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婷婷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4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双层管体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所述管体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贲门气囊;所述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输气管b,所述输气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所述输气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知,通过向食管气囊充气,将食管吻合口处撑起,有利于吻合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复发;同时利用贲门气囊卡住贲门口,防止胃液反流或胃管因移动、脱落、牵拉摩擦引起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
技术介绍
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可以单独形式存在,但联合畸形较多见,约占食管和气管畸形的85%,是新生儿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并常合并胸肺部畸形和其他各种畸形。据统计,其发病率占活产儿的1/4000~1/3000,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比例1.4:1。其中手术并发症表现为:食管吻合口瘘(10%~15%)或狭窄(5%~10%)、食管气管瘘复发10%、胃食管反流(40%~70%)、气管软化(25%),导致气管阻塞等。患儿术中均需置入胃管,一方面对吻合口的愈合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引流胃液,术后如果胃管没有妥善固定,患儿哭闹致使胃管移动、脱落,进而牵拉摩擦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气管软化,一旦导管滑脱后,不可再次置入,从而引起术后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愈后效果,同时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患儿术后胃管因移动、脱落、牵拉摩擦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术后没有与食管内壁统一直径的支撑胃管,贲门没有气囊压迫,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包括双层管体,所述管体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所述管体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贲门气囊;所述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输气管b,所述输气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所述输气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食管气囊与贲门气囊均未充气时,其均呈干瘪状,表皮均贴合于管体外壁上;当食管气囊与贲门气囊充气时,食管气囊呈圆柱状,贲门气囊呈圆台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食管气囊充气时的外径等于食管内壁内径,所述贲门气囊充气时的外径大于贲门口内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体右侧内外壁之间设有测压管a、测压管b,所述测压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测压表A;所述测压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测压表B。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与测压表A连通的测压管a上设有三通阀A,所述三通阀A左进口与右出口均连通于测压管a,且上出口设有气阀盖C;与测压表B连通的测压管b上设有三通阀B,所述三通阀B左进口与右出口均连通于测压管b,且上出口设有气阀盖D。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所述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的输气管a、输气管b均呈竖直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所述管体右侧内外壁之间的测压管a、测压管b均呈竖直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胃管侧孔位于贲门气囊下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体、食管气囊、贲门气囊上均设有显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管体采用双层结构,且输气管a、输气管b位于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测压管a、测压管b位于管体右侧内外壁之间,这样避免通过管体引流时,造成管体内部通道狭窄的问题发生。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输气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通过向食管气囊充气,将食管吻合口处撑起,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同时,食管气囊充气时的外径等于食管内壁内径,防止吻合口狭窄。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输气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通过向贲门气囊充气,贲门气囊充气时的外径大于贲门口内径,使得贲门气囊堵住贲门口,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对食管吻合口浸泡和腐蚀,发生吻合口并发症的问题;同时,通过充气时的贲门气囊固定好胃管,防止患儿哭闹致使胃管移动、脱落,进而牵拉摩擦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胃管,测压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测压表A,通过测压表A对食管气囊中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一是防止食管气囊中气体压力过大,吻合口被撑开引起吻合口瘘的发生,二是防止食管气囊中气体压力过小,吻合口愈合发生狭窄的问题发生。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胃管,测压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测压表B,通过测压表B对贲门气囊中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患儿贲门口的大小进行适时调整,将贲门口堵住,防止各种反流的胃内容物对食管吻合口浸泡和腐蚀,造成术后并发症的问题。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与测压表A连通的测压管a上设有三通阀A,所述三通阀A左进口与右出口均连通于测压管a,且上出口设有气阀盖C,当测压表A数值偏大时,打开气阀盖C适时减压,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吻合口瘘;与测压表B连通的测压管b上设有三通阀B,所述三通阀B左进口与右出口均连通于测压管b,且上出口设有气阀盖D,当测压表B数值过大时,打开气阀盖D适时减压,防止压力过大,致使患儿胃一直处于膨胀状态。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胃管,位于所述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的输气管a、输气管b均呈竖直状,位于所述管体右侧内外壁之间的测压管a、测压管b均呈竖直状,整体管道整齐划一,这样便于气体的充入,防止管道交错杂糅在一起,造成管道闭塞。八、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管体、食管气囊、贲门气囊上均设有显影线,通过观察以便调整管体、食管气囊、贲门气囊的位置,进而使得患儿得到精准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半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A-A结构截面图(图中食管气囊、贲门气囊为干瘪时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A-A结构截面图(图中食管气囊、贲门气囊为充气时状态)。图4为本技术的三通阀A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三通阀B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管体(1),所述管体(1)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2),所述管体(1)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3)、贲门气囊(4);/n所述管体(1)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31)、输气管b(32),所述输气管a(3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33);/n所述输气管b(32)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4),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管体(1),所述管体(1)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2),所述管体(1)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3)、贲门气囊(4);
所述管体(1)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31)、输气管b(32),所述输气管a(3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33);
所述输气管b(32)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4),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当食管气囊(3)与贲门气囊(4)均未充气时,其均呈干瘪状,表皮均贴合于管体(1)外壁上;
当食管气囊(3)与贲门气囊(4)充气时,食管气囊(3)呈圆柱状,贲门气囊(4)呈圆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管气囊(3)充气时的外径等于食管内壁内径,所述贲门气囊(4)充气时的外径大于贲门口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右侧内外壁之间设有测压管a(41)、测压管b(42),所述测压管a(4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婷王亚娟刘娟曹佳佳张益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婷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