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口板、定模、动模、支撑架、推板以及推板固定块;注塑模具内设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注塑模具的水口板的中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流道,所述定模内设有两个子上模,每个子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型腔,所述定模在主流道的两侧设有两个分流道,分流道均呈弧形设置,优选地,分流道对称设置;定模还设有呈一字形水平设置的的支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支流道的中部和主流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尾流道,尾流道与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的分流道,避免设置直线分流道造成流道结构复杂,优化流道长度,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产品的加工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在生产塑料产品时,一般采用注塑工艺;在进行注塑工艺时,对于小件的塑料产品一般是一次成型多件,即在注塑模具内设置多个注塑工位,一次能注塑成型多个产品;当注塑产品时,一般采用对称排列;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子凸模内设置2个或多个型腔,因此在设计时一般只设计2个子凸模,否则整个模具的设计都非常复杂;2个子凸模一般呈线性设置,在设计流道时,目前大多数采用主干道呈八字形,支干道一字中间分流的设计,这种设计使得浇口偏离型腔较远,且液体流动直接是直线转直线,流速较大在方向改变时造成冲击力较大,为避免该情况,一般会设计缓冲流道或在流道端部设置缓冲部,造成浇道设计较长,浇道形成废料比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设计合理,优化流道长度,降低成本。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口板、定模、动模、支撑架、推板以及推板固定块;注塑模具内设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注塑模具的水口板的中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流道,所述定模内设有两个子上模,每个子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型腔,所述定模在主流道的两侧设有两个分流道,分流道均呈弧形设置,优选地,分流道对称设置;定模还设有呈一字形水平设置的支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支流道的中部和主流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尾流道,尾流道与型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尾流道与支流道的交叉处设有热流道阀针。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设有与子上模相配合的子下模,子下模内设有凸芯,所述子上模设有上腔体,子下模设有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拼接为所述的型腔,所述凸芯位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凸芯设有多个穿孔,穿孔连接有推针,推针的下端与推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有滑轨,子上模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连接,滑块的中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插孔,插孔连接有斜导块,斜导块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定模设有与斜导块上端配合的穿孔,斜导块的上端穿过定模与水口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靠近子上模的一端设有T形槽,并通过T形槽连接有夹持柱,所述子上模设有与夹持柱相配合的穿孔,穿孔与上腔体连通,夹持柱的一端伸入上腔体。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包括两个导向块,所述滑块位于两个导向块之间,两个导向块之间形成导槽,滑块位于导槽内,滑块的上端高于导向块,滑块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延长部,延长部位于导向块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的分流道,避免设置直线分流道造成流道结构复杂,优化流道长度,可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除去水口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除去定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除去子上模、一个斜导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除去动模、产品的一种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水口板;2——定模;3——动模;4——支撑架;5——推板固定块;6——推板;7——流道结构;8——热流道阀针;9——滑块;10——导向块;11——子上模;12——延长部;13——夹持柱;15——斜导块;16——推针;17——子下模;18——凸芯;19——导槽;71——主流道;72——分流道;73——支流道;74——尾流道;91——插孔;92——T形槽;100——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1: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口板1、定模2、动模3、支撑架4、推板6以及推板固定块5;参见图2、图3、图4;注塑模具内设有流道结构7,流道结构7包括设置在注塑模具的水口板1的中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流道71,所述定模2内设有两个子上模11,每个子上模11与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型腔,所述定模2在主流道71的两侧设有两个分流道72,分流道72均呈弧形设置,分流道72最好呈对称设置;定模2还设有呈一字形水平设置的支流道73,分流道72的两端分别与支流道73的中部和主流道71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流道7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尾流道74,尾流道74与型腔连通。本技术方案将主流道71设置于中部,通过弧形分流道72与两个一字形的支流道73,弧形分流道72的弧度可以根据液体塑料的流量和流速来设置,优选地,弧形分流道72与一字形支流道73的连接段长度方向与支流段的长度方向垂直,从而可以使得分流道72进入支流道73的液体能够大致均匀的向支流道73的两侧流动;其次,通过设置弧形的分流道72使得流体流动后方向在逐渐改变,流速得到缓冲,避免直接对支流道73进行冲击;同时也起到流道长度优化的效果,再避免设计缓冲流道。进一步地,所述尾流道74与支流道73的交叉处设有热流道阀针8。通过设置热流道阀针8来控制尾流道74的开合,在生产过程中,无需通过控制主浇口来控制液体的注入,可直接通过热流道阀针8来控制型腔的液体注入。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设有与子上模11相配合的子下模17,子下模17内设有凸芯18,所述子上模11设有上腔体,子下模17设有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拼接为所述的型腔,所述凸芯18位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凸芯18设有多个穿孔,穿孔连接有推针16,推针16的下端与推板6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将凸模穿设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产品100成型于型腔内;当产品100成型后,通过推针16将产品100推出。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有滑轨,子上模1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9,滑块9与滑轨连接,滑块9的中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插孔91,插孔91连接有斜导块15,斜导块15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定模2设有与斜导块15上端配合的穿孔,斜导块15的上端穿过定模2与水口板1连接。为对子上模11进行固定和定位,本技术方案设置了滑块9,通过设置于两侧的滑块9对子上模11进行夹持固定。在具体设置时,插孔91的上端向外倾斜,当合模时,斜导块15逐渐插入插孔91,同时斜导块15也推动滑块9向子上模11靠近;至到合模时,斜导块15将滑块9推至与子上模11抵接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滑块9靠近子上模11的一端设有T形槽92,并通过T形槽92连接有夹持柱13,所述子上模11设有与夹持柱13相配合的穿孔,穿孔与上腔体连通,夹持柱13的一端伸入上腔体。设置夹持柱13,对成型产品100的夹持,用于辅助对产品100进行定位。当开模时,斜导块15伴随着定模2向上移动,滑块9在斜导块15的推力下向外移动,夹持柱13也向远离产品100方向移动,夹持柱13离开产品100。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包括两个导向块10,所述滑块9位于两个导向块10之间,两个导向块10之间形成导槽19,滑块9位于导槽19内,滑块9的上端高于导向块10,滑块9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延长部12,延长部12位于导向块10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口板、定模、动模、支撑架、推板以及推板固定块;注塑模具内设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注塑模具的水口板的中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内设有两个子上模,每个子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型腔,所述定模在主流道的两侧设有两个分流道,分流道均呈弧形设置,分流道对称设置;定模还设有呈一字形水平设置的支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支流道的中部和主流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尾流道,尾流道与型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口板、定模、动模、支撑架、推板以及推板固定块;注塑模具内设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注塑模具的水口板的中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内设有两个子上模,每个子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型腔,所述定模在主流道的两侧设有两个分流道,分流道均呈弧形设置,分流道对称设置;定模还设有呈一字形水平设置的支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支流道的中部和主流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尾流道,尾流道与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道与支流道的交叉处设有热流道阀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设有与子上模相配合的子下模,子下模内设有凸芯,所述子上模设有上腔体,子下模设有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拼接为所述的型腔,所述凸芯位于上腔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家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庚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