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81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1
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其特征在于:专门设计有台阶冲头作为凸模,至少一个减薄环作为凹模,以及罐体变壁厚拉伸工步。该变壁厚拉伸工步属于变薄拉伸,当片材或板材通过至少一次成型拉伸得到杯状拉伸件,然后通过变薄拉伸,特别是采用台阶冲头与至少一个减薄环配合的变壁厚拉伸最终获得中间段壁薄,而一个或两个轴向端部壁厚的变壁厚电池罐罐体。这种变壁厚电池罐罐体一方面可以减少罐体中间段材料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罐体一端或两端的卷封强度。因此很好地解决了电池罐罐体壁厚厚薄带来的用料多少与卷封强度高低之间的矛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体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池包作为整车动力源,其电池包内设有多个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为构成新能源电池系统的最小单元,由正极、负极及电解质等组成,电池单体的外壳为电池罐,多个组装好的电池单体以轴线平行的状态聚集布置在电池包内。电池罐由罐体和罐盖组成。在现有技术中,罐体通常采用冷压工艺加工,成形后的罐体再和罐盖通过焊接的方式加工成一体。但是,经焊接后的电池罐端部,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断裂、接触不良、防爆性能差等问题;另外,焊接的电池罐装配成电池单体后,罐体之间由于焊缝的存在无法紧密排列,导致电池包内空间利用率较低。如果能采用卷封工艺封闭罐体和端盖,则可避免焊接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卷封电池罐罐体的拉伸工艺,而用于其他种类罐体的拉伸工艺,通常只能拉伸出壁厚相同的罐体。因此,在设计卷封封闭电池罐时,需要重视电池罐罐体的壁厚问题:若罐体壁厚过厚,不仅会提高用料成本,还会增加电池包重量,导致整体电池包能量密度下降;若罐体壁厚过薄,则存在卷封过程中罐体端部容易撕裂或在卷封后的使用过程中不牢靠等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制造出一种中间段壁厚较薄(节省材料),而两端处壁厚较厚(提供卷封强度)的变壁厚的电池罐罐体是解决电池罐罐体壁厚问题的最佳方案。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能够加工出既节省材料,又能够提供高可靠性卷封的变壁厚的电池罐罐体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模具及其拉伸工艺,其目的是要解决电池罐罐体壁厚厚薄带来的用料多少与卷封可靠性高低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冲头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其创新在于:所述冲头为台阶冲头,其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上具有一粗杆段,该粗杆段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所述粗杆段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和粗杆段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与细杆段的半径差与锥面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模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模具,该模具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其创新在于:凸模由台阶冲头构成,所述台阶冲头的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上具有一粗杆段,该粗杆段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所述粗杆段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和粗杆段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与细杆段的半径差与锥面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凹模由至少一个减薄环构成,所述减薄环与所述台阶冲头同轴布置;所述减薄环的内径与所述台阶冲头的粗杆段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待减薄罐体壁厚的二倍。上述模具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模具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凹模由至少两个减薄环构成,该至少两个减薄环均与所述台阶冲头同轴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减薄环的内径沿冲压方向依次减小布置。2.上述模具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粗杆段所对应的被减薄环减薄后的减薄件壁厚与该粗杆段直径的比值为1:3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拉伸工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工艺,包括变薄拉伸,该变薄拉伸的次数至少为一次,其创新在于:在变薄拉伸中包含有至少一次针对罐体薄壁段和厚壁段的变壁厚拉伸,该变壁厚拉伸是利用冲压设备通过以下模具来完成:所述模具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凸模由台阶冲头构成,所述台阶冲头的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上具有一粗杆段,该粗杆段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所述粗杆段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和粗杆段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与细杆段的半径差与锥面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凹模由至少一个减薄环构成,所述减薄环与所述台阶冲头同轴布置;所述减薄环的内径与所述台阶冲头的粗杆段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待减薄罐体壁厚的二倍。在所述变壁厚拉伸过程中,所述台阶冲头带动被拉伸件依次穿过各个减薄环,然后脱模得到减薄件。所述减薄件包括与台阶冲头的粗杆段相对应的薄壁段和与台阶冲头的细杆段相对应的厚壁段,该厚壁段位于所述减薄件轴向上的一端或两端,所述薄壁段和厚壁段之间为至少一段锥面或/和曲面过渡。上述拉伸工艺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拉伸工艺方案中,对于电池罐罐体拉伸来说,通常使用片材或板材(比如铝合金板或铝合金片)作为原材料(但也不排除使用铝合金锭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至少一次成型拉伸和至少一次变薄拉伸得到电池罐罐体。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成型拉伸是指被拉伸件由片材变为杯状拉伸件(通常称为“冲杯”)的拉伸工艺过程,成型拉伸也包括改变冲杯直径和冲杯长度的拉伸工艺过程。所述变薄拉伸是指杯状被拉伸件壁厚变薄的拉伸工艺过程,变薄拉伸通常有两种拉伸情况,第一种是只变壁厚,内径不变,外径变小的拉伸工艺过程,第二种是内径变,外径变,壁厚也变的拉伸工艺过程。按照现有技术,要想将一个金属片材拉伸成电池罐罐体的形状理论上至少需要一次成型拉伸和一次变薄拉伸。当出现多次成型拉伸与多次变薄拉伸组合时,变薄拉伸可以与成型拉伸在工艺次序上进行交叉组合,即先进行成型拉伸,接着进行变薄拉伸,再进行成型拉伸,最后进行变薄拉伸。当出现一次成型拉伸与一次或多次变薄拉伸组合时,通常成型拉伸在先进行。当出现多次成型拉伸与一次变薄拉伸组合时,第一次拉伸通常应为成型拉伸,而变薄拉伸可以安排在最后,或者其余成型拉伸之间。实际上成型拉伸和变薄拉伸的排次,除第一次应为成型拉伸而外,剩余的拉伸排次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材料特性,被拉伸的对象形状和尺寸等参数来确认,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变壁厚拉伸是指在一次拉伸过程中,同一被拉伸件壁厚出现不同厚度变化的拉伸工艺过程。比如在本专利技术中,被拉伸的电池罐罐体的中间段壁厚较薄,而两端或者一端处壁厚相对较厚。变壁厚拉伸从拉伸工艺的角度看应属于变薄拉伸中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创新在于变薄拉伸中的变壁厚拉伸,而成型拉伸对于电池罐罐体拉伸来説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因此在专利技术拉伸工艺技术方案描述现有技术时,仅提到变薄拉伸,而未提及成型拉伸,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也是专利法规定台允许表达方式。2.上述拉伸工艺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凹模由至少两个减薄环构成,该至少两个减薄环均与所述台阶冲头同轴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减薄环的内径沿冲压方向依次减小布置。两个减薄环实际上在一个拉个动作中实现了二次拉伸过程,与一个减薄环相比不容易造成拉伸断裂,提高了拉伸的良品率。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几个减薄环可以根据电池罐罐体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材料厚薄以及良品率控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3.上述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为台阶冲头(10),其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10)上具有一粗杆段(12),该粗杆段(12)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11),所述粗杆段(12)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11)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11)和粗杆段(12)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13)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12)与细杆段(11)的半径差与锥面(13)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为台阶冲头(10),其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10)上具有一粗杆段(12),该粗杆段(12)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11),所述粗杆段(12)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11)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11)和粗杆段(12)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13)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12)与细杆段(11)的半径差与锥面(13)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


2.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用模具,该模具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其特征在于:
凸模由台阶冲头(10)构成,所述台阶冲头(10)的主体为圆柱体,该台阶冲头(10)上具有一粗杆段(12),该粗杆段(12)轴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细杆段(11),所述粗杆段(12)的半径与所述细杆段(11)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毫米,且二者的半径比例小于或等于101:100;所述细杆段(11)和粗杆段(12)之间通过至少一段锥面(13)或/和曲面过渡,且粗杆段(12)与细杆段(11)的半径差与锥面(13)或/和曲面在轴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小于0.2;
凹模由至少一个减薄环(14)构成,所述减薄环(14)与所述台阶冲头(10)同轴布置;所述减薄环(14)的内径与所述台阶冲头(10)的粗杆段(12)直径之间的差值小于待减薄罐体壁厚的二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由至少两个减薄环(14)构成,该至少两个减薄环(14)均与所述台阶冲头(10)同轴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减薄环(14)的内径沿冲压方向依次减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杆段(12)所对应的被减薄环(14)减薄后的减薄件(9)壁厚与该粗杆段(12)直径的比值为1:30。


5.一种电池罐罐体拉伸工艺,包括变薄拉伸,该变薄拉伸的次数至少为一次,其特征在于:在变薄拉伸中包含有至少一次针对罐体薄壁段(16)和厚壁段(17)的变壁厚拉伸,该变壁厚拉伸是利用冲压设备(8)通过以下模具来完成:
所述模具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凸模由台阶冲头(10)构成,所述台阶冲头(10)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旭汪洋杨志华王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