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2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属于船舶动力领域,该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和汽缸,导流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汽缸靠近导流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螺纹槽,螺纹槽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第一通孔内设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内,螺纹柱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板本体一侧的齿轮盘固定连接,齿轮盘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通过限位环和齿轮盘轮齿之间的啮合,进而限定限位环的位置,防止齿轮盘旋转,进而限定了螺纹柱的位置,有效的避免了振动导致的螺纹柱旋转,进而使得导流板本体始终与汽缸紧固的连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船舶动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
技术介绍
船用动力汽轮机与常用的电站汽轮机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常用的电站汽轮机工作在恒定工况下定转速与运行,而船用汽轮机工作在变工况下进行变转速运行。这就要求船用汽轮机具有更好的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为此,需要不断对原有的船用汽轮机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实现船用汽轮机具有更好的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其中,提高导流板的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是需要研究解决的设计创新工作。国外同行一直不断的在该方面研究创新,但由于该方面应用于国防(舰用),很少有公开报道。所以该方面研究目前主要是国内相关设计单位自行攻关解决。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70246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固定船用汽轮机导流板结构。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只是在内六角螺钉上套装有一个防松动垫圈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螺钉松动,并不能杜绝螺钉脱落,因此导致导流板还是存在与汽缸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杜绝螺钉脱落,因此导致导流板还是存在与汽缸分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导流板本体和汽缸,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汽缸靠近导流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第一通孔相配合,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内,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板本体一侧的齿轮盘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壁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限位环的外部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导流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环的外部,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与导流板本体通过若干弹簧连接,且所述活动板与导流板本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为了使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活动板一侧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延伸至第二通孔的外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导流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位于螺纹孔外部的转盘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插孔。为了使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套。为了使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内壁上的轮齿与齿轮盘相配合。为了使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齿轮盘远离导流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为了使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与固定环的内壁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螺纹槽、螺纹柱、齿轮盘、限位环、固定环、方形孔、活动板和弹簧的配合作用,通过限位环和齿轮盘轮齿之间的啮合,进而限定限位环的位置,防止齿轮盘旋转,进而限定了螺纹柱的位置,方便了导流板本体与汽缸拆装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振动导致的螺纹柱旋转,进而使得导流板本体始终与汽缸紧固的连接在一起,方便了对导流板本体的拆装,提高了便利性,确保安装的稳固性。2、通过设置内六角槽和限位机构的配合作用,便于螺纹柱安装在第一通孔和螺纹槽内,进而便于对导流板本体和汽缸进行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导流板本体;2、汽缸;3、第一通孔;4、螺纹槽;5、螺纹柱;6、齿轮盘;7、限位环;8、固定环;9、方形孔;10、活动板;11、弹簧;12、限位杆;13、第二通孔;14、螺纹孔;15、插孔;16、螺纹杆;17、转盘;18、防滑套;19、内六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本体1和汽缸2,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所述汽缸2靠近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螺纹槽4,所述螺纹槽4与第一通孔3相配合,所述第一通孔3内设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4内,所述螺纹柱5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板本体1一侧的齿轮盘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6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的内壁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限位环7的外部套设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与导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8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方形孔9,所述方形孔9内设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的一端与限位环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0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环8的外部,所述活动板10的一侧与导流板本体1通过若干弹簧11连接,且所述活动板10与导流板本体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方便了导流板本体1与汽缸2拆装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振动导致的螺纹柱5旋转,进而使得导流板本体1始终与汽缸2紧固的连接在一起,方便了对导流板本体1的拆装,提高了便利性,确保安装的稳固性。具体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活动板10一侧的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内设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的两端延伸至第二通孔13的外部,所述限位杆12的一端与导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3的一侧内壁开设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内设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一端与位于螺纹孔14外部的转盘17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12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16相配合的插孔15。本实施例中:当限位环7远离导流板本体1时,可以对限位环7的位置进行固定,不需要手一直扶着活动板10,便于螺纹柱5安装在第一通孔3和螺纹槽4内,进而便于对导流板本体1和汽缸2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转盘17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套18。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滑套18,减少手相对转盘17打滑的可能。具体的,所述限位环7内壁上的轮齿与齿轮盘6相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盘6和限位环7轮齿之间的啮合,可以限定齿轮盘6的位置。具体的,所述齿轮盘6远离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19。本实施例中:通过内六角槽19便于使用外部工具旋转齿轮盘6。具体的,所述限位环7的外壁与固定环8的内壁相接触。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环8与限位环7相接触,有效的防止限位环7在固定环8内晃动,进而使得限位环7准确的套于齿轮盘6的外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本体(1)和汽缸(2),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所述汽缸(2)靠近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螺纹槽(4),所述螺纹槽(4)与第一通孔(3)相配合,所述第一通孔(3)内设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4)内,所述螺纹柱(5)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板本体(1)一侧的齿轮盘(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6)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的内壁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限位环(7)的外部套设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与导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8)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方形孔(9),所述方形孔(9)内设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的一端与限位环(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0)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环(8)的外部,所述活动板(10)的一侧与导流板本体(1)通过若干弹簧(11)连接,且所述活动板(10)与导流板本体(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本体(1)和汽缸(2),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所述汽缸(2)靠近导流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螺纹槽(4),所述螺纹槽(4)与第一通孔(3)相配合,所述第一通孔(3)内设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的一端延伸至螺纹槽(4)内,所述螺纹柱(5)的另一端与位于导流板本体(1)一侧的齿轮盘(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6)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的内壁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限位环(7)的外部套设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与导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8)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方形孔(9),所述方形孔(9)内设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的一端与限位环(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0)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环(8)的外部,所述活动板(10)的一侧与导流板本体(1)通过若干弹簧(11)连接,且所述活动板(10)与导流板本体(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轮机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立峰陈巨龙李参杨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源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