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天领域,尤其是涉及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在水下模拟航天员的零重力试验才刚刚起步,在零重力模拟航天员出舱试验过程中,需要将模拟舱体的轴线与与水槽底部平行放置到水槽里,试验过程中需要将舱体沿轴线进行360°旋转,并且在旋转的任意位置进行锁定,同时,需要支撑舱体的重量,这就需要使用一套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来实现此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能够在水下将航天员训练舱体沿轴线360°旋转,不仅可以起到支撑舱体作用,而且具有和舱体之间的绝缘措施,减少舱体在水下的腐蚀速度,此装置具有2自由度自调节能力,可以适应舱体由于制造误差造成长度变化,同时,可以自适应舱体的圆度,该装置使得舱体旋转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航天员水下训练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包括一号滚轮、二号滚轮、轮架、转轴组件、连接座,一号滚轮和二号滚轮分别通过转轴组件固定安装至轮架,轮架底部通过承力轴连接至连接座,r>一号滚轮、二号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滚轮(1)、二号滚轮(2)、轮架(3)、转轴组件(4)、连接座(5),一号滚轮(1)和二号滚轮(2)分别通过转轴组件(4)固定安装至轮架(3),轮架(3)底部通过承力轴(6)连接至连接座(5),/n一号滚轮(1)、二号滚轮(2)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训练舱体的长圆孔(11),轮架(3)设有用于固定一号滚轮(1)的一号销孔(37),用于固定二号滚轮(2)的二号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滚轮(1)、二号滚轮(2)、轮架(3)、转轴组件(4)、连接座(5),一号滚轮(1)和二号滚轮(2)分别通过转轴组件(4)固定安装至轮架(3),轮架(3)底部通过承力轴(6)连接至连接座(5),
一号滚轮(1)、二号滚轮(2)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训练舱体的长圆孔(11),轮架(3)设有用于固定一号滚轮(1)的一号销孔(37),用于固定二号滚轮(2)的二号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滚轮(1)、二号滚轮(2)结构相同,一号滚轮(1)的圆周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两侧的侧壁上围绕一号滚轮(1)的边缘处均匀设有若干长圆孔(11),一号滚轮(1)中部设有一号阶梯孔(12),围绕一号阶梯孔(12)均匀设有若干一号固定孔(13);二号滚轮(2)中部设有二号阶梯孔,围绕二号阶梯孔均匀设有若干二号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3)整体呈三角形结构,包括一号三角板(31)、二号三角板(32)、一号连接柱(33)、二号连接柱(34)和三号连接柱(35),一号三角板(31)第一端通过一号连接柱(33)、二号连接柱(34)连接至二号三角板(32),在与一号三角板(31)的第一端相对的一侧,一号三角板(31)通过三号连接柱(35)固定连接至二号三角板(32),形成轮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使用滚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三角板(31)和二号三角板(32)结构相同,一号三角板(31)设有与一号阶梯孔(12)相对的一号通孔(36),与二号阶梯孔相对的二号通孔,一号通孔(36)和二号通孔沿轮架(3)中线对称,一号三角板(31)下方设有承力轴(6)连接孔(38),一号通孔(36)一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美,李瑞贤,庞学丰,贾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