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现有技术中,由于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复杂,单纯的通过原有设备高压注塑已不能完成对零件内部的充填工作,使得废品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纯的通过注塑机原有设备高压注塑已不能完成对复杂零件的模具内部的充填工作,使得废品率增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筒,增压筒的内腔上方为增压腔;增压活塞,增压活塞设置在增压腔内,并与增压腔滑动配合,增压活塞上安装有密封圈,增压活塞的下端设有动力装置;补料口,补料口设置在增压筒的上方一侧、并与增压腔连通;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增压筒的上方另一侧、并与增压腔连通;进料管,进料管为三通,进料管的第一个口与外界供料装置连通,进料管的第二个口与出料口连通,进料管的第三个口与需要注塑的模具口连通;其中,补料口和出料口处均安装控制物料流动方向的有单向阀。进一步的,增压筒的上方是圆形筒体,增压筒的下方为方型筒体,圆形筒体和方型筒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圆形筒体的内腔为增压腔,方型筒体的内腔为动力腔;r>在动力腔内安装有动力装置。进一步的,动力装置包括:曲轴,曲轴的两端与动力腔的侧壁转动连接;电机,电机固定安装在方型筒体的外侧,电机的轴与曲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曲轴的突出部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增压活塞的底部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补料口处安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外部的补料管路连通,出料口处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与进料管的第二个口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通过设置增压筒和增压活塞,一旦进料管的压力不足以将物料注入复杂零件的模具内部的时候,启动动力装置带动增压活塞向上运动,通过增压活塞压缩增压腔的空间来将物料注入模具内部,使物料能够充满复杂零件的模具,完成充填工作,废品率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安装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1、增压筒;101、动力腔;102、增压腔;2、增压活塞;3、补料口;4、第一单向阀;5、进料管;6、第二单向阀;7、出料口;8、动力装置;801、电机;802、曲轴;80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筒1,增压筒1的内腔上方为增压腔102;增压活塞2,增压活塞2设置在增压腔102内,并与增压腔102滑动配合,增压活塞2上安装有密封圈,增压活塞2的下端设有动力装置8;补料口3,补料口3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出料口7,出料口7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另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进料管5,进料管5为三通,进料管5的第一个口与外界供料装置连通,进料管5的第二个口与出料口7连通,进料管5的第三个口与需要注塑的模具口连通;其中,补料口3和出料口7处均安装有控制物料流动方向的单向阀。工作原理:在给结构相对简单的零件模具注塑时,只要进料管5即可,外界供料装置通过进料管5的第一个口进入进料管5内、并从第三个口进入到模具口内,完成了对零件模具的注塑工作;一旦零件结构复杂,模具内部结构也就相对复杂,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压力难以使物料充填满模具内部,就需要用到增压装置,具体的,启动动力装置8,使增压活塞2沿着增压腔102向下运动,这个过程,可以使外部的物料通过补料装置沿着补料口3进入到增压腔102内,动力装置在带动增压活塞2向上运动的时候,增压活塞2挤压增压腔102的空间,使其压力增大,同时,由图1可知,增压腔102的横截面远大于出料口7的横截面,这样就会对物料产生一个高压,同时因为补料口3和出料口7处均安装有单向阀,如图2所示,物料就会从出料口7出去然后通过进料管5进入到模具内部,完成复杂零件模具的充填工作,降低了产品废品率。增压筒1的上方是圆形筒体,增压筒1的下方为方型筒体,圆形筒体和方型筒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圆形筒体的内腔为增压腔102,方型筒体的内腔为动力腔101;在动力腔101内安装有动力装置8。动力装置8包括:曲轴802,曲轴802的两端与动力腔101的侧壁转动连接;电机801,电机801固定安装在方型筒体的外侧,电机801的轴与曲轴80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803,连杆803的一端与曲轴802的突出部转动连接,连杆803的另一端与增压活塞2的底部转动连接。工作原理:方型筒体的内外腔均为矩形结构,这样便于安装动作装置8;电机801带动曲轴802转动,曲轴802带动连杆803运动,实现了电机801带动增压活塞2沿着增压腔102上下运动,当增压活塞2向下运动时,外界的物料通过补料口3进入到增压腔102内,当增压活塞2向上运动时,外界的物料通过出料口7进入到模具内。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6,补料口3处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与外部的补料管路连通,出料口7处安装有第二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6与进料管5的第二个口连通。工作原理: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6可以控制物料的流动方向,当增压活塞2向下运动时,物料通过第一单向阀4顺着补料口3进入增压腔102内,当增压活塞2向上运动时,外界的物料通过出料口7并经过第二单向阀6进入到模具内,完成增压注入物料的工作,也保证了外界补料管路与进料管5之间的独立性。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的内腔上方为增压腔(102);/n增压活塞(2),所述增压活塞(2)设置在增压腔(102)内、并与增压腔(102)滑动配合,所述增压活塞(2)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增压活塞(2)的下端设有动力装置(8);/n补料口(3),所述补料口(3)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n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另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n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为三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一个口与外界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二个口与出料口(7)连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三个口与需要注塑的模具口连通;/n其中,所述补料口(3)和出料口(7)处均安装控制物料流动方向的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压筒(1),所述增压筒(1)的内腔上方为增压腔(102);
增压活塞(2),所述增压活塞(2)设置在增压腔(102)内、并与增压腔(102)滑动配合,所述增压活塞(2)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增压活塞(2)的下端设有动力装置(8);
补料口(3),所述补料口(3)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
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增压筒(1)的上方另一侧、并与增压腔(102)连通;
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为三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一个口与外界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二个口与出料口(7)连通,所述进料管(5)的第三个口与需要注塑的模具口连通;
其中,所述补料口(3)和出料口(7)处均安装控制物料流动方向的有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上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筒(1)的上方是圆形筒体,所述增压筒(1)的下方为方型筒体,所述圆形筒体和方型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辉,李琦,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莱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