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07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及方法,使用如下设备,设备包括裂解反应釜,括裂解反应釜中转动安装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第一中间轴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中间轴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括裂解反应釜中设有固体导热球;裂解反应釜上有高温气入口、进料口、出料口以及高温气出口,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旋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造价低,有利于节约成本,能够实现对反应釜内壁结焦良好的清除效果,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裂解
,涉及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数量的剧增以及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数量巨大的废旧轮胎,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通过裂解的方法可以将废旧橡胶进行完全分解,其产物燃油、燃气、炭黑、钢丝等均能得到利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生,也解决了污染问题。因此裂解技术是目前废橡胶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方向。催化裂解技术因其裂解温度较低,裂解产物中杂质含量较少,能耗低,效益好,被广泛用于工业化连续生产。裂解反应器以其进料尺寸适应性强、反应釜的回转运动能够使物料混合充分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之工业化的需求,低温反应釜催化裂解成为了废橡胶处理的研究热点。在低温催化裂解过程中,由于橡胶颗粒的导热性差、受热易黏着于回转窑窑炉内壁面,使得橡胶颗粒催化裂解过程中有明显的能源利用率低、受热不均及结焦现象,时间长了造成内壁面的结焦会越来越多,而处理结焦,就必须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造成了原料的浪费,这也正是废橡胶催化裂解产业化面临的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及方法,能解决在低温催化裂解过程中,由于橡胶颗粒的导热性差、受热易黏着于回转窑窑炉内壁面,使得橡胶颗粒催化裂解过程中有明显的能源利用率低、受热不均及结焦现象。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裂解反应釜,所述括裂解反应釜中转动安装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二中间轴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括裂解反应釜中设有固体导热球;所述裂解反应釜上有高温气入口、进料口、出料口以及高温气出口,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物料由进料口进入反应釜,从高温气入口通入高温气体,固体导热球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裂解反应釜内壁获得热量,(2).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进行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将输送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同向输送至裂解反应釜内部,(3).待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均匀分布在裂解反应釜内部时,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同向旋转,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输送方向相反,将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搅拌,(4).反应完成后,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进行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将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同向从出料口输出裂解反应釜,高温气体从高温气出口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相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外径相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两端与所述裂解反应釜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裂解反应釜顶部开有所述高温气入口及所述高温气出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裂解反应釜两侧面分别开有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体导热球为双层结构,所述固体导热球外层为微米级石墨外壳,所述微米级石墨外壳内部填充磺化聚醚醚酮核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磺化聚醚醚酮核心通过静电场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造价低,有利于节约成本,能够实现对反应釜内壁结焦良好的清除效果,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固体导热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核心与外壳结合牢固。石墨层的高导热性能,热量不横穿填料,而是由导热外壳向前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结构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结构的内部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结构螺旋叶片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3中,包括裂解反应釜1、高温气入口101、进料口102、高温气出口103、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第一螺旋叶片4、第二螺旋叶片5、滚动轴承组6、固体导热球7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方法,包括裂解反应釜1、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第一螺旋叶片4、第二螺旋叶片5、滚动轴承组6、一定数量的固体导热球7组成;其中裂解反应釜1上有高温气入口101、进料口102、出料口、以及高温气出口103,滚动轴承组6内置于裂解反应釜1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旋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4固定在第一中间轴2上,第二螺旋叶片5固定在第二中间轴上3上,并且第一螺旋叶片4与第二螺旋叶片5外径相切,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的两端与裂解反应釜1之间通过滚动轴承组6连接,固体导热球7放置于裂解反应釜1内部,其显著特征是储热量高、传热面积大,可在裂解反应釜1内部循环,无热量损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催化裂解过程中,物料由进料口102进入反应釜,从高温气入口101通入高温气体,固体导热球7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裂解反应釜1内壁获得热量,当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进行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时,带动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起到同向输送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7的作用,待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7均匀分布在裂解反应釜1内部时,控制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同向旋转,这时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的输送方向相反,可以起到搅拌作用的同时,增加了橡胶颗粒与固体导热球7的接触导热频率,使得橡胶颗粒与固体导热球7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橡胶颗粒的受热均匀性,从而提高传热效率,高温气体从高温气出口103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与反应釜1内壁之间的小间隙增强了对物料的剪切作用,在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的输送推力下,固体导热球7与裂解反应釜1内壁的相互碰撞和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结焦在裂解反应釜1内壁上的形成,从而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清除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裂解反应釜(1),所述括裂解反应釜(1)中转动安装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所述第一中间轴(2)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4),所述第二中间轴(3)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5),所述括裂解反应釜(1)中设有固体导热球(7);所述裂解反应釜(1)上有高温气入口(101)、进料口(102)、出料口以及高温气出口(103),所述第一螺旋叶片(4)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5)旋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裂解反应釜(1),所述括裂解反应釜(1)中转动安装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所述第一中间轴(2)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4),所述第二中间轴(3)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5),所述括裂解反应釜(1)中设有固体导热球(7);所述裂解反应釜(1)上有高温气入口(101)、进料口(102)、出料口以及高温气出口(103),所述第一螺旋叶片(4)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5)旋向相反。


2.一种预防和清除内壁结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物料由进料口(102)进入反应釜,从高温气入口(101)通入高温气体,固体导热球(7)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裂解反应釜(1)内壁获得热量,
(2).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进行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将输送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7同向输送至裂解反应釜(1)内部,
(3).待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7)均匀分布在裂解反应釜(1)内部时,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同向旋转,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的输送方向相反,将橡胶颗粒和固体导热球(7)搅拌,
(4).反应完成后,第一中间轴(2)和第二中间轴(3)进行分别进行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螺旋叶片(4)和第二螺旋叶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汪传生李绍明田晓龙李利卫健汪国春平伟李文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