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婷婷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4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双层管体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所述管体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贲门气囊;所述管体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输气管b,所述输气管a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所述输气管b底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顶端穿过管体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知,通过向食管气囊充气,将食管吻合口处撑起,有利于吻合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复发;同时利用贲门气囊卡住贲门口,防止胃液反流或胃管因移动、脱落、牵拉摩擦引起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
技术介绍
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可以单独形式存在,但联合畸形较多见,约占食管和气管畸形的85%,是新生儿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并常合并胸肺部畸形和其他各种畸形。据统计,其发病率占活产儿的1/4000~1/3000,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比例1.4:1。其中手术并发症表现为:食管吻合口瘘(10%~15%)或狭窄(5%~10%)、食管气管瘘复发10%、胃食管反流(40%~70%)、气管软化(25%),导致气管阻塞等。患儿术中均需置入胃管,一方面对吻合口的愈合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引流胃液,术后如果胃管没有妥善固定,患儿哭闹致使胃管移动、脱落,进而牵拉摩擦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气管软化,一旦导管滑脱后,不可再次置入,从而引起术后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愈后效果,同时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管体(1),所述管体(1)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2),所述管体(1)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3)、贲门气囊(4);/n所述管体(1)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31)、输气管b(32),所述输气管a(3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33);/n所述输气管b(32)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4),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管体(1),所述管体(1)底部外周侧设有多个胃管侧孔(2),所述管体(1)外周表面中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管气囊(3)、贲门气囊(4);
所述管体(1)左侧内外壁之间设有输气管a(31)、输气管b(32),所述输气管a(3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M(33);
所述输气管b(32)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贲门气囊(4),顶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充气阀N(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当食管气囊(3)与贲门气囊(4)均未充气时,其均呈干瘪状,表皮均贴合于管体(1)外壁上;
当食管气囊(3)与贲门气囊(4)充气时,食管气囊(3)呈圆柱状,贲门气囊(4)呈圆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管气囊(3)充气时的外径等于食管内壁内径,所述贲门气囊(4)充气时的外径大于贲门口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右侧内外壁之间设有测压管a(41)、测压管b(42),所述测压管a(41)底端穿过管体(1)外壁连通于食管气囊(3),顶端穿过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婷王亚娟刘娟曹佳佳张益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婷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