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69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该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装煤除尘装置、烟气冷却器、吸附净化装置、再生加热器和硫回收装置,装煤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用于与焦炉的装煤孔连接,装煤除尘装置的出气口与烟气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烟气冷却器的出气口与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吸附净化装置的回气口与再生加热器的进气口连接,再生加热器的出气口与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吸附净化装置的第一出气口与硫回收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焦炉装煤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硫化物等污染物净化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焦煤使用量大幅提升。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焦炉装煤操作过程中会从装煤孔逸出大量的烟气,污染物伴随装煤操作呈阵发性排放,装煤过程中向外界排放的污染物占炼焦过程中全部污染物排放的50%至60%,其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硫化物。现有的焦炉装煤烟气净化工艺通过设置地面除尘站,能够脱除装煤过程中向外界排放的污染物中的大部分粉尘,但是无法有效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污染物,导致焦炉装煤烟气超标排放。所以焦炉装煤烟气在进入大气前,不仅要脱除烟气中的粉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以脱除烟气中携所带的硫化物等污染物。目前,大多数综合钢铁厂以及独立焦化厂的焦炉装煤烟气都是只经过地面除尘站处理,脱除部分粉尘后就直接排放大气,少数企业采用湿法脱硫或半干法脱硫技术对脱除粉尘后的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上工艺均无法保障烟气达标排放。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焦炉装煤过程属于间歇性操作,焦炉装煤烟气呈阵发性排放,导致烟气气量波动较大,不同时段烟气中硫化物等杂质含量波动也较大,因此采用湿法和半干法脱硫技术,需要频繁调节控制系统以应对烟气量和烟气中杂质的波动,不利于系统稳态操作,能耗较大,净化设备规模大,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二、由于焦炉装煤烟气中硫化物等杂质含量受装煤煤质影响,在采用不同批次煤进行炼焦操作时,装煤烟气中硫化物等杂质浓度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重新调整现有操作制度以及能源介质消耗,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操作和运行。针对相关技术中焦炉装煤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硫化物等污染物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通过对焦炉装煤烟气采取烟气除尘、烟气风机加压、换热降温、冷却降温和吸附净化处理,有效脱除焦炉装煤烟气中的硫化物等污染物,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并通过对脱硫吸附剂再生操作,保证系统能够循环、稳定的运行,并对再生后气体中的硫化物等物质进行后续处理,较好的解决了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硫化物等污染物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可用于焦炉装煤烟气的生产和净化。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所述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装煤除尘装置、烟气冷却器、吸附净化装置、再生加热器和硫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装煤除尘装置的进气口用于与焦炉的装煤孔连接,所述装煤除尘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冷却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回气口与所述再生加热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再生加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硫回收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煤除尘装置与所述烟气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烟气风机,所述烟气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装煤除尘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净化装置与所述再生加热器之间设置有再生风机,所述再生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再生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再生加热器的进气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净化装置的第二出气口与烟囱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煤除尘装置为焦炉装煤地面除尘站及其配套设施构成。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净化装置为多台吸附净化塔,各所述吸附净化塔之间并联连接,各所述吸附净化塔内设置有能循环再生使用的吸附剂。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剂为微晶材料、分子筛或者活性炭。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吸附净化塔中至少一个为备用吸附净化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再生加热器为蒸汽加热器或者电加热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硫回收装置为制酸设备或者制盐设备。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装煤除尘装置的进气口与焦炉的装煤孔连接,通过装煤除尘装置对装煤烟气中所含的粉尘进行滤除,达到对装煤烟气初步净化的效果。另外,装煤除尘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烟气冷却器与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通过吸附净化装置能够对装煤烟气所含的硫化物等污染物进行吸附脱除,实现对焦炉装煤烟气的达标排放,而且吸附净化装置的回气口通过再生加热器与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通过加热可对吸附净化装置中处于吸附饱和状态的吸附剂进行再生操作,在吸附剂再生过程中,通过采用净化后的烟气作为再生气,无需再从外界引入再生气,能够实现污染气体的减量化排放,再生后的吸附剂可继续对装煤烟气所含的硫化物等污染物进行吸附脱除,保证系统能够循环、稳定的运行,同时减少二次污染排放,由于吸附净化装置的第一出气口与硫回收装置的进气口连接,从吸附剂中脱附的硫化物可通过硫回收装置进行后续处理,达到对装煤烟气中硫化物等污染物的充分净化。在焦炉装煤过程间歇性操作状态下,无需对净化系统进行频繁调节以适应其阵发性排放,能够实现净化系统长时间的稳态操作和运行,适用于对焦炉装煤烟气的生产和净化。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中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中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技术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中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技术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流程框图。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1、焦炉;2、装煤除尘装置;3、烟气风机;4、烟气冷却器;5、吸附净化装置;6、烟囱;7、再生风机;8、再生加热器;9、硫回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该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装煤除尘装置2、烟气冷却器4、吸附净化装置5、再生加热器8和硫回收装置9,其中:装煤除尘装置2的进气口用于与焦炉1的装煤孔连接,装煤除尘装置2的出气口与烟气冷却器4的进气口连接,烟气冷却器4的出气口与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吸附净化装置5的回气口与再生加热器8的进气口连接,再生加热器8的出气口与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吸附净化装置5的第一出气口与硫回收装置9的进气口连接。本技术中装煤除尘装置2的进气口与焦炉1的装煤孔连接,通过装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装煤除尘装置(2)、烟气冷却器(4)、吸附净化装置(5)、再生加热器(8)和硫回收装置(9),其中:/n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的进气口用于与焦炉(1)的装煤孔连接,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冷却器(4)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回气口与所述再生加热器(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再生加热器(8)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硫回收装置(9)的进气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包括装煤除尘装置(2)、烟气冷却器(4)、吸附净化装置(5)、再生加热器(8)和硫回收装置(9),其中:
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的进气口用于与焦炉(1)的装煤孔连接,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烟气冷却器(4)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回气口与所述再生加热器(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再生加热器(8)的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硫回收装置(9)的进气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与所述烟气冷却器(4)之间设置有烟气风机(3),所述烟气风机(3)的进气口与所述装煤除尘装置(2)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烟气风机(3)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4)的进气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装煤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5)与所述再生加热器(8)之间设置有再生风机(7),所述再生风机(7)的进气口与所述吸附净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杨伟明杜雄伟吴英军孙加亮叶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泽宇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