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99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路、低压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高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油箱,高压油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第一油路的另一端连接离合器油缸,第二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油路,低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箱,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高压油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所述低压油路上设置有低压油泵,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离合器电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作为系统阀的第一溢流阀。该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难以满足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湿式离合器的压力需求及电机散热的流量需求且液压损耗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
本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总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推进,混合动力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形式,市场需求也逐年攀升。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中有多种布置形式,液压控制湿式离合器是其中较成熟的一种形式,能够满足纯电行驶,串联行驶,高速发动机直驱,并联行驶等多个行驶工况,使电机及发动机两个驱动元件都处于高效工作状态下,最终达到低油耗,低排放,高行驶里程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及经济性,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样电机冷却方式也存在多种形式,其中油冷是其中冷却效果及控制能力较好的一种形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况下电机不同部位的散热需求,使电机温度始终控制在可靠稳定的范围内,提供电机稳定性及耐久寿命。因此,带离合器控制及电机油冷的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也是当下混合动力市场所急需的子零件。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的缺陷主要在于难以满足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湿式离合器的压力需求及电机散热的流量需求,而且液压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该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难以满足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湿式离合器的压力需求及电机散热的流量需求且液压损耗大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路、低压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高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油箱,所述高压油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连接离合器油缸,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油路,所述低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低压油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所述高压油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所述低压油路上设置有低压油泵,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离合器电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作为系统阀的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口通向所述高压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口通向所述低压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位于所述离合器油缸和离合器电磁阀之间的油路段通过第三油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弹簧腔,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控制油路通过所述第二油路连接至所述高压油路。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安全油路,所述第一安全油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油路位于所述高压油泵和第一油路之间的油路段,所述第一安全油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第一安全油路上设置有作为安全阀的第二溢流阀。优选地,所述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安全油路,所述第二安全油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油路位于所述第一溢流阀和低压油路之间的油路段,所述第二安全油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第二安全油路上设置有作为安全阀的第三溢流阀。优选地,所述高压油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三油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三油路远离所述第一溢流阀的一端连接有蓄能器。优选地,所述高压油路还并联有设置反转钢球的油路。优选地,所述低压油路位于所述低压油泵和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的油路段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热交换器、碗型塞及阻尼孔。优选地,所述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共用一个吸油过滤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双油泵(高压油泵和低压油泵)的设置,满足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湿式离合器的压力需求及电机散热的流量需求;通过系统阀(第一溢流阀)的设置,使系统压力始终稍高于离合器压力,降低液压损耗,同时将多余的流量提供给电机冷却,减少低压油泵的开启时间;通过安全阀的设置,满足各路压力始终在安全范围内运行;优选方案中,通过离合器电磁阀、蓄能器及压力传感器的设置,满足湿式离合器的动态控制;通过碗型塞、带孔油管等的设置,满足冷却油的合理分配。此方案功能齐全,性能表现优秀,具有高可靠性、高经济性、高通用性及低成本、低能耗的特点,成熟度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动力液压系统。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高压油路、2-低压油路、3-第一油路、4-第二油路、5-油箱、6-离合器油缸、7-发热部位、8-高压油泵、9-低压油泵、10-离合器电磁阀、11-第一溢流阀、12-第三油路、13-控制油路、14-第一安全油路、15-第二溢流阀、16-第二安全油路、17-第三溢流阀、18-第一压力传感器、19-第二压力传感器、20-蓄能器、21-反转钢球、22-单向阀、23-热交换器、24-碗型塞及阻尼孔、25-吸油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路1、低压油路2、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高压油路1的一端连接油箱5,高压油路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油路3的一端和第二油路4的一端,第一油路3的另一端连接离合器油缸6,第二油路4的另一端连接低压油路2,低压油路2的一端连接油箱5,低压油路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7,高压油路1上设置有高压油泵8,低压油路2上设置有低压油泵9,第一油路3上设置有离合器电磁阀10,第二油路4上设置有作为系统阀的第一溢流阀11,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通向高压油路1,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通向低压油路2,第一油路3位于离合器油缸6和离合器电磁阀10之间的油路段通过第三油路12连接至第一溢流阀11的弹簧腔,因为第一溢流阀11的控制油路13通过第二油路4连接至高压油路1,而控制油路13连接第一溢流阀11的控制腔,弹簧腔中第三油路12的压力和弹簧压力之和与第一溢流阀11的控制腔压力达到动态平衡,所以系统压力始终稍高于离合器压力。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安全油路14,第一安全油路14的一端连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路、低压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高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油箱,所述高压油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连接离合器油缸,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油路,所述低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低压油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所述高压油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所述低压油路上设置有低压油泵,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离合器电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作为系统阀的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口通向所述高压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口通向所述低压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位于所述离合器油缸和离合器电磁阀之间的油路段通过第三油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弹簧腔,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控制油路通过所述第二油路连接至所述高压油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路、低压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高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油箱,所述高压油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连接离合器油缸,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油路,所述低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低压油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的各个发热部位,所述高压油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所述低压油路上设置有低压油泵,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离合器电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作为系统阀的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口通向所述高压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口通向所述低压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位于所述离合器油缸和离合器电磁阀之间的油路段通过第三油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弹簧腔,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控制油路通过所述第二油路连接至所述高压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安全油路,所述第一安全油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油路位于所述高压油泵和第一油路之间的油路段,所述第一安全油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油箱,所述第一安全油路上设置有作为安全阀的第二溢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威李喆涵卢志恒王韶峰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