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509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该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底板、船板、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两个底板相互平行,两个船板相互平行,底板与船板相互垂直;每个底板与每个船板之间都设置有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船板的一端。通过上述的减震块,能够起到缓冲多方向的作用力,正向力和侧向力均能得到缓冲,再结合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很好地对逆变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延长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目前,动力震动会连带造成逆变器的复震,造成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减短,所以亟需一种能对逆变器进行减震且减震效果好的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震动会连带造成逆变器的复震,造成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减短,所以亟需一种能对逆变器进行减震且减震效果好的减震结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底板、船板、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两个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船板相互平行,所述底板与所述船板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底板与每个所述船板之间都设置有所述减震块;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船板的一端。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一主支撑、连接支撑、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第三主支撑;所述第一主支撑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船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支撑垂直于所述第一主支撑和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所述第三主支撑垂直于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支撑呈槽钢形;所述连接支撑、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均呈“L”形;所述第三主支撑包括第一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板端部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整体呈“L”形。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支撑、所述连接支撑、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所述第三主支撑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二主支撑、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第四主支撑;所述第二主支撑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船板的一端;所述第二主支撑、所述第四主支撑均垂直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支撑、所述第四主支撑均呈槽钢形;所述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呈“L”形。可选地,所述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两个所述船板上均开设有动力安装孔。可选地,两个所述船板上均开设有电机安装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通过螺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船板的一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该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底板、船板、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两个底板相互平行,两个船板相互平行,底板与船板相互垂直;每个底板与每个船板之间都设置有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船板的一端。通过上述的减震块,能够起到缓冲多方向的作用力,正向力和侧向力均能得到缓冲,再结合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很好地对逆变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延长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船板2、减震块3、第一主支撑4、连接支撑5、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三主支撑7、第二主支撑8、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第四主支撑10、动力安装孔21、电机安装孔22、加强筋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参见图1,该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包括:底板1、船板2、减震块3、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两个底板1相互平行,两个船板2相互平行,底板1与船板2相互垂直;每个底板1与每个船板2之间都设置有减震块3;减震块3的数量共有4个,设置4个缓冲减震点,减震效果好;可选地,减震块3的材质可以采用橡胶材料等,缓冲减震效果好;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船板2的一端。第一减震机构固定连接在一个船板2的一端,第二减震机构固定连接在另一个船板2的同一端。通过上述的减震块3,能够起到缓冲多方向的作用力,正向力和侧向力均能得到缓冲,再结合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很好地对逆变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好,延长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可选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一主支撑4、连接支撑5、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三主支撑7;第一主支撑4固定连接在一个船板2的一端;连接支撑5垂直于第一主支撑4和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三主支撑7垂直于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一主支撑4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支撑5垂直于第一主支撑4,且平行于船板2。其中,第三主支撑7用于连接电机;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用于安装逆变器。可选地,第一主支撑4呈槽钢形;连接支撑5、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均呈“L”形;第三主支撑7包括第一板和位于第一板端部的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整体呈“L”形。第二板上开设有通孔。可选地,第一主支撑4、连接支撑5、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三主支撑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保证整个第一减震机构的稳固性。可选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二主支撑8、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第四主支撑10;第二主支撑8固定连接在一个船板2的一端;第二主支撑8、第四主支撑10均垂直于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可选地,第二主支撑8、第四主支撑10均呈槽钢形;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呈“L”形。可选地,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筋91,使得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更为牢固,更好地支撑逆变器。可选地,第二主支撑8、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加强筋91、第四主支撑1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保证整个第二减震机构的稳固性。第三主支撑7、第四主支撑10共同用于连接电机;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6、第二逆变器罩安装板9共同用于安装逆变器,使得逆变器能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上。可选地,两个船板2上均开设有动力安装孔21。动力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动力安装孔21中。可选地,两个船板2上均开设有电机安装孔22。电机除了固定在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上以外,还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机安装孔22上进而固定在两个船板2上,使得电机固定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减震结构上更为牢固,固定效果好。可选地,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通过螺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船板2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船板、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n两个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船板相互平行,所述底板与所述船板相互垂直;/n每个所述底板与每个所述船板之间都设置有所述减震块;/n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船板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船板、减震块、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
两个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船板相互平行,所述底板与所述船板相互垂直;
每个所述底板与每个所述船板之间都设置有所述减震块;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船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一主支撑、连接支撑、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第三主支撑;所述第一主支撑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船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支撑垂直于所述第一主支撑和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所述第三主支撑垂直于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撑呈槽钢形;所述连接支撑、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板均呈“L”形;所述第三主支撑包括第一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板端部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整体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撑、所述连接支撑、所述第一逆变器罩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宇张本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