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包括充气管、电子压力表和蜂鸣器,所述充气管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充气管插接,所述连接管上端设置有所述电子压力表,所述电子压力表与所述连接管插接,所述电子压力表一侧设置有所述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电子压力表电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子压力表和蜂鸣器,可实时检测气囊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一定值时便会触发蜂鸣器响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装置,提高装置实用性,通过设置固定外管,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气囊常常会漏气而失去固定作用,而由于气囊在人体内部使医护人员不容易发现,无法及时更换,降低装置实用性,此外,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尿管为软管,而患者在睡觉时翻身容易造成导尿管弯曲,进而使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容易造成感染,降低装置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解决了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气囊常常会漏气而失去固定作用,而由于气囊在人体内部使医护人员不容易发现,无法及时更换,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尿管为软管,而患者在睡觉时翻身容易造成导尿管弯曲,进而使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容易造成感染,降低装置功能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包括充气管、电子压力表和蜂鸣器,所述充气管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充气管插接,所述连接管上端设置有所述电子压力表,所述电子压力表与所述连接管插接,所述电子压力表一侧设置有所述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电子压力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一侧设置有气柄,所述气柄与所述充气管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所述气柄可为所述气囊充气。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另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囊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可将所述导尿管固定在患者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下外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套筒粘接,所述套筒贯穿于所述气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可将所述充气管以及所述导尿管置于一体,无需在穿插另外一条管路为所述气囊充气。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贯穿有导尿管,所述导尿管与所述套筒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尿管可将尿液导出。进一步的,所述导尿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导尿管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阀只能允许尿液从患者体内往外流,防止所述导尿管中的尿液再返回到膀胱内。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一侧设置有固定外管,所述固定外管与所述套筒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导尿管贯穿于所述固定外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外管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气囊常常会漏气而失去固定作用,而由于气囊在人体内部使医护人员不容易发现,无法及时更换,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子压力表和蜂鸣器,可实时检测气囊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一定值时便会触发蜂鸣器响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装置,提高装置实用性;2、为解决现有的留置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尿管为软管,而患者在睡觉时翻身容易造成导尿管弯曲,进而使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容易造成感染,降低装置功能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外管,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导尿管;2、气囊;3、套筒;4、充气管;5、电子压力表;6、连接管;7、气柄;8、固定外管;9、单向阀;10、蜂鸣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包括充气管4、电子压力表5和蜂鸣器10,充气管4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与充气管4插接,连接管6上端设置有电子压力表5,电子压力表5与连接管6插接,电子压力表5一侧设置有蜂鸣器10,蜂鸣器10与电子压力表5电连接,充气管4一侧设置有气柄7,气柄7与充气管4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按压气柄7可为气囊2充气,充气管4另一侧设置有气囊2,充气管4与气囊2插接,气囊2可将导尿管1固定在患者体内,充气管4下外侧设置有套筒3,充气管4与套筒3粘接,套筒3贯穿于气囊2,套筒3可将充气管4以及导尿管1置于一体,无需在穿插另外一条管路为气囊2充气,套筒3内贯穿有导尿管1,导尿管1与套筒3粘接,导尿管1可将尿液导出,导尿管1内设置有单向阀9,单向阀9与导尿管1粘,单向阀9只能允许尿液从患者体内往外流,防止导尿管1中的尿液再返回到膀胱内,套筒3一侧设置有固定外管8,固定外管8与套筒3通过螺钉连接,导尿管1贯穿于固定外管8,固定外管8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1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充气管4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与充气管4插接,连接管6上端设置有电子压力表5,电子压力表5与连接管6插接,电子压力表5一侧设置有蜂鸣器10,蜂鸣器10与电子压力表5电连接,电子压力表5可实时检测气囊2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一定值时便会触发蜂鸣器10响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装置,提高装置实用性。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筒3一侧设置有固定外管8,固定外管8与套筒3通过螺钉连接,导尿管1贯穿于固定外管8,固定外管8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1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导尿管1导入患者体内,然后按压气柄7可为气囊2充气,使气囊2将导尿管1固定在患者体内,套筒3可将充气管4以及导尿管1置于一体,无需在穿插另外一条管路为气囊2充气,电子压力表5可实时检测气囊2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一定值时便会触发蜂鸣器10响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装置,提高装置实用性,单向阀9只能允许尿液从患者体内往外流,防止导尿管1中的尿液再返回到膀胱内,,固定外管8可防止患者在睡觉时翻身造成导尿管1弯曲,同时使尿液顺利排出,不会造成感染,提高装置功能性。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4)、电子压力表(5)和蜂鸣器(10),所述充气管(4)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充气管(4)插接,所述连接管(6)上端设置有所述电子压力表(5),所述电子压力表(5)与所述连接管(6)插接,所述电子压力表(5)一侧设置有所述蜂鸣器(10),所述蜂鸣器(10)与所述电子压力表(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4)、电子压力表(5)和蜂鸣器(10),所述充气管(4)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充气管(4)插接,所述连接管(6)上端设置有所述电子压力表(5),所述电子压力表(5)与所述连接管(6)插接,所述电子压力表(5)一侧设置有所述蜂鸣器(10),所述蜂鸣器(10)与所述电子压力表(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4)一侧设置有气柄(7),所述气柄(7)与所述充气管(4)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4)另一侧设置有气囊(2),所述充气管(4)与所述气囊(2)插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杰,李超然,刘元信,蒋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秦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