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1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包括固定模,固定模包括固定尺寸模、第一固定边模和第二固定边模,固定尺寸模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固定尺寸模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边模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与之平行的第一拼接边模,第二固定边模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二拼接边模,第一固定边模与第一拼接边模组成模具的第一长边框,第二固定边模与第二拼接边模组成模具的第二长边框,第一长边框与第二长边框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与固定尺寸模平行的移动尺寸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拼接模具,使得一个模具可生产多个叠合板,提高了移动平台上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楼宇房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为提高建筑物的平面刚度、抗震性能以及抗渗漏性能,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但是这种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需要从下一楼层开始搭建大量支架、铺设浇筑模具,费时费力,因此业内出现了叠合板代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来克服前述不足。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生产的建筑用板,预制板与其上现浇混凝土层结合为一个整体叠合板,预制板的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现浇混凝土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制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混凝土层支撑模板。现有的叠合板制作是将模具固定在移动平台上,但多个模具放在移动平台上,使得移动平台上的空间利用率很低,导致了一个移动平台可制作的叠合板数量有限,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叠合板制作是将模具固定在移动平台上,但多个模具放在移动平台上,使得移动平台上的空间利用率很低,导致了一个移动平台可制作的叠合板数量有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包括固定模,所述固定模包括固定尺寸模、第一固定边模和第二固定边模,所述固定尺寸模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尺寸模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边模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与之平行的第一拼接边模,所述第二固定边模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二拼接边模,所述第一固定边模与所述第一拼接边模组成模具的第一长边框,所述第二固定边模与所述第二拼接边模组成模具的第二长边框,所述第一长边框与所述第二长边框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与固定尺寸模平行的移动尺寸模。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尺寸模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两侧各固定有一第一边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两个各固定有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底板上端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起模板,所述第二起模板上设有第二起模孔,所述第一边板上设有第二钢筋固定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起模板均与两侧的第一边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边模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端一侧垂直固定有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两端均固定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均与第二底板、第二边板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固定模连接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底板上端固定有若干第三起模板,所述第三起模板上设有第三起模孔,所述第二边板上端等距设有若干第三钢筋固定槽,所述第二边板的上还等距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拼接边模包括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上端一侧垂直固定有第三边板,所述第三边板两端均固定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均与第三底板、第三边板垂直,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固定模连接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底板上端固定有若干第四起模板,所述第四起模板上设有第四起模孔,所述第三边板上端等距设有若干第四钢筋固定槽,所述第三边板的上还等距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尺寸模包括第四底板和第四边板,所述第四底板一侧固定有第四边板,所述第四底板上端固定有若干第一起模板,所述第一起模板上设有第一起模孔,所述第四底板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底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边模与第二固定边模对称设置,且均包括第五边板和第五底板,所述第五边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五边板,所述第五边板两端各固定一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尺寸模的第四边板、第一固定边模的第五边板、第二固定边模的第五边板上的均设有若干第一钢筋固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可拼接模具,使得一个模具可生产多个叠合板,提高了移动平台上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可根据长度不同的叠合板来调节模具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固定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移动尺寸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拼接边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第二拼接边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模,101固定尺寸模,102第一固定边模,103第二固定边模,104第一起模板,105第一起模孔,106第一钢筋固定槽,107第一固定孔,108第一连接板,109第一连接孔,2移动尺寸模,201第一边板,202第一底板,203第二起模板,204第二起模孔,205第二连接板,206第二连接孔,207第二钢筋固定槽,3第一拼接边模,301第二边板,302第二底板,303第三连接板,304第三连接孔,305第三起模板,306第三起模孔,307第三钢筋固定槽,308第二固定孔,4第二拼接边模,401第三边板,402第三底板,403第四连接板,404第四连接孔,405第四起模板,406第四起模孔,407第四钢筋固定槽,408第三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包括固定模1,所述固定模1包括固定尺寸模101、第一固定边模102和第二固定边模103,所述固定尺寸模101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102通过焊接的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尺寸模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103通过焊接的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与之平行的第一拼接边模3,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末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二拼接边模4,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与所述第一拼接边模3组成模具的第一长边框,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与所述第二拼接边模4组成模具的第二长边框,所述第一长边框与所述第二长边框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与固定尺寸模101平行的移动尺寸模2。参照图4,所述移动尺寸模2包括第一底板202,所述第一底板202两侧各固定有一第一边板201,所述第一底板202上端两个各固定有一第二连接板205,所述第二连接板205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连接孔206,所述第一底板202上端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205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起模板203,所述第二起模板203上设有第二起模孔204,所述第一边板201上设有第二钢筋固定槽207。所述第二起模板203均与两侧的第一边板20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1),所述固定模(1)包括固定尺寸模(101)、第一固定边模(102)和第二固定边模(103),所述固定尺寸模(101)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102)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尺寸模(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103)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与之平行的第一拼接边模(3),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二拼接边模(4),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与所述第一拼接边模(3)组成模具的第一长边框,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与所述第二拼接边模(4)组成模具的第二长边框,所述第一长边框与所述第二长边框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与固定尺寸模(101)平行的移动尺寸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1),所述固定模(1)包括固定尺寸模(101)、第一固定边模(102)和第二固定边模(103),所述固定尺寸模(101)一端与第一固定边模(102)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尺寸模(10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边模(103)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与之平行的第一拼接边模(3),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末端可拆卸的固定有第二拼接边模(4),所述第一固定边模(102)与所述第一拼接边模(3)组成模具的第一长边框,所述第二固定边模(103)与所述第二拼接边模(4)组成模具的第二长边框,所述第一长边框与所述第二长边框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与固定尺寸模(101)平行的移动尺寸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尺寸模(2)包括第一底板(202),所述第一底板(202)两侧各固定有一第一边板(201),所述第一底板(202)上端两个各固定有一第二连接板(205),所述第二连接板(205)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连接孔(206),所述第一底板(202)上端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205)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起模板(203),所述第二起模板(203)上设有第二起模孔(204),所述第一边板(201)上设有第二钢筋固定槽(2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模板(203)均与两侧的第一边板(20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边模(3)包括第二底板(302),所述第二底板(302)上端一侧垂直固定有第二边板(301),所述第二边板(301)两端均固定有第三连接板(303),所述第三连接板(303)均与第二底板(302)、第二边板(301)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303)上设有用于与固定模(1)连接的第三连接孔(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涛张真真赵学广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固泰尔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