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8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所述外圈机构包括钢制外圈和氮化硅陶瓷外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组成,外圈结构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的冲击、氮化硅滚子机构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和内圈机构起到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作用,并对氮化硅圆柱滚子、氮化硅球滚子运转过程中的动载荷进行支承,降低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引起的振动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
技术介绍
氮化硅圆柱滚子陶瓷轴承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当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孔内,接着将转动轴穿过轴承内圈时,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不能承受轴向载荷;因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轴承的转速较低;摩擦系数较大,圆柱滚子在转动时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降低其在滚道滚动的效率;减振能力较差,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只能承受径向载荷,不能承受轴向载荷;因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轴承的转速较低;摩擦系数较大,圆柱滚子在转动时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降低其在滚道滚动的效率;减振能力较差,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噪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所述外圈机构包括钢制外圈和氮化硅陶瓷外圈,所述钢制外圈的内侧设置有氮化硅陶瓷外圈;所述氮化硅滚子机构包括滚道、钢保持架、氮化硅圆柱滚子和氮化硅球滚子,所述氮化硅陶瓷外圈的内侧设置有滚道,且滚道的内侧安装有氮化硅圆柱滚子和氮化硅球滚子,所述钢制外圈和氮化硅陶瓷外圈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保持架,且钢保持架通过套圈贯穿氮化硅圆柱滚子与氮化硅球滚子,所述滚道的内侧设置有所述内圈机构;所述内圈机构包括氮化硅陶瓷内圈和钢制内圈,所述氮化硅陶瓷内圈的内侧依次设置有钢制内圈。优选的,所述钢制内圈的内侧固定有减振环。优选的,所述氮化硅陶瓷外圈、滚道、氮化硅圆柱滚子、氮化硅球滚子和氮化硅陶瓷内圈均为氮化硅材料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组成,外圈结构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的冲击,保证了可切换球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运行可靠及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氮化硅滚子机构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所带来的强烈冲击,组合式球-圆柱滚子系统能够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保证陶瓷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稳定性,使得运行状态更加高效;内圈机构起到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作用,并对氮化硅圆柱滚子、氮化硅球滚子运转过程中的动载荷进行支承,降低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引起的振动与噪声,能够保证转动轴平稳工作及旋转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可切换球-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圆柱滚子氮化硅陶瓷轴承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球滚子氮化硅陶瓷轴承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圆柱滚子氮化硅陶瓷轴承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球滚子氮化硅陶瓷轴承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氮化硅圆柱滚子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氮化硅球滚子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制外圈;2、氮化硅陶瓷外圈;3、滚道;4、钢保持架;5、氮化硅圆柱滚子;6、氮化硅球滚子;7、氮化硅陶瓷内圈;8、钢制内圈;9、减振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外圈机构包括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钢制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氮化硅陶瓷外圈2,钢制外圈1在该机构中的作用为支承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在滚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钢制外圈1边缘处均进行圆角处理,有利于去掉毛刺,使产品不锋利,并且能够使得轴承在承受过大载荷时应力能够得到有效释放,钢体内部组织结构重新分布,不易出现裂纹,有效避免应力集中,氮化硅陶瓷外圈2起到的作用为与陶瓷外圈1相结合共同支承滚子在滚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氮化硅陶瓷外圈2与转动轴的配合均为过渡或小过盈,保证转动轴能够更容易的装入。外圈系统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的冲击,保证了可切换球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运行可靠及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氮化硅滚子机构包括滚道3、钢保持架4、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内侧设置有滚道3,且滚道3的内侧安装有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保持架4,且钢保持架4通过套圈贯穿氮化硅圆柱滚子5与氮化硅球滚子6,滚道3的内侧设置有内圈机构,滚道3在该机构中的作用为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的滚动提供支承,同时对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进行径向和轴向约束,钢保持架4起到的作用是将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与套圈组合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止滚子脱落,将滚子等距离隔开,防止工作时滚动体间互相碰撞和摩擦,并引导滚子在滚道3上滚动,氮化硅圆柱滚子5其作用是将氮化硅陶瓷内圈7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形式从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转动轴的动能损耗,起到支承氮化硅陶瓷内圈7传来的径向载荷的作用,氮化硅球滚子6其作用是将氮化硅陶瓷内圈7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形式从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并支承氮化硅陶瓷内圈7传来的轴向载荷,氮化硅滚子机构能够支承来自转动轴的载荷与动能所带来的强烈冲击,组合式球圆柱滚子机构能够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保证陶瓷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稳定性,使得运行状态更加高效;内圈机构包括氮化硅陶瓷内圈7和钢制内圈8,氮化硅陶瓷内圈7的内侧依次设置有钢制内圈8,氮化硅陶瓷内圈7在该机构中的作用是将转动轴转动产生的动载荷传递到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处,同时起到支承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滚动过程中的动载荷的作用,提升转动轴的转动效率。8为钢制内圈,其作用是与氮化硅陶瓷内圈7结合共同承受来自转动轴的动载荷,大大增强载荷承受能力,提升转动轴的转动效率。进一步的,钢制内圈8的内侧固定有减振环9,减振环9起到的作用是能够降低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引起的振动与噪声,能够保证转动轴平稳工作及旋转精度。内圈系统起到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作用,并对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运转过程中的动载荷进行支承,降低转动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引起的振动与噪声,能够保证转动轴平稳工作及旋转精度。进一步的,氮化硅陶瓷外圈2、滚道3、氮化硅圆柱滚子5、氮化硅球滚子6和氮化硅陶瓷内圈7均为氮化硅材料组成,都采用氮化硅材料能够加强硬度,氮化硅材料为现有材料,故没有进行细致描述。工作原理:本技术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将轴承钢制外圈1固定在轴承座孔内,接着将转动轴装配到与带有减振环9的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机构包括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所述钢制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氮化硅陶瓷外圈(2);/n所述氮化硅滚子机构包括滚道(3)、钢保持架(4)、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所述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内侧设置有滚道(3),且滚道(3)的内侧安装有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所述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保持架(4),且钢保持架(4)通过套圈贯穿氮化硅圆柱滚子(5)与氮化硅球滚子(6),所述滚道(3)的内侧设置有所述内圈机构;/n所述内圈机构包括氮化硅陶瓷内圈(7)和钢制内圈(8),所述氮化硅陶瓷内圈(7)的内侧依次设置有钢制内圈(8)。/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切换球滚子和圆柱滚子式多功能混合氮化硅陶瓷轴承,包括外圈机构、氮化硅滚子机构和内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机构包括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所述钢制外圈(1)的内侧设置有氮化硅陶瓷外圈(2);
所述氮化硅滚子机构包括滚道(3)、钢保持架(4)、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所述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内侧设置有滚道(3),且滚道(3)的内侧安装有氮化硅圆柱滚子(5)和氮化硅球滚子(6),所述钢制外圈(1)和氮化硅陶瓷外圈(2)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保持架(4),且钢保持架(4)通过套圈贯穿氮化硅圆柱滚子(5)与氮化硅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煜龙江竹亭周贱根曾旭罗宏斌白国润李婷花雪儿杨肖月王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