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轴承套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4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负荷轴承套圈,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的内侧,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置有滚珠架体,滚珠架体包括套筒和环形圈,两个环形圈对称设置在套筒的两侧,且套筒的外圆周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径向限位孔,两个环形圈上均匀设置有轴向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滚珠架体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安装在腔体内,实现轴承套圈同时具备径向和轴向受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转效率,减小对轴承套圈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负荷轴承套圈
本技术涉及高负荷轴承套圈。
技术介绍
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一般包括内圈和外圈。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套圈一般只能承受径向的力,无法同时承受轴向的力,因此在高负荷作用下容易造成轴承套圈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高负荷轴承套圈的技术方案,通过滚珠架体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安装在腔体内,实现轴承套圈同时具备径向和轴向受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转效率,减小对轴承套圈的磨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负荷轴承套圈,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设置有滚珠架体,滚珠架体包括套筒和环形圈,两个环形圈对称设置在套筒的两侧,且套筒的外圆周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径向限位孔,两个环形圈上均匀设置有轴向限位孔;通过滚珠架体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安装在腔体内,实现轴承套圈同时具备径向和轴向受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转效率,减小对轴承套圈的磨损,套筒上的径向限位孔用于安装第一滚珠,环形圈上的轴向限位孔用于安装第二滚珠。进一步,内圈包括筒体和圆盘,筒体垂直连接圆盘,且贯穿圆盘的中心处,圆盘的外圆周侧面和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一轴向滚道,两个第一轴向滚道对称设置在第一径向滚道的两侧,外圈通过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分别作用于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一轴向滚道,可以实现轴承套圈的径向和轴向受力,满足高负荷运转的要求。进一步,外圈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径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两个第二轴向滚道对称设置在第二径向滚道的两侧,径向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滚珠,第一滚珠限位在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二径向滚道之间,轴向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滚珠,第二滚珠限位在第一轴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二径向滚道可以实现对第一滚珠的限位,使第一滚珠从径向支撑内圈与外圈,通过第一轴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可以实现对第二滚珠的限位,使第二滚珠从轴向支撑内圈与外圈。进一步,筒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台阶,外圈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台阶,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相匹配,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环形密封盖,通过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可以对环形密封盖进行限位,便于对腔体内的润滑油进行存储,减小滚珠的磨损。进一步,环形圈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孔径大于筒体的外径,避免环形圈与内圈发生碰撞。进一步,外圈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与腔体连通,便于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注入腔体内,实现对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润滑。进一步,套筒和环形圈的竖直截面呈U形结构,提高了滚珠架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滚珠架体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安装在腔体内,实现轴承套圈同时具备径向和轴向受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转效率,减小对轴承套圈的磨损,套筒上的径向限位孔用于安装第一滚珠,环形圈上的轴向限位孔用于安装第二滚珠。2、通过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二径向滚道可以实现对第一滚珠的限位,使第一滚珠从径向支撑内圈与外圈,通过第一轴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可以实现对第二滚珠的限位,使第二滚珠从轴向支撑内圈与外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滚珠架体的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中外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圈;2-外圈;3-腔体;4-滚珠架体;5-第一滚珠;6-第二滚珠;7-注油孔;8-环形密封盖;9-筒体;10-圆盘;12-第一台阶;13-第一径向滚道;14-第一轴向滚道;15-套筒;16-环形圈;17-径向限位孔;18-轴向限位孔;19-定位孔;20-第二径向滚道;21-第二轴向滚道;22-第二台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高负荷轴承套圈,包括内圈1和外圈2,内圈1位于外圈2的内侧,内圈1与外圈2之间形成腔体3,外圈2上设置有注油孔7,注油孔7与腔体3连通,便于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7注入腔体3内,实现对第一滚珠5和第二滚珠6的润滑。腔体3内设置有滚珠架体4,滚珠架体4包括套筒15和环形圈16,两个环形圈16对称设置在套筒15的两侧,且套筒15的外圆周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径向限位孔17,两个环形圈16上均匀设置有轴向限位孔18;通过滚珠架体4的设计,可以将第一滚珠5和第二滚珠6安装在腔体3内,实现轴承套圈同时具备径向和轴向受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转效率,减小对轴承套圈的磨损,套筒15上的径向限位孔17用于安装第一滚珠5,环形圈16上的轴向限位孔18用于安装第二滚珠6。环形圈16上设置有定位孔19,定位孔19的孔径大于筒体9的外径,避免环形圈16与内圈1发生碰撞。套筒15和环形圈16的竖直截面呈U形结构,提高了滚珠架体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内圈1包括筒体9和圆盘10,筒体9垂直连接圆盘10,且贯穿圆盘10的中心处,圆盘10的外圆周侧面和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滚道13和第一轴向滚道14,两个第一轴向滚道14对称设置在第一径向滚道13的两侧,外圈2通过第一滚珠5和第二滚珠6分别作用于第一径向滚道13和第一轴向滚道14,可以实现轴承套圈的径向和轴向受力,满足高负荷运转的要求。外圈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径向滚道20和第二轴向滚道21,两个第二轴向滚道21对称设置在第二径向滚道20的两侧,径向限位孔17内设置有第一滚珠5,第一滚珠5限位在第一径向滚道13和第二径向滚道20之间,轴向限位孔18内设置有第二滚珠6,第二滚珠6限位在第一轴向滚道14和第二轴向滚道21之间,通过第一径向滚道13和第二径向滚道20可以实现对第一滚珠5的限位,使第一滚珠5从径向支撑内圈1与外圈2,通过第一轴向滚道14和第二轴向滚道21可以实现对第二滚珠6的限位,使第二滚珠6从轴向支撑内圈1与外圈2。筒体9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台阶12,外圈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台阶22,第一台阶12与第二台阶22相匹配,第一台阶12与第二台阶22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环形密封盖8,通过第一台阶12和第二台阶22可以对环形密封盖8进行限位,便于对腔体3内的润滑油进行存储,减小滚珠的磨损。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在滚珠架体上的径向限位孔和轴向限位孔内分别安装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再将滚珠架体套接在内圈的外侧,使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分别限位在内圈上的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一轴向滚道内,然后将外圈套接在滚珠架体的外侧,使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分别限位在外圈上的第二径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内,接着在外圈与内圈的缝隙处安装环形密封盖,最后通过注油孔向腔体内注入润滑油,并将轴插入内圈的套筒内固定。当轴承套圈工作时,可以承受径向和轴向的压力,提高了轴承套圈的高负荷运行能力。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负荷轴承套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滚珠架体,所述滚珠架体包括套筒和环形圈,两个所述环形圈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两侧,且所述套筒的外圆周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径向限位孔,两个所述环形圈上均匀设置有轴向限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负荷轴承套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滚珠架体,所述滚珠架体包括套筒和环形圈,两个所述环形圈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两侧,且所述套筒的外圆周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径向限位孔,两个所述环形圈上均匀设置有轴向限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轴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包括筒体和圆盘,所述筒体垂直连接所述圆盘,且贯穿所述圆盘的中心处,所述圆盘的外圆周侧面和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滚道和第一轴向滚道,两个所述第一轴向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滚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负荷轴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径向滚道和第二轴向滚道,两个所述第二轴向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滚道的两侧,所述径向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金潘黎明俞江南倪学泳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环亚特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