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83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本体、第一受力钢筋层和第二受力钢筋层,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一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二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并不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均是矩形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面或右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贯穿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面或后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为混凝土现浇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层受力钢筋层提前预埋与浇筑,并开设用于现浇混凝土的区域,增加了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咬合度,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领域,为了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成本以及提高建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大部分都以采用预制板进行装配式建造,预制叠合板就是其中的一种;现有的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但是它的预制板是一块具有预埋钢筋层的混凝土薄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现场铺设上层的钢筋层,然后再整体式现浇混凝土,这种施工方式增加了现场的湿作业,同时也延长了施工的周期;另外,在外力载荷长期的作用下,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板的叠合区域会产生移位,会造成叠合板开裂,出现漏水的现象;再者,预制板与墙面或梁搭建时,预制板的底部需要架设支撑,接着才可以铺设上层的钢筋层,工作程序较为繁琐;还有预制板与预制板之间拼接时,无法保证所有预制板在同一水平面上,降低了叠合板的整体刚度与强度,另外拼缝处的承载力不足,易出现断裂;在现浇混凝土时,需要将整个楼层的预制板以及预制板的上层钢筋层全部铺设完毕,才可以进行一体式浇筑,施工方式受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将两层受力钢筋层提前预埋与浇筑,并开设用于现浇混凝土的区域,增加了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咬合度,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量,缩短了施工周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本体、第一受力钢筋层和第二受力钢筋层,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一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二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并不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纵向截面和横向截面均呈“凸”字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均是矩形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面或右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贯穿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面或后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为混凝土现浇区域;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三上表面和第四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和所述第四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贯穿且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是由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横向山的受力钢筋拼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深度是相等的,且深度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总高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宽度是相等的,且宽度的值为100mm-150mm;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总宽度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梁宽的一半;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是平行的,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与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深度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和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中每根受力钢筋均是一整段钢筋,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与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是相互垂直的,且形成的中空区域是正方形。进一步的,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还可以是,每一横向受力钢筋包括左段受力钢筋和右段受力钢筋,所述左段受力钢筋和所述右段受力钢筋是以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中处于对称轴上的受力钢筋为划分界限,所述左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左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当所述距离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时,距离的值为1mm-2mm。进一步的,放置预制叠合板时,相邻的两块预制叠合板中,第一块预制叠合板的右侧与第二块预制叠合板的左侧相邻,所述第一块预制叠合板的右侧受力钢筋、所述第二块预制叠合板的左侧受力钢筋和梁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两块或多块预制叠合板拼接使用,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还可以是部分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面或右面,或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均不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面;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多根横向受力钢筋的左端设有第一圆弧钩或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多根横向受力钢筋的右端设有第二圆弧钩,或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多根横向受力钢筋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圆弧钩/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多根横向受力钢筋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第二圆弧钩;所述第一圆弧钩和所述第二圆弧钩均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是平行的,所述圆弧段的弧长等于所述圆弧段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圆弧段均是由同一根受力钢筋经过折弯工艺得到,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50mm-100mm;所述第一圆弧钩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钩所在的水平面是垂直关系。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叠合板中混凝土本体的第一上表面的前后两边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槽或所述预制叠合板中混凝土本体的第二上表面的前后两边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槽,或所述预制叠合板中混凝土本体的第一上表面的前后两边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上表面的前后两边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是对称的,且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截面均是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槽贯穿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第一上表面和前后两面,所述第二固定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第二上表面和前后两面;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左边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第一上表面的左边之间的距离是50mm,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宽是20mm,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长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总长度的四分之一相等,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深等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第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之间的距离是20mm-30mm;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尺寸是一样的。进一步的,预制叠合板还包括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放置在两块拼接的预制叠合板中第一块预制叠合板的第二固定槽中和第二块预制叠合板的第一固定槽中,所述固定钢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均是间隙配合;所述固定钢板的纵向截面是“U”字型,所述固定钢板是由一块钢板经过折弯工艺得到,且折弯的角度是90度;所述固定钢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长相等,所述固定钢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深,所述固定钢板的宽度等于两块拼接的预制叠合板中与拼接缝相邻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钢板的底面和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本体、第一受力钢筋层和第二受力钢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一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二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并不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纵向截面和横向截面均呈“凸”字形;/n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均是矩形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面或右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贯穿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面或后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为混凝土现浇区域;/n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三上表面和第四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和所述第四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n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贯穿且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是由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横向受力钢筋拼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本体、第一受力钢筋层和第二受力钢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一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边对称设置有第二拼接凹槽,且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并不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右两面,所述混凝土本体的纵向截面和横向截面均呈“凸”字形;
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均是矩形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贯穿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左面或右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贯穿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面或后面,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为混凝土现浇区域;
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凹槽在所述混凝土本体上形成了第三上表面和第四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和所述第四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贯穿且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均是由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横向受力钢筋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深度是相等的,且深度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总高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宽度是相等的,且宽度的值为100mm-150mm;所述第二拼接凹槽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混凝土本体的总宽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伸出所述混凝土本体的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梁宽的一半;
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和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是平行的,所述第二受力钢筋层与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拼接凹槽的深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和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中每根受力钢筋均是一整段钢筋,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与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是相互垂直的,且形成的中空区域是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横向受力钢筋还可以是,每一横向受力钢筋包括左段受力钢筋和右段受力钢筋,所述左段受力钢筋和所述右段受力钢筋是以所述多根纵向受力钢筋中处于对称轴上的受力钢筋为划分界限,所述左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左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段受力钢筋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当所述距离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时,距离的值为1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放置预制叠合板时,相邻的两块预制叠合板中,第一块预制叠合板的右侧与第二块预制叠合板的左侧相邻,所述第一块预制叠合板的右侧受力钢筋、所述第二块预制叠合板的左侧受力钢筋和梁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两块或多块预制叠合板拼接使用,所述第一受力钢筋层还可以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潭王聪王优张军陈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融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