ的管壁上设有通过孔Ⅰ、通过孔Ⅱ和通过孔Ⅲ,分别与所述通道Ⅴ、通道Ⅵ和通道Ⅶ相连通,所述通道Ⅴ、通道Ⅵ和通道Ⅶ的头端分别与所述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相连通;所述引流管Ⅳ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Ⅸ、通道Ⅹ、通道Ⅺ、通道Ⅻ和通道ⅩIII,所述通道Ⅸ与所述通道Ⅳ相连通,所述通道ⅩIII与所述通道Ⅷ相连通,所述通道Ⅹ、通道Ⅺ和通道Ⅻ分别与所述通道Ⅴ、通道Ⅵ和通道Ⅶ相连通;所述通道Ⅹ、通道Ⅺ、通道Ⅻ和通道ⅩIII的尾端为盲端;所述引流管Ⅳ的管壁上设有单通道连接头Ⅰ、连接头Ⅱ、连接头Ⅲ和连接头Ⅳ,分别与所述通道Ⅹ、通道Ⅺ、通道Ⅻ和通道ⅩIII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引流管Ⅳ的底端中部设有与所述通道Ⅸ连通的连接头Ⅴ;所述连接头Ⅰ、连接头Ⅱ、连接头Ⅲ、连接头Ⅳ和连接头Ⅴ表面均设有单通道阀门,外壁表面设有螺旋凹槽;所述支撑管的头端两侧设有阻力块,所述阻力块与所述通道Ⅰ的内壁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为单通道金属管,本体呈柱形,尾端设有单通道连接帽,所述连接帽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Ⅰ,所述螺旋凹槽Ⅰ与所述连接头Ⅴ外壁的螺旋凹槽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的本体插入所述连接头Ⅴ内的通道并贯穿出所述通道Ⅰ。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40cm,管径为8-12Fr。进一步地,所述头端球囊充盈时的最大直径为2cm,所述头端球囊充盈后呈椭圆形;所述头端球囊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金属环Ⅰ和金属环Ⅱ与所述引流管Ⅱ管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球囊Ⅰ的长度为35cm,所述球囊Ⅱ比所述球囊Ⅰ长1cm,所述球囊Ⅲ比所述球囊Ⅱ长1cm;所述球囊Ⅰ、所述球囊Ⅱ和所述球囊Ⅲ的扩张直径分别为12Fr、14Fr和16Fr,或18Fr、20Fr和22Fr,或24Fr、26Fr和28Fr;所述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的头端齐平,均通过金属环Ⅲ与所述引流管Ⅲ管壁固定;所述球囊Ⅰ、球囊Ⅱ和球囊Ⅲ的尾端分别通过金属环Ⅳ、金属环Ⅴ和金属环Ⅵ与所述引流管Ⅲ管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Ⅰ连接注射器或压力泵,注入含造影剂生理盐水充盈所述头端球囊;所述连接头Ⅱ连接注射器或压力泵,逐渐注入含造影剂生理盐水,缓慢充盈球囊Ⅰ扩张尿道;所述连接头Ⅲ和所述连接头Ⅳ连接注射器或压力泵,逐渐注入含造影剂生理盐水,缓慢充盈球囊Ⅱ和球囊Ⅲ,使用更大直径的所述球囊Ⅱ和球囊Ⅲ扩张尿道;所述连接头Ⅴ连接引流袋引流尿液。上述所述盲端是指注水和注气通道的头端呈L型,通过侧壁孔与球囊腔相连。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可以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到尿道内,操作更为简单,不会引起尿道的二次损伤。2、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硬度大于常规尿管,管径较细,头端成锥形,内置支撑管,容易通过狭窄。3、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头端球囊具有防止引流管移位的作用。4、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采取多球囊设计,增大了狭窄扩张的范围,减少了更换引流管的次数,缩短病程。5、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多球囊采取套叠方式固定,由里到外逐渐充盈每个球囊,可实现尿道的逐级扩张,痛苦小,不会引起尿道黏膜的撕裂及瘢痕修复所致二次狭窄的发生。5、本技术提供的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每个球囊有固定的直径,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达到扩张直径,对压力要求小,操作简单,且制作成本低。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采取的常规方法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操作时间较长,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金属尿道扩张器导尿时不便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支撑管(5),所述引流管包括从头至尾依次相互连接的引流管Ⅰ(1)、引流管Ⅱ(2)、引流管Ⅲ(3)和引流管Ⅳ(4);/n所述引流管Ⅰ(1)呈锥形,为单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Ⅰ(11);所述引流管Ⅰ(1)上设有两个椭圆形侧孔(12),两个所述侧孔(12)均与所述通道Ⅰ(11)相连通,用于排放尿液;/n所述引流管Ⅱ(2)为双通道引流管,被附头端球囊(21),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11)连通的通道Ⅱ(22)和与所述头端球囊(21)相连通的通道Ⅲ(23),所述通道Ⅲ(23)的近端为盲端;/n所述引流管Ⅲ(3)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22)连通的通道Ⅳ(31)、通道Ⅴ(32)、通道Ⅵ(33)、通道Ⅶ(34)和与所述通道Ⅲ(23)连通的通道Ⅷ(35),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的头端为盲端;/n所述引流管Ⅲ(3)的外壁呈凹形,从内至外依次套接有套叠的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所述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的两端均呈锥形,中部本体呈柱形;/n所述引流管Ⅲ(3)的管壁上设有通过孔Ⅰ、通过孔Ⅱ和通过孔Ⅲ,分别与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相连通,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的头端分别与所述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相连通;/n所述引流管Ⅳ(4)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Ⅸ(41)、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所述通道Ⅸ(41)与所述通道Ⅳ(31)相连通,所述通道ⅩIII(45)与所述通道Ⅷ(35)相连通,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和通道Ⅻ(44)分别与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相连通;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的尾端为盲端;/n所述引流管Ⅳ(4)的管壁上设有单通道连接头Ⅰ(46)、连接头Ⅱ(47)、连接头Ⅲ(48)和连接头Ⅳ(49),分别与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引流管Ⅳ(4)的底端中部设有与所述通道Ⅸ(41)连通的连接头Ⅴ(410);/n所述连接头Ⅰ(46)、连接头Ⅱ(47)、连接头Ⅲ(48)、连接头Ⅳ(49)和连接头Ⅴ(410)表面均设有单通道阀门,外壁表面设有螺旋凹槽;/n所述支撑管(5)的头端两侧设有阻力块,所述阻力块与所述通道Ⅰ(11)的内壁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5)为单通道金属管,本体呈柱形,尾端设有单通道连接帽,所述连接帽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Ⅰ,所述螺旋凹槽Ⅰ与所述连接头Ⅴ(410)外壁的螺旋凹槽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5)的本体插入所述连接头Ⅴ(410)内的通道并贯穿出所述通道Ⅰ(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球囊的多级尿道狭窄扩张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支撑管(5),所述引流管包括从头至尾依次相互连接的引流管Ⅰ(1)、引流管Ⅱ(2)、引流管Ⅲ(3)和引流管Ⅳ(4);
所述引流管Ⅰ(1)呈锥形,为单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Ⅰ(11);所述引流管Ⅰ(1)上设有两个椭圆形侧孔(12),两个所述侧孔(12)均与所述通道Ⅰ(11)相连通,用于排放尿液;
所述引流管Ⅱ(2)为双通道引流管,被附头端球囊(21),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11)连通的通道Ⅱ(22)和与所述头端球囊(21)相连通的通道Ⅲ(23),所述通道Ⅲ(23)的近端为盲端;
所述引流管Ⅲ(3)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22)连通的通道Ⅳ(31)、通道Ⅴ(32)、通道Ⅵ(33)、通道Ⅶ(34)和与所述通道Ⅲ(23)连通的通道Ⅷ(35),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的头端为盲端;
所述引流管Ⅲ(3)的外壁呈凹形,从内至外依次套接有套叠的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所述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的两端均呈锥形,中部本体呈柱形;
所述引流管Ⅲ(3)的管壁上设有通过孔Ⅰ、通过孔Ⅱ和通过孔Ⅲ,分别与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相连通,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的头端分别与所述球囊Ⅰ(36)、球囊Ⅱ(37)和球囊Ⅲ(38)相连通;
所述引流管Ⅳ(4)为五通道引流管,内设有通道Ⅸ(41)、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所述通道Ⅸ(41)与所述通道Ⅳ(31)相连通,所述通道ⅩIII(45)与所述通道Ⅷ(35)相连通,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和通道Ⅻ(44)分别与所述通道Ⅴ(32)、通道Ⅵ(33)和通道Ⅶ(34)相连通;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的尾端为盲端;
所述引流管Ⅳ(4)的管壁上设有单通道连接头Ⅰ(46)、连接头Ⅱ(47)、连接头Ⅲ(48)和连接头Ⅳ(49),分别与所述通道Ⅹ(42)、通道Ⅺ(43)、通道Ⅻ(44)和通道ⅩIII(45)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引流管Ⅳ(4)的底端中部设有与所述通道Ⅸ(41)连通的连接头Ⅴ(410);
所述连接头Ⅰ(46)、连接头Ⅱ(47)、连接头Ⅲ(48)、连接头Ⅳ(49)和连接头Ⅴ(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秀珍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