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28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技术领域,提供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包括机架(12),机架(12)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装置(4)和可变加载装置(10),所述驱动装置(4)上设有前被试件,所述可变加载装置(10)上设有操纵链条(9),所述操纵链条(9)上连接有后被试件,所述前被试件和后被试件分别穿过前导向机构(5)和后导向机构后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试验平台按尾桨操纵钢索在直升机上的布置走向,1:1等比例复现试验件在直升机上的安装方式、运动轨迹和工作状态,从而可精确计算试验件装机使用的寿命,最大限度的确保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安全使用寿命,降低超寿命使用风险;此外,可同时实现8根成品尾桨操纵钢索同台试验,提高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
,涉及一种钢索疲劳试验平台,特别是涉及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是用于验证米-17系列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弯曲疲劳性能的专用设备。目前现有的钢索疲劳试验设备主要集中于电梯、起重机以及矿山等领域使用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试验,如中国专利ZL200810032469.3公开了一种电梯用钢丝绳弯曲疲劳状态试验机,通过拽引轮、张紧轮和多个导向轮实现电梯内钢丝绳正向和反向组合弯曲状态模拟;中国专利ZL201010602411.X公开了一种钢丝绳变载荷弯曲疲劳试验机,通过驱动装置和交变载荷电液伺服系统实现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测定。此类试验设备的试验原理均采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一定弧度,主动轮拖动钢丝绳沿规定直径的导向轮往复运动;试验载荷通过动滑轮作用于钢丝绳上,以此测定钢丝绳的断丝时机以及力学性能,所不同的主要是试验设备的结构形式和加载方法。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疲劳试验技术方案虽然已包含恒定载荷试验和交变载荷试验,但其设计原理和状态模拟并未考虑到米-17系列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的特殊使用工况,如钢索预紧张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钢索同时存在拉弯交变载荷和扭转载荷、钢索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差异以及润滑条件等;因此,其疲劳试验结果并不能准确判定米-17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疲劳试验的疲劳试验结果不能准确判定米-17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装置和可变加载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设有前被试件,所述可变加载装置上设有操纵链条,所述操纵链条上连接有后被试件,所述前被试件和后被试件分别穿过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后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前被试件包括4根并排设置的前被试钢索,所述后被试件包括后上右钢索、后上左钢索、后下右钢索及后下左钢索四根钢索,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分别与后上右钢索、后上左钢索、后下右钢索及后下左钢索之间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导向机构包括4件并排设置的滑轮,所述滑轮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架上,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分别穿过4件滑轮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连接。优选的,所述后导向机构包括后上导向机构和后下导向机构,所述后上导向机构和后下导向机构均包括2件滑轮,所述后上导向机构中的2件滑轮通过螺栓并排安装于支座上方,所述后下导向机构中的2件滑轮通过螺栓并排安装于支座下方,所述后上右钢索和后上左钢索穿过后上导向机构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连接,所述后下右钢索和后下左钢索穿过后下导向机构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安装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架固定于机架上,驱动装置安装架上固定有扇形盘安装座,所述扇形盘安装座上可转动连接有扇形盘,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设置于扇形盘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架底部设有伺服电动缸,所述伺服电动缸的输出轴端部连接有摇臂,所述摇臂的另一端连接有拉杆,拉杆的另一端端部与扇形盘侧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关于扇形盘的轴向偏置设置,所述前导向机构关于扇形盘的轴向向下偏置,所述后导向机构关于扇形盘的轴向向上偏置。优选的,所述可变加载装置通过加载装置安装架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可变加载装置包括恒定加载机构和无级调节机构。优选的,所述恒定加载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支撑架连接线的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中部连接有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所述转轴通过加载装置支座安装于加载装置安装架上,所述加载装置上方设有锁紧拉杆,锁紧拉杆的一端端部贯穿支撑架后连接有电磁开关。优选的,所述无级调节机构包括行星轮和凸轮,所述行星轮和凸轮均连接于转轴上,所述行星轮和凸轮分别位于加载装置两侧,所述操纵链条设置于行星轮上,所述无级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设置于锁紧拉杆与加载装置之间,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端部与支撑架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外套设有保持架,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侧支撑架后连接有调节压盘,所述调节压盘与支撑架相对的一侧设有与调节压盘相接触的调节摇臂,所述调节压盘的另一侧与锁紧拉杆的端部之间设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摇臂下方设有与调节摇臂相接触的联动摇臂,所述联动摇臂外侧设有与联动摇臂相接触的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架后与凸轮相接触。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试验平台按尾桨操纵钢索在直升机上的布置走向,1:1等比例复现试验件在直升机上的安装方式、运动轨迹和工作状态,从而可精确计算试验件装机使用的寿命,最大限度的确保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安全使用寿命,降低超寿命使用风险。2、本专利技术中,试验平台可同时实现8根成品尾桨操纵钢索同台试验,提高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显示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可变加载装置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可变加载装置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可变加载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可变加载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驱动装置安装架,2-扇形盘安装座,3-扇形盘,4-驱动装置,4.1-伺服电动缸,4.2-摇臂,4.3-驱动拉杆,5-前导向机构,5.1-滑轮,6-电阻应变式传感器,7-后上导向机构,8-后下导向机构,9-操纵链条,10-可变加载装置,11-加载装置安装架,11.1-支撑架,11.2-转轴,11.3-加载装置,11.31-加载装置支座,11.4-锁紧拉杆,11.5-电磁开关,11.6-行星轮,11.7-凸轮,11.8-调节螺杆,11.81-复位弹簧,11.82-保持架,11.83-调节压盘,11.84-调节摇臂,11.85-联动摇臂,11.86-调节拉杆,11.87-调节机构支座,11.9-调节弹簧,12-机架,13-前被试钢索,14-后上右钢索,15-后上左钢索,16-后下右钢索,17-后下左钢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包括机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2)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装置(4)和可变加载装置(10),所述驱动装置(4)上设有前被试件,所述可变加载装置(10)上设有操纵链条(9),所述操纵链条(9)上连接有后被试件,所述前被试件和后被试件分别穿过前导向机构(5)和后导向机构后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包括机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2)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装置(4)和可变加载装置(10),所述驱动装置(4)上设有前被试件,所述可变加载装置(10)上设有操纵链条(9),所述操纵链条(9)上连接有后被试件,所述前被试件和后被试件分别穿过前导向机构(5)和后导向机构后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被试件包括4根并排设置的前被试钢索(13),所述后被试件包括后上右钢索(14)、后上左钢索(15)、后下右钢索(16)及后下左钢索(17)四根钢索,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13)分别与后上右钢索(14)、后上左钢索(15)、后下右钢索(16)及后下左钢索(17)之间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机构(5)包括4件并排设置的滑轮(5.1),所述滑轮(5.1)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架上,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13)分别穿过4件滑轮(5.1)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向机构包括后上导向机构(7)和后下导向机构(8),所述后上导向机构(7)和后下导向机构(8)均包括2件滑轮(5.1),所述后上导向机构(7)中的2件滑轮(5.1)通过螺栓并排安装于支座上方,所述后下导向机构(8)中的2件滑轮(5.1)通过螺栓并排安装于支座下方,所述后上右钢索(14)和后上左钢索(15)穿过后上导向机构(7)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连接,所述后下右钢索(16)和后下左钢索(17)穿过后下导向机构(8)后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操纵钢索疲劳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安装架(1),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架(1)固定于机架(12)上,驱动装置安装架(1)上固定有扇形盘安装座(2),所述扇形盘安装座(2)上可转动连接有扇形盘(3),4根所述前被试钢索(13)设置于扇形盘(3)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架(1)底部设有伺服电动缸(4.1),所述伺服电动缸(4.1)的输出轴端部连接有摇臂(4.2),所述摇臂(4.2)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拉杆(4.3),驱动拉杆(4.3)的另一端端部与扇形盘(3)侧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武任艳丽唐超卓伟伟徐德宽梁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国营锦江机器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